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增明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學 653100)
角是解析幾何中研究的重要元素,在近幾年的高考中,解析幾何中與兩角相等的相關問題經常出現,其涉及的知識面廣,題目靈活多變,答題難度較大,是高考解析幾何試題中的熱點之一.所以在復習解析幾何時要加以一定的重視,對解決兩角相等的相關問題要進行歸納總結,找出規律.


例1 (2005年高考江西卷·理22)如圖1,設拋物線C:y=x2的焦點為F,動點P在直線l:x-y-2=0上運動,過P作拋物線C的兩條切線PA、PB,且與拋物線C分別相切于A、B兩點.
(1)求△APB的重心G的軌跡方程;
(2)證明∠PFA=∠PFB.

∴ 切線AP的方程為2x0x-y-x02=0;
切線BP的方程為2x1x-y-x12=0.



由于P點在拋物線外,則|FP|≠0.

∴ ∠AFP=∠PFB.
評注此題的第(2)問是阿基米德三角形的一個性質.
刻意練習:

(1)求橢圓C的方程;
(2)設橢圓C的左、右頂點分別為A1,A2,過A1,A2分別作x軸的垂線l1,l2,橢圓C的一條切線l:y=kx+m(k≠0)與l1,l2分別交于M,N兩點,求證:∠MF1N=∠MF2N.
斜率是解析幾何中刻畫角的重要工具,相比其它的角的轉化方法,利用斜率來計算角的大小,其優點在于計算量相對小,但是所相關的角的頂點必須在x軸上.所以在解題時要認真審題,合理地將相關的角轉換為直線的傾斜角.


(1)求橢圓方程;
(2)設F1,F2分別為橢圓的左、右焦點,M為線段AF2的中點,求證:∠ATM=∠AF1T.


根據題設條件的圖形特征,把兩角相等轉化為兩條直線的斜率之和為零來解決問題.

(1)當l與x軸垂直時,求直線AM的方程;
(2)設O為坐標原點,證明:∠OMA=∠OMB.
解析(1)由已知得F(1,0),l的方程為x=1.


(2)當l與x軸重合時,∠OMA=∠OMB=0°.
當l與x軸垂直時,OM為AB的垂直平分線,所以∠OMA=∠OMB.





從而kMA+kMB=0,故MA,MB的傾斜角互補,所以∠OMA=∠OMB.
綜上,∠OMA=∠OMB.
評注破解此類解析幾何題的關鍵是,一是“圖形”引路,一般需畫出大致圖形,把已知條件翻譯到圖形中,利用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或兩點式,即可快速表示出直線方程;二是“轉化”橋梁,即會把要證的兩角相等,根據圖形的特征,轉化為斜率之間的關系,再把直線與橢圓的方程聯立,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以及斜率公式即可證得結論.

刻意練習:

(1)求橢圓C的方程;
(2)設點Q在橢圓C上,且PQ與x軸平行,過P點作兩條直線分別交橢圓C于點A(x1,y1),B(x2,y2).若直線PQ平分∠APB,求證:直線AB的斜率是定值,并求出這個定值.

(1)求橢圓C的方程;


(1)當k=0時,分別求C在點M和N處的切線方程;
(2)y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當k變動時,總有∠OPM=∠OPN?說明理由.
(1)求橢圓C的方程,并求點M的坐標(用m,n表示);
(2)設O為原點,點B與點A關于x軸對稱,直線PB交x軸于點N.問:y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OQM=∠ONQ?若存在,求點Q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5.(2018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陜西省預賽試題第二試第2題)如圖4,圓C與x軸相切于點T(2,0),與y軸的正半軸相交于A,B兩點(A在B的上方),且|AB|=3.
(1)求圓C的方程;

(2)略.

(1)求曲線C的方程;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高考試題中解析幾何涉及與兩角相等相關的問題,其解決的關鍵在于轉化為角的三角函數或兩直線的斜率之和為零,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需要我們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轉化,這樣才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