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美
摘要: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日常事務比較瑣碎但又意義重大,從育人的角度看,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懂得管理的藝術、愛的藝術、育人的藝術和心理輔導的藝術,相應地,班主任的角色也是多樣的,分別是領導者、仁者、師者和醫(yī)者。
關鍵詞:班主任;角色;專業(yè)化發(fā)展
關于班主任的角色論述,眾說紛紜,內容豐富。有的學者認為班主任應該是學生心目當中的“好人”、“好長者”、“好老師”、“好朋友”、“好醫(yī)生”;有的學者認為班主任應該是一個“雜家”即“心理學家”、“禮儀專家”、“預言家”、“藝術家”等。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藝術,追求藝術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要求班主任要懂管理的藝術、愛的藝術、育人的藝術和心理輔導的藝術。
一、管理的藝術——領導者
(一)日常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在接手班級之前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然后提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接著精心選拔和培養(yǎng)班干部,最后抓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在與班級的磨合期中,一定要樹立“放”的意識,強調班主任要“放手”,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
(二)課堂管理
班主任在課堂上要用廣博的知識去征服學生,用良好的品德去感染學生,用真誠的愛心去打動學生。對于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班主任最好能運用教學機智巧妙處理,這樣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占據主動,還能贏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敬佩和喜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人際關系管理
班主任是學校與學生、家長的中介人,是各科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協調者。班主任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老師的苦心和愛心,積極主動配合工作。班主任要協調好和各科老師的關系,避免科任教師之間各自為政的思想傾向,要擰成一股繩,勁往一塊使,才能形成有效合力,推動班級更好地向前發(fā)展。
二、愛的藝術——仁者
(一)愛教育
愛是教育的基礎,愛也是教育的手段,愛更是教育的追求。教育事業(yè)偉大而神圣,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班主任只有在心中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百分百的愛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要想做一名令人滿意的優(yōu)秀班主任,必須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和班級教育工作,有愛就有責任,有愛就有情感,有愛就有希望。
(二)愛學生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1]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精髓所在,一個老師如果不愛學生,那他的技藝再高、知識再豐富,也不可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更不可能在教育上取得成功。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三)愛自己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學會愛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我們很難相信他會真正愛學生、愛孩子、愛他人。班主任作為肩負言傳和身教兩大社會責任的人,不光應把百分百的愛給學生,還應該把百分百的愛給自己。
三、育人的藝術——師者
(一)讓學生迷戀自己的課堂
韓愈說“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很難想象,在課堂上無法征服學生的老師,怎么能在生活中征服他,又怎能讓這些懵懂之人親你信你。“親其師”,方能“信其道”。[2] 班主任一定要抓住第一堂課,在和孩子第一次見面時,就以自己精湛的教學技能給學生一個下馬威,贏得學生肯定和欽佩的眼光,以后的PK自然就一馬平川,勢如破竹。
(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學生的品德
班主任與學生有著最頻繁的接觸,班主任的形象氣質很容易成為學生直接學習的榜樣。班主任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以及治學態(tài)度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發(fā)生著教育影響。在師生交流中,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班主任人格魅力的熏陶,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三)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學習,就是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繁雜的知識中吸取精華。[3] 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主要負責從思想到行動、從精神到方法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勤學”為“會學”。
四、心理輔導的藝術——醫(yī)者
(一)敏于觀察
正如贊可夫所說:“對于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以心靈贏得學生的心靈。[4]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擦亮眼睛,善于觀察學生,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微小情緒,走近學生。
(二)樂于溝通
溝通是雙方的、交互的,班主任不能包攬話語權,沉浸在自我的說教中,一直說個沒完,讓心理輔導工作流于形式,成為班主任一個人在唱的獨角戲。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傾聽,同時也要給予積極回應。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班主任作為醫(yī)者才能找到問題癥結,對癥下藥。
(三)善于理解
善于理解是班主任心理輔導的“金鑰匙”,掌握理解的藝術,就會讓班主任迅速成長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孩子考慮,學會移情,設身處地體會孩子的世界,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風景,你會意外地發(fā)現,在孩子的視野里,這個世界是多么的不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被肯定和認可,班主任要明確角色定位,善于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把賞識教育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循循善誘,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參考文獻:
[1]弗洛姆著;李健鳴譯.愛的藝術[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4(2014.8重印):1.
[2]鄒小平.班主任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J].教育論壇,2012.NO5:16.
[3]馮偉強,張潔.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技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103.
[4]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