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穗深珠寶首飾產業對我國珠寶首飾產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在市場占有率、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但還存在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地域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本文通過實地觀察、文獻查閱等方法歸納穗深兩地珠寶首飾產業、教育、政策現狀,從創新設計的角度闡述穗深珠寶首飾產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促進穗深珠寶首飾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創新設計;珠寶首飾產業現狀;穗深珠寶首飾
0 引言
穗深珠寶首飾是指廣州深圳兩地的金銀等貴金屬和珠寶玉石的原材料、半制品,以及用貴金屬和珠寶玉石的原材料、半制品加工制作成的工藝品、佩戴飾品和藝術收藏品。[1]珠寶首飾產業指以珠寶玉石和貴金屬為主要加工對象,通過手工制作或機械加工等方式生產首飾的企業群在同一市場上相互關系的集合,[2]是集技術、資金、勞動密集型為一體的產業。[3]穗深珠寶首飾產業是在國際首飾業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的大趨勢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目前學術界主要從經濟學角度,集中對穗深珠寶首飾產業集群、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在這些研究中,關于創新設計驅動珠寶首飾產業發展的成果甚少,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從創新設計的角度出發,梳理與總結穗深珠寶首飾產業現狀及問題,尋求新型發展模式及更多設計創新的契機。
1 穗深珠寶首飾產業發展現狀
1.1 同質化現象嚴重
從穗深珠寶首飾品牌官網的在售產品中不難發現,各品牌自主設計的水平普遍不高,盲目跟風與抄襲現象較為嚴重。以本土品牌周大生、吉盟、仙緣、粵通珠寶目前在售的“福袋”黃金吊墜為例(見圖1),可見產品風格雷同,款式大同小異,圖案紋樣相似度高。正是由于創新意識不強,思維陳舊,觀念保守,所以產品在理念、造型、色彩、工藝技術、功能、材料等方面的設計創意內涵不足,產品設計與研發成為了穗深珠寶首飾產業鏈的一大痛點。再者,穗深本土品牌的知名度相對不高,產品缺乏附加值,大部分企業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保值增值的消費觀念,僅重視產品的材質,忽略產品的設計。一些品牌沒有建立自己的設計部門,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完全依賴委托代工;一些品牌的珠寶首飾產品雖然由自己的設計部門設計,但是產品設計局限于簡單地模仿甚至直接復制,缺乏品牌必須具備的設計主張、品牌理念與文化內涵,導致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4]這對企業來說是一條發展捷徑,卻是對我國整個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的桎梏。
1.2 產品缺乏地域文化特點
穗深珠寶首飾產業立足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嶺南地區,卻存在產品缺乏個性與地域文化性的問題。此外,將穗深本土珠寶首飾品牌產品與上海、北京等地的珠寶首飾品牌產品進行對比,也無法發現明顯的地域文化差異,可見,缺乏地域文化特點是全國珠寶首飾產業需要重視的問題。從鉆石鑲嵌珠寶首飾來看,大部分企業僅單純將國際大品牌的流行款式進行改款再銷售,黃金、K金珠寶首飾設計僅僅為了傳統而傳統,對傳統元素的提煉和運用只停留在符號化的呈現上,反復運用錦鯉、葫蘆、祥云、龍鳳、元寶等裝飾圖案。以深圳知名品牌周大生的《祈福》系列(見圖2)為例,可看出文化創意仍然停留于簡單地模仿傳統首飾或者文化元素符號的顏色、造型、外觀上,缺乏深層次的挖掘和創新。
1.3 產業盲目規模化、集聚化
目前,穗深乃至全國的珠寶產業集群都存在過度競爭、盲目發展的現象。[2]近年來,穗深政府注意到了珠寶產業高速發展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珠寶產業集聚區不斷誕生;由于舊廠房租金上漲,一些大型珠寶企業看到了珠寶商家的需求,開始在深圳寶安、橫崗、李朗、求水山以及廣州番禺等地不斷建立珠寶首飾交易中心,使穗深珠寶首飾產業朝集聚化、規模化的生產經營模式方向發展。雖然產業集聚化可以形成較好的規模效應,但各產業集群與交易中心缺乏品類差異化及各自的風格特色,加劇了惡性競爭,這為穗深珠寶首飾產業的發展埋下了危機隱患。
2 穗深珠寶首飾教育與國家政策現狀
2.1 珠寶首飾教育
2.1.1 尚未構建健全的學科建設模式
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穗深對首飾設計、首飾制作技術、珠寶鑒定等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極大。近年來,在國家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政策指引下,穗深各高校在校企合作、課程體系上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希望培養珠寶首飾設計、鑒定、工藝等方面的人才,但依舊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科建設與辦學模式不健全、課崗對接沒有貫徹落實、知識體系缺乏深度等問題,大部分應屆畢業生雖有理論基礎,但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珠寶首飾企業的人才需求。
2.1.2 師資及基礎設施薄弱
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持教育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事業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部分珠寶首飾專業教師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一定的企業工作經驗和實操能力,思想觀念老套,人才教育培養目標不明確。同時,大部分學校與職業培訓機構的實訓場所、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不完備,給珠寶首飾教育帶來了局限性。
2.2 國家政策
2.2.1 加強機制建設,制定扶持政策
政府的扶持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珠寶首飾產業是穗深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為了大力支持珠寶首飾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與發展,政府制定了各項扶持政策并采取了各種措施。首先,穗深政府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并投入巨資,打造珠寶首飾研發中心,發揮地域優勢,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其次,穗深政府通過宏觀調控手段,減少珠寶首飾企業的賦稅,降低運營成本;最后,政府還先后擬定并發布了若干條引導珠寶首飾企業向科學、節能、可持續方向發展的鼓勵措施。[5]如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5條措施,以更大力度、更優政策、更好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6]
