楊國燕 周映臣
摘要:教學銜接問題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對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小學向初中的過渡非常重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態、習慣和學習方式發生著變化。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作為教師,需要注重教學策略設計,革新課堂活動方式,加強小初語文教學銜接,保證其連續性和統一性,保證銜接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小初銜接教學,提出幾點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小初語文;銜接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生從小學走向初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相對于小學來說,初中階段學科增加,內容增多,并且學習難度也不斷增加,部分學生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現象,學習成績出現明顯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學習效果不佳等,這些問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實現小初知識的有效銜接,為學生小初順利過渡做好準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優化課堂教學計劃,實現語文知識銜接
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為了有效緩解學生的不適應心理,減少不適應的周期,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課堂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從小學進入初中,首先發生變化的是語文知識,知識量增多,難度增加,課堂講解速度加快。小學語文知識較為簡單,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較快,同時,教材中有不少的插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進入初中之后,去掉了很多的圖片,要求學生把握重點和難點,課文篇幅變長,識字、閱讀以及作業等明顯增加,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變化,強化課堂教學設計,實現小初銜接的有效過渡。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學中,本篇課文選自《西游記》,向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劇或者動畫片片段,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之后開展相應的講解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發掘經典名著中的知識內容,讓學生閱讀作品原文,嘗試著翻譯原文,理解其中字詞的含義。結合學生語文閱讀,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引導學生開展主動閱讀和寫作活動。通過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體會小說的文學樣式,體會作品的內涵,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品味其中具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學的側重點是文學知識的積累,增加學生語文閱讀量,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開展相應的創作活動,實現知識內容的有效銜接和過渡。
二、開展多樣化互動教學,實現學習興趣銜接
隨著學生進入到初中,學習壓力增加,學習內容較多,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活動難以順利開展。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學習興趣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小學階段教師采取互動性強的教學模式,如借助多媒體、情境教學、實踐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深受學生的喜歡,進入初中之后,教師依然可以采取這些教學方式,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過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的教學中,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制作相應的PPT課件,教學中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圖片,說一說圖片中建筑的名字,以及其所在的地方。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設計相應的導入語:這些圖片的建筑是故宮博物院的事物,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百年宮殿,感受其雄偉和壯麗。借助這樣直觀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激起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初中課堂設計中,視頻、音樂等內容可以設計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將重點放在知識學習上,保證課堂活動有效性。
三、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學習方法銜接
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習方式非常多,作為教師需要結合知識難易程度,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在小學階段中,教師通常采取直觀的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知識的接受和學習。進入到初中之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使用更為系統的學習方式,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語文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習方式無法滿足需求,需要結合初中語文知識內容,指導學生針對性的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方式調整,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銜接。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大雁歸來》的教學中,針對此種類型的文章,教師通常展示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進入到初中之后,文章中添加了說明文的內容,篇幅也相對較長,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結合大雁生活習性的了解,體會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品味文本語句,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外,樹立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和環境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銜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
四、注重課堂實踐體驗,實現學習心態銜接
學生從小學不如初中,學習內容發生變化,需要借助有效的銜接教學,幫助學生平穩過渡,同時,需要注重學生的心態變化。小學對于學生的求學生涯來說是最長的,六年時間學生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抗挫折能力較差,對新學校、新朋友都會較為陌生,學習壓力也會使得學生產生焦慮不安等各種負面情緒。作為教師,采取有效的方式調整學生心態,借助相應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學生以小組方式創編課本劇,分配人員角色,設計相應的動作、臺詞等,將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展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通過合作進行表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和理解,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緩解學生學習心態,保證銜接教學的質量。
五、結語
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銜接教學問題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作為教師需要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銜接教學策略。相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初中語文知識量大,作業較多,學生學習壓力增加,需要提高學生對新環境、新同學以及新知識的適應能力,實現小初語文的有效過程,保證銜接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欣娜.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與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 2019, 000(002):P.26-27.
[2]吳小麗."渠成水到",自然過渡——淺談中小銜接中的語文教學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