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照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育教學階段之中的重點學科,這一學科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對學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了構建高效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許多老師開始重新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向,站在在不同的角度,在引導鼓勵學生的過程之中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對此本文以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分析對象,著眼于多向性思維視野下的教育教學以及改革要求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加深學生對物理力學知識的印象以及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以期為提高高中物理力學教學質量技術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多向性思維;高中物理;力學教學
一、引言
在踐行素質教育以及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多向性思維備受關注,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一些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開始這樣站在多向性思維的角度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重新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和方向,圍繞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真正的實現有的放矢,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其中高中物理力學的學習難度偏大,學生在基礎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困難重重無從下手,對此老師可以著眼于物理教學的現實條件,以信息時代的背景之下物理力學教學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為著眼點,通過對多向性思維理念的有效分析以及研究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二、牛頓第二定律加運動學方程
在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過程之中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非常重要,老師需要了解這一定律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研究相結合,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的分析以及解讀來實現針對性的教學。其中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解讀是基礎,任何教學實踐活動都必須要以教材為依據,為了保障和教育教學的持續性以及一致性,老師需要以教材為分析的突破口,提煉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著眼于牛頓第二定律之中瞬間關系的分析要求來鼓勵學生,對其中的瞬間作用效果進行研究。但是如果只知道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就會導致學生出現認知上的片面性以及誤區。大部分的內容和知識學習難度偏高,牛頓第二定律加運動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老師需要以力的瞬間作用效果,了解在連續時空之中所產生的力學現象,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自主判斷,真正實現力的瞬時作用效果與連續時空之間的完美融合,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和學以致用。
三、從動量入手解決問題
在學習動量不守恒這一章節知識時老師需要以動量定理為分析依據,關注動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內容以及演變規律,著眼于整個教育教學的核心要求,構建完善的教育框架以及教學體系。其中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一個系統,老師可以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之下了解系統中不同物體所對應的物理定理,通過簡單的推導來對不同的特殊情況進行深入淺出的判斷以及分析,其中動量守恒屬于一種特殊情況,具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因此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老師需要將不同的教學策略融入主題教學環節,通過精心設置以及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讓學生對不同的動量守恒定律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從而實現職業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物理知識學習的難度偏大,因此許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感覺無從下手,出現了消極應對的情緒以及心理,對此老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建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將更多的情感元素融入主體教學環節,保障學生能夠在與老師進行互動時說出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掌握物理這門學科學習的核心要求,對物理力學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四、從能量入手解決問題
在學習機械能不守恒時老師需要以動能定理為依據,這一定理主要以不同的物體為研究對象,具體包括機械能守恒這一重要的知識點,老師需要以前期簡單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要一點,關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要求,分析機械能不守恒情況產生的實質原因。其中機械能守恒屬于一種特殊理想狀況,外部的限制條件非常嚴格。因此在學習這一知識過程之中,老師必須需要進行深入淺出的判斷以及詳細解讀,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以及要求。從更為微觀的角度上來看,流動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較窄,其中動量守恒定律能夠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之中對不同的信息要素進行進一步的展示,有效凸顯整個力學教學的核心要點以及重難點,老師只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上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動力學問題解決的相關要求采取相應的解決策略。
數據分析是基礎以及前提,這一環節是預備性的鋪墊知識,在構建理論基礎之前,老師需要以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為特例,分析學生數理思維提升的相關要求,通過不同高中力學知識的分析以及研究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更好的解決動力學問題之中所存在的各類困難以及障礙。另外在高中物理范圍之內,力學教學的難度偏大,與動能定理相關的命題比較靈活,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需要注重不同例題的分析以及拓寬,關注于學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明確動力學問題產生的實質原因,以此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和不足,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實現學生物理學習成績及水平的綜合提升。
五、其他注意事項
在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過程之中,多向性思維的分析尤為關鍵,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學習不同物理力學知識之前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對學習方式的相關要求。其中,學生思維的開闊性也為關鍵,為了盡量避免定向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老師需要著眼于不同物理力學教學的核心要求,提煉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其中多向性思維訓練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需要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組織、檢索、聯系以及歸納,因此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則顯得尤為關鍵。老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保障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對物理力學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知。老師只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以引導者和組織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六、結語
多向性思維視角之下的高中物理力學教學更為復雜和多元,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物理力學的興趣,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策略,充分體現獨特性思維訓練的價值和作用,以此來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讓學生能夠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進行主動的反思以及調整,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陶振華. 多向性思維視野中的高中物理力學教學[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33):75-75.
[2]唐晟. 等效替代思想在高中物理力學解題中的應用[J]. 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 2015(9期):17-17.
[3]鄧廣廣. 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必修系列力學部分教學研究[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