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從起初的水土不服,到以穩健的超額收益征服中國LP,“打通任督二脈”的這家韓國機構開始在中國市場跳躍式發展。
2019年10月28日,“2019港股超購王”亞盛醫藥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股票代碼:06855,股價高開54.97%——從原創小分子新藥第一股到獲得751倍超額認購,亞盛醫藥成為投資機構者眼中的新寵。
翻看亞盛醫藥的機構投資者名單,有家機構最為特殊,它是一家韓國的風險投資機構——KIP(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值得關注的是,不到一年時間,KIP中國已四次出現在港股IPO的機構股東名單中。
最近的一筆IPO事件是2019年9月25日,KIP中國在A輪階段投資的中國生物類似藥第一股復宏漢霖(股票代碼:02696)登陸港交所主板市場;再往前是2019年1月15日,KIP中國戰略投資的新經濟SaaS第一股微盟(股票代碼:02013)登陸港交所;2018年12月21日,KIP天使輪投資的“大陸安卓生態第一股”萬咖壹聯(股票代碼01762)在港交所敲鐘。
這是一支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老牌風險投資機構,已在韓國VC排行榜NO.1的位置連續霸榜十多年,其投資組合中不乏Naver(Line母公司)、KakaoTalk、Osstem、Auris、HLB等一系列明星公司。
我在當時的候選人中,是最年輕的,英語也不錯,并且在當時也剛剛獲得“韓國最佳投資家”的榮譽,這些因素讓總部最終選定了我,并把我派遣到中國。
“KIP成立超過60多只基金,其中20多只基金已經清算,沒有一只基金虧錢,年化收益率都超過18.9%。”KIP中國管理合伙人扈景植向創業邦透露。而把時間退回到2000年左右時,KIP還是韓國不知名的二線基金,在私募股權投資榜單的20名左右徘徊。
跟歐美系VC在中國的高調、激進不同,這家來自韓國的投資機構更為低調、內斂。令人好奇的是,這家低調的“外來”VC獲取超額回報的投資方法論到底是什么?
從剛入中國時的嚴重水土不服,到如今贏得中國大量LP的青睞,KIP用了將近十年時間。
扈景植剛進入中國時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當時,韓國KIP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于是,有著創業、投資雙重經驗的扈景植成了KIP第一次走向國際化的最佳人選。走出國門之前,扈景植已經在KIP總部工作了10年,投資了四十多個項目,并有十多家已經上市退出。他做過對沖基金和并購基金,操盤過Pre-IPO項目,而在此之前,扈景植還是一位學生創業者,并成功把自己的創業公司賣給了KIP。
“我在當時的候選人中,是最年輕的,英語也不錯,并且在當時也剛剛獲得‘韓國最佳投資家的榮譽,這些因素讓總部最終選定了我,并把我派遣到中國。”扈景植告訴創業邦:“我當時對中文幾乎一無所知,需要從零學起,進而搭建本土團隊,制定公司戰略和基金投資策略。”
但這并不是扈景植面臨的最大挑戰。他當時的最大難題是——如何避免水土不服,盡快實現真正的本土化。
剛到上海的前兩年,扈景植幾乎沒出手投案子。“金融危機時韓幣貶值,結匯會有不少損失,剛好為沒出手找到借口”。扈景植開玩笑說。但這段時間,他沒敢閑著,除了努力學漢語外,還搶時間了解中國的創投市場。多少有些遺憾的是,他錯過對京東、PPS、YY等項目的投資機會,并與快速增長的移動社交軟件陌陌失之交臂。
自從2015年首次完成募資,KIP中國以每年1到2只新基金的速度擴張,并陸續與多個中國的政府引導基金達成了合作。截至目前,他們在中國募集的基金規模已超過30億元。
“當時真的有點看不透中國市場,特別是有些產品中有打擦邊球的東西。”扈景植復盤錯失陌陌時告訴創業邦。“我們的LP大部分是國資背景,他們對這一點比較擔心。”此外,雖然KIP在韓國娛樂業的投資地位舉足輕重,但對中國的文娛市場,確實有點水土不服。
