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金雄
摘 要: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是指將學生的閱讀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化情境當中,通過讓學生結合已經的經驗來進行教學,從而切實引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致,并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來。為此,教師應該對教學的生活化予以重視,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工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具體方法
就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來看,依舊有部分教師對生活化教學在教學當中的應用不夠重視,對于該如何構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作為指導以及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最為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其嚴重影響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為此,本文針對當前閱讀教學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從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以期為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究提供些許參考和建議:
一、深挖教材內容,將閱讀與生活相關聯
由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是在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和認知的基礎來進行的。因此,只有在授課過程中深挖教材內容,將閱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并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產生共鳴,才能讓學生清楚的讀懂文本內容,了解教材文本當中作者透露出的情感,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脈絡,提高課堂學習的成效。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做好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之間的橋梁,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和學習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從而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準。
例如,在《故鄉的榕樹》一課的教學當中,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余光中《鄉愁》的幻燈片,進而引入本課課題:《故鄉的榕樹》一課的學習。接著,由學生觀察教師所播放的幻燈片,來感受余光中內心對家鄉、對祖國的思想之情,并以此來聯想到本篇文章當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然后,教師就“本篇散文是利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來進行寫作的”“通過閱讀本篇文章,從中能體會到作者內心什么樣的情感”等問題向學生進行提問,并學生利用小組協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討論,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和思鄉題材有關的影視片段,進一步來加深學生對《故鄉的榕樹》一課的認知。
二、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由于高中語文教材當中所涉及到的文章都是精品,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單純的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很顯然是很難讓學生切實感受文章當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拉近學生和作者之間的距離的。而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其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的興致和動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在參與生活情境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教師所指定的閱讀目標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對《我的母親》這篇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閱讀《我的母親》這篇文章,并找出文章當中所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色彩。接著,教師可以以“老舍先生眼中的母親形象” 為線索,讓學生利用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逐步對本篇文章進行剖析和解讀,進而讓學生在閱讀和感知的過程中理解本篇課堂的內容。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通過對本篇文章的閱讀,談一談自己心目當中的母親形象。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讓學生閱讀和學習文章當中所采用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從而讓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素材,并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靈活進行運用。
三、拓展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閱讀教學決不能僅限于課本中文章的閱讀和講解,教師要設法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在生活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書介紹給學生閱讀,并邀請學生在閱讀后分析其與自己生活的相同及不同之處,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藥”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課外閱讀活動。在本次活動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進行閱讀和賞析,并重點說明所選擇閱讀和賞析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以及文章當中所如何來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借助此類閱讀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其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致,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和寫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總的來說,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工作,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使閱讀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當然,在進行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讀文本,針對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整合,并設法拓寬學生獲取閱讀書籍的渠道,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并能在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感知生活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劉杰. 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J]. 中學課程資源,2018(12):12-13.
[2] 陳祖臣. 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學周刊,2017(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