2.2.2 規劃創新藍圖,推進珠寶首飾創意產業園區發展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深入,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正在崛起的新興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許多地區都在積極凝聚創意力量,把文化創意產業與服裝、旅游等產業相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構筑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創造產業優勢。在此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促進各創意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而不斷涌現。目前,廣州番禺區政府正著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支持珠寶首飾產業項目,支持區內珠寶首飾產業轉型升級的城市更新項目的規劃落實,打造“文化+珠寶+旅游”的文商旅產業融合發展項目。[7]深圳市首家國家級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特色珠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國家珠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預計在2020年投入使用。
3 穗深珠寶首飾產業優化策略
3.1 強化設計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3D打印等技術日漸完備,并且隨著時尚潮流的更新換代,傳統的珠寶首飾產品已無法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出現了產品局部供給過剩的情況,亟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8]因此,在提高制造能力的同時,需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與提高產品自主研發能力,達到款式創新、技術創新;同時要緊跟市場變化,適應渠道細分化的趨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應打破守舊、老套的設計思維,尋找新的靈感突破點,例如香奈兒全新臻品珠寶“COROMANDEL”系列(見圖3)就是以東方烏木漆面屏風為靈感來源,使屏風上的東方元素在貴金屬和珠寶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穗深珠寶首飾設計師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可以把珠寶首飾設計與嶺南地域文化相結合,在嶺南傳統民間工藝、建筑、粵劇等方面找到創新設計的切入點,打破多年來運用單一傳統元素的思維定式,在推動嶺南地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同時,豐富穗深珠寶首飾設計的文化藝術內涵。
3.2 構筑研發體系,加大研發投入
通過強化服務,創新機制,形成企業投入為主、政府投入為輔,多方面協同參與的多途徑、多維度、綜合性的科技投入系統。[9]構建產業金融體系,通過構筑企業孵化器、研發中心等平臺,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同時,建設省級乃至國家級協同創新合作平臺,加大我國獨創設計的產權保護力度,鼓勵珠寶首飾設計師自主研發創新設計,著力推動原創設計能力的提升;以品牌塑造與質量提升為重點,形成良性的行業競爭與良好的創新研發環境,推動中國制造實現“三個轉變”。[10]
3.3 創優人才環境,注重人才培養
穗深珠寶首飾教育應以“寬基礎,多模塊,多技能”的職業能力結構為基礎,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11]首先,高校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持續促進知識結構的更新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學習并掌握珠寶首飾行業領域的技術前沿與最新理論。其次,在珠寶首飾教育中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活動,教學實訓場地可參考企業實操場地的標準,把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優化珠寶首飾專業技能課程的內容,不斷深化珠寶首飾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再次,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應將工匠精神貫穿課程始終,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最后,需做好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和人才規劃,出臺相應激勵政策,構建多元化分配體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4 明晰企業定位,鎖定目標群體
穗深乃至我國珠寶首飾產業缺乏如寶格麗、蒂芙尼、卡地亞這樣的國際知名珠寶首飾品牌,且大多品牌定位不清晰。各企業只有了解好目標市場上的消費者偏好,并且明確自己產品設計風格在目標市場所處的競爭位置,才能精確地鎖定目標顧客群體,更好地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各企業應挖掘品牌內涵,建立企業文化,革新商業模式,以戰略的眼光布局未來,以原創的設計、獨特的風格、厚重的文化內涵填補我國國際知名珠寶首飾品牌的空白。
4 結語
穗深珠寶首飾產業的輝煌與崛起可以起到產業發展風向標的作用,指引并推動我國珠寶首飾產業發展。穗深珠寶首飾產業應加大珠寶研發投入,構建產業金融體系,優化人才環境,把握從“制造”到“智造”轉型的機遇,促進珠寶首飾產業優化升級,以提高穗深地區乃至我國珠寶首飾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應對日益多元化、規模化、激烈化的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 珠寶首飾產品定義及分類[EB/OL].中國產業信息網,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11/358483.html,2015-11-13.
[2] 俞健業.文化創意視角下的番禺珠寶產業競爭力研究[D].中山大學,2010.
[3] 魏巧坤.廣東省珠寶產業集聚及其競爭分析——以番禺珠寶產業集聚為例[D].中山大學,2005.
[4] 包德清,萬綺娟.我國珠寶產業市場結構優化策略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04):137-140.
[5] 董學力.鉆石珠寶行業創新商業模式前景研究——以深圳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07):153-155.
[6] 王昕晨.扶持政策層層加碼珠寶產業幾多利好深圳“4個千億”力推民營經濟發展[J].中國黃金珠寶,2018(12):60.
[7] 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番禺區促進珠寶首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官網,http://www.panyu.gov.cn/gzpy/zfbwj/201904/b8778075c3a5412791dff83d462e0f05.shtml?from=groupmessage,2019-04-10.
[8] 錢源源. 2018年珠寶行業銷量下滑的背后[N].中國黃金報,2019-03-26(006).
[9] 沙拿利,付堯.我國珠寶首飾產業現狀分析——基于珠寶首飾上市公司年報[J].資源與產業,2018,20(06):102-107.
[10] 周濟.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國機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11] 駱紹勇,張皙.珠寶產業人才需求狀況與中國珠寶院校教育教學現狀[J].中國市場,2016(31):200-201+286.
作者簡介:鄒亞妮(1997—),女,湖北荊州人,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首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