試水兩年之后,扈景植觀察中國市場先后進入移動互聯網的萌芽和黃金投資期。大量To C的案子備受投資人追捧。但從KIP中國的投資案例中,卻很少發現那個時代的爆款產品。當被創業邦問及,是否錯失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投資紅利時,扈景植的回答是:“我們不敢做追風的事,投一個項目成功簡單,但要一直成功非常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
不走“爆款”基金路線,KIP更加關注每個項目均能有不錯的投資回報,多年的運營業績也驗證了這點——不一味追求爆款項目、不賭賽道、不廣撒網,采取穩健的精品投資打法,一樣可以將基金的凈IRR做到接近20%。扈景植補充說:“我們的IRR都是基金清算后的數字,不是賬面投資回報,所以我們沒必要再跟LP匯報DPI。”在韓國,KIP的IRR從來不是秘密,每年的數字都會被披露在政府官方網站(中小廳),而連續超過10年,他們的投資回報一直穩居第一。
“數年時間,KIP中國的本土化之路都在摸索、觀察、學習、試錯、修正中行進。”而在中國境內成立一只本土的人民幣基金成為KIP中國最基礎的目標。于是,自稱為“最懂韓國的中國人”扈景植開始頻繁與中國的LP接觸,并在2015年成立了KIP在中國境內完成募集的第一只合資基金——方正韓投健康產業基金,規模1億美元——這只基金讓KIP在中國的投資擁有了更大的主動權與更快的反應速度,為后面接連投出復宏漢霖和亞盛醫藥等優質IPO項目做足鋪墊。
在實現了國內基金數從0到1的跨越后,扈景植和他的團隊仿佛“打通任督二脈”,在中國市場的探索中加速前行。自從2015年首次完成募資,KIP中國以每年1到2只新基金的速度擴張,并陸續與多個中國的政府引導基金達成了合作。截至目前,他們在中國募集的基金規模已超過30億元。
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基金掌門,卻能在資本寒冬中贏得越來越多中國LP的認可,這是KIP中國成功實現中國本土化的最好佐證。“大家都說整個行業越來越艱難,但我感覺機會越來越大。這跟炒股一樣,牛市時,第一名和第十名的股價漲的都不多,反而熊市時,行業第一名的價格漲的非常快。”

KIP 中國管理合伙人 扈景植數年時間,KIP 中國的本土化之路都在摸 索、觀察、學習、試錯、修正中行進
當被創業邦問及,資本寒冬是否存在募資難題時,扈景植透露,KIH韓國金控集團是KIP的母公司,每年會給KIP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并且他們長期合作的韓國社保基金、國開行等LP每年也會分配給KIP一定額度。在募資逆勢中,扈景植反而顯得更有底氣。對他們來說,這個“寒冬”并不“冷”。
如今,從一人團隊成長到現在近三十位專業人員,KIP中國正在募投管退各個環節跑得越來越通暢,整個基金的項目增長速度、基金和團隊規模、投資數量等各項指標都呈穩步增長。
國內當時著仿制藥之實的公司很少,而亞盛是一家真正專注在做創新靶向藥的公司,并且擁有全球最全的細胞凋亡藥物管線。在當時其實對新藥的退出路徑看得不太清楚,但投資直覺告訴我們,機會真的很大。
敢于破釜沉舟,這是KIP中國能在早期賭中復宏漢霖和亞盛醫藥的關鍵原因之一。
“2015年,我們用韓國基金投資了臺灣漢霖A輪,也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我們獲得了復宏漢霖A輪的入場機會。”扈景植表示,“當時KIP總部正在看當時韓國最大的生物類藥公司,對標之下,中國市場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回憶與復宏漢霖創始人劉世高博士第一次在酒店見面時,扈景植稱:“那時恰好是臺灣漢霖第一次見投資人,當時劉博士為了讓我能明白公司業務重點,在酒店的紙巾上洋洋灑灑寫了很多,比如正在研發抗體的特征等,當時就覺得他很有熱情,后來去參加股東大會,整個團隊在一起做了一整天的學術報告,都富有非常高的熱忱,眼神中充滿了對成功的渴望。”
