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東
【摘 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增強學生在物理學上的核心素養是較為重要的。本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做出了說明,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這對教師教學的順利展開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物理學在當代社會有越來越為廣泛的應用。重視初中物理教學對培養高涵養物理專業人才、提升現代社會物理知識水平有很大的幫助。而為了更好地展開初中物理教學,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采用多種方法,增強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興趣
初中物理是很多學生第一次接觸系統性物理學的途徑。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投入物理的學習中。實際上,物理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有:在物理教學中加入有關物理的歷史知識、使用情景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設備提高物理教學的多元性,以下對此做出解析。
在初中物理九年級“電生磁”的相關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如下教學方法:第一步,給學生介紹相關物理發展歷史。教師的介紹內容為:“教授奧斯特在物理研究中一直希望發現‘磁與電存在的關系,但是由于當時的物理發展水平存在限制,奧斯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但是在一次偶然的講課中,奧斯特發現了帶電線圈會對小磁針的方向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個現象被細心的奧斯特注意到了。于是他隨后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終于得到了‘電生磁的特征”。第二步,讓學生分享交流自己從奧斯特故事中的收獲。在教師的不斷提示下,很多學生指出:“奧斯特的成功與其自身有非常強的聯系。一方面,奧斯特發現‘電生磁也與其敏銳的觀察力有關”。努力并不一定保證可以獲得成就,但是成就都是給努力、有所準備的人留著的,學生通過這次的教學學到很多知識。第三步,利用多媒體設備重現實驗。教師在網絡上下載了奧斯特“電生磁”的相關實驗,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了實驗,這對學生進一步了解“電生磁”相關的知識點有很大的好處。
對這個教學案例做出分析,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具有較大的趣味性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了解了物理學的相關知識,其也了解了相關知識點的發展歷史。與直接傳授學生知識而言,這種教學方法是更具有趣味性的,學生對其的接受度也是較高的。
二、增加實驗的比例,提升學生的實驗素質
實驗是物理得以發展的基礎,實驗素質對物理學習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這樣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好的物理實驗習慣、讓學生形成物理實驗意識、教會學生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實驗。而為了做到以上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加重實驗的比例,通過微實驗在教學中展示實驗,以下以具體的教學案例對此做出說明:
在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相關教學中,教師應用了物理微實驗展開了教學,教學展開的方式為:第一步,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黑板上繪制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示意圖,其讓學生分析最后紙上會形成什么圖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和其他學生的探討中。第二步,將實驗引入到教學中。在第一步中,很多學生都用自認為的想法想象了小孔成像的結果,但是這種想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其必須通過實驗來做出進一步的驗算。為此,教師指出:“你們能夠用什么方法來證實自己的想法嗎”。在教師的提示下,很多學生都想到通過具體的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第三步,展開實驗,驗證學生的想法。教師在講臺上擺好了實驗器材,自己親身示范了實驗的展開。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了學生應該重視的細節。而在做好實驗后,教師讓部分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觀察,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寫出觀察現象。第四步,讓學生對小孔成像實驗進行總結。有了以上基礎,很多學生最終總結出“小孔成倒像”這一結果。
對這個教學案例做出分析,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實驗讓學生理解了知識并形成對知識的深刻印象。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的教學是成功的。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對學生的物理實驗意識做出了有效的激發。
三、開展邏輯思維訓練,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比重的考核。重視并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展開較多的邏輯思維訓練。當然,邏輯思維訓練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的,不好的方法反而會給邏輯思維訓練的效果產生負面的影響。教師需要在對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能夠發揮自己思考能力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導。
在初中物理“并聯與串聯”的教學中,教師展開了如下的教學:第一步,讓學生歸納總結自己所得的知識。在讓學生進行了溝通討論后,很多學生都做出了歸納總結,歸納總結出來的理論為:“在并聯的情況下,并聯兩端的電壓是一樣的,電流之和等于總電流”、“在串聯的情況下,串聯兩端的電流是一樣的,電壓之和等于兩端總電壓”。第二步,讓學生對理論做出思考。教師指出:“該理論是基于實驗所獲的,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這種理論背后的成因呢”。在指出問題后,教師讓學生從很多不同的方面對理論現象做出了分析。第三步,給出提示,讓學生對理論有更為清楚的了解。例如:教師指出:“電流大小可以通過一段時間內流過電線的電子數來衡量的,因此在串聯的時候,電子在不同的支流上會發生分流,這就可以解釋串聯、并聯的電流關系了”。在學生對理論有了一定思考的前提下,教師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了理論背后的原理,這對學生而言是具有很大的好處的。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通過教師的指導更好地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對這個教學案例做出分析,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知識層進行了一定的擴展。通過擴展,學生能夠對理論背后的本質有更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四、關注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中很多知識都是建立在實際的生活上的。在初中物理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題目都與實際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而有的學生懂得物理相關原理而缺乏基本的理解能力而導致失分,這對學生個人來說是非常可惜的。為此,培養學生的物理理解能力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內容之一。一般而言,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學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能力、學生對教學及題目背景案例的理解程度。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個題目:“在一張課桌上有一本書,在這本書上面有一個文具盒,文具盒上面是一塊橡皮擦,現在請你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來分析這幾樣物品”。在看到題目后,很多學生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于是教師進行了如下指導:第一步,讓學生找到題目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內容。“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題目中唯一與物理學知識有直接相關的內容,教師讓學生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內容進行了回顧。這樣的做法也讓很多其他同學想起來“在力學中,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其中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對應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第二步,教授學生理清題目的方法。在這個題目中出現了課桌、書、文具盒、橡皮擦這幾樣物品。如果學生對其關系稍有不注意的話,其是很容易算錯題目的。教師提出:“可以將這幾樣物品的簡圖畫在草稿本上,這樣你們就不會弄錯這幾樣物品了”。于是學生在草稿紙上將這幾樣物品一一畫出,一個個地分析了物品之間的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
對這個教學案例做出分析,可以發現:教師在學生做題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了:第一個方面,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進行了分析講解;第二個方面,教授了學生分析題目以及做題的方法。在這兩個方面的共同協同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變得容易了許多。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實驗素質、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翔.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9(02)
[2]王萬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初中物理教學[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1)
(江蘇省宿遷市如皋泗陽北京路實驗學校? ? ? ? ? ? 江蘇 宿遷 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