當時,國內醫療投資行業正處于轉型狀態,到底是投資有轉型概念的傳統藥企,還是投資新藥研發型的公司?這是擺在機構投資者面前的一項選擇題。投資傳統藥企的優勢是,退出渠道明顯,因為統藥銷售業務尚有利潤,但其缺乏創新的弊病也很突出;而新藥研發公司盡管富有創新,但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果融資不到位,失敗的風險極高。“新藥研發往往沒有退路,破斧沉舟才有更大成功可能”。當時復宏漢霖恰處于幾個藥物品種剛拿到臨床批件的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推進后續的臨床進程,公司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盡管前途未卜,但KIP中國還是選擇繼續投資其A輪,扈景植的理由是:“投資之初,創始團隊和產品都給予投資人極大的信心,而復星系的背景更保證其擁有極佳的生產資源和銷售渠道。”
回頭來看,3年前的新藥研發公司估值適中,是絕佳的進入時機。“現在,每次復宏漢霖的估值翻倍增長,都是因為產品管線獲得的里程碑式突破。相比對標公司,目前復宏漢霖的估值是理性的。未來3年,復宏漢霖產品管線所獲得的里程碑將是同類公司最多的,他們將非常具有競爭力。”扈景植持續看好復宏漢霖的后續市場表現。
2016年,除了投資復宏漢霖外,KIP的又一個明星案例就是今日上市的亞盛醫藥。當時在做項目篩選時,KIP對大分子藥和小分子藥均十分關注。扈景植坦言:“因為自己并沒有生物醫藥背景,在與生物團隊一起看項目時,不得不提早做大量的功課,以期能對項目有更好的理解。”
“亞盛在當時是業內頂尖的團隊,同時做幾個品種,并在中美雙方都申請了臨床,這樣的公司在國內真的很少。國內當時著仿制藥之實的公司很少,而亞盛醫藥是一家真正專注在做創新靶向藥的公司,并且擁有全球最全的細胞凋亡藥物管線。在當時其實對新藥的退出路徑看得不太清楚,但投資直覺告訴我們,機會真的很大。”扈景植聊到亞盛醫藥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化學藥和大分子藥平臺性技術不同,亞盛醫藥在表現上很有興奮點,不僅成功解決‘神藥格列衛的耐藥性難題,還入選了‘2019ASCO表現突出企業全球TOP20榜單,這是國內第一次有非上市企業獲此殊榮。”
復宏漢霖和亞盛醫藥成功IPO,再次驗證了KIP中國投資打法和投資邏輯的合理性。
除了大健康之外,KIP中國另外兩大投資方向分別是大消費、企業服務。三者基本各占1/3左右的比例。
時間退回到2019年開年之際,KIP中國當時可謂三喜臨門。先是元旦前夕,他們早期投資的萬咖壹聯正式登陸港交所,緊接著宣布在中國的第五只基金正式募集完成,總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半月后,他們投資組合中的微信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微盟在港股敲鐘。
不得不說,2019年對扈景植來說意義非凡。
拿2019年元旦前夕上市的萬咖壹聯來說,扈景植5年前第一次跟高第男(萬咖壹聯創始人)見面是在北京,當時的萬咖壹聯甚至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正處于Demo階段。那時,O To O、智能硬件、電商等To C領域的案子備受資本追捧,而高弟男圍繞手機硬件平臺做開發的To B項目并不惹眼,當時也鮮有機構重點投資企業級服務賽道。
LP都知道,我們的商業模式不是依靠管理費,我們真的依靠Carry,所以他們非常喜歡。因為有實實在在的Carry激勵,所以團隊的自律性、主動性和戰斗力都非常強。
“高總團隊對手機媒體、用戶和流量有深刻的認知,并且有豐富的手機廠商整合經驗,團隊非常務實,有超前的判斷力,我當時感覺他們能成長為一家將手機媒體價值變現的平臺。”正是基于對團隊和業務前景的判斷,扈景植快速作出決策,在高弟男尚未成立公司時給予數百萬美元投資,成為其第一個超級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