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書
摘 要:《人民的名義》開創了中國反貪腐系列劇的先河,其尺度之大涉及官員層次之高也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罕見的。除去這些因素,本劇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也有著獨到之處,鮮明的個性及利益的交鋒相交融讓觀眾在此劇之中對劇情的印象也進一步加深。其中女性人物發型設計、穿衣風格、服裝色彩的對比,讓沖突更加且合情合理,對人物的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觀眾對人物產生心理認同感。下面,筆者就以《人民的名義》為例分析一下電視劇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方法。
關鍵詞:電視劇;女性角色;人物形象;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通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制造更多的劇情沖突,從而表達思想,展現劇情的推進,讓觀眾能更加的深入劇情。好的影視作品人物形象總是豐滿的,復雜的。劇中高小琴、陸亦可、歐陽菁、吳惠芬等等正反人物,都刻畫得貼近現實,有血有肉,同時又掙扎于利益與現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角色不僅僅的限于故事之中,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樣的塑造才能給觀眾除感官上之外在心靈之中的觸動。在角色之中觀眾能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及映射在觀眾心中如自身處于這樣的境地將會如何的去做,這種心理的共鳴是角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高小琴屈服并依附于男權的掙扎的悲劇
在《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中侯亮平說,祁同偉是于連式的人物,高小琴則是女版的于連。這個點評已經是非常的切合這個女性人物的整體的悲劇色彩。《人民的名義》中的高小琴是被男權控制利用并依靠男權來擺脫自身命運的一個角色。她本是湖心島一個清純天真的少女,純凈的如同是世外仙子般的存在,在沒有被發現之前她和她的妹妹甚至連鞋子都沒有穿過。這就如同是一個玻璃瓶,牛奶師傅倒入牛奶她就是乳白色的,倒入橙她就是橙色的。所以她的命運的掌握權并不在她自己的手中,而在于究竟是誰會為她倒入怎樣的內涵。她悲劇色彩的第一步就是被趙瑞龍的搭檔杜伯仲發現,并把她帶到了所謂的人間的勝境。但是趙瑞龍和杜伯仲這兩位并不是什么善良的人物,他們利用自己對政府人物的理解,給高小琴精心的灌輸屬于他們的屬性。經過精心打扮高小琴,穿上了靚衣,成為了一個包裝精美的禮品。在趙瑞龍和杜伯仲的引導和嚴格培訓下,城市中人的客套與世俗漸漸取代了高小琴身上的純真,如何取悅別人是高小琴在大都市安身立命的根本。當高小琴出落得楚楚動人時,“趙瑞龍和杜伯仲的黑手也伸向了她,高小琴一次次被奸污”。當趙瑞龍和杜伯仲想通過祁同偉拿一個大型停車場項目時,高小琴淪為被交易的對象,作為美人“贈送”給祁同偉。高小琴從純潔的漁家女兒淪落為“整天周旋在趙瑞龍、杜伯仲這種人之間,成為他們手中的一件玩物”。在趙、杜兩個人非善意的引導下,高小琴陷入了繁華都市的爭斗中。
高小琴的進化始于她遇見了同樣對命運充滿不滿的祁同偉,兩位“于連”式的人物一旦碰見,不僅僅是外表上的認同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共鳴。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抓住了機會不在僅僅的依附于男權,更開始利用自己的資源利用男權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在某種程度上祁同偉的悲劇襯托是需要高小琴的,這兩個人物其實是一面鏡子中,里面和外面的人物。他們共同的映襯著,相扶著。但是這種相扶相持并不是什么才子佳人的童話故事,而是依附于人民身體上的一對吸血鬼,他們的故事應該是悲劇也必須是悲劇,高小琴這樣的人物應該是悲劇也必須是悲劇,這個悲劇或許應該被憐憫,但是卻不值得同情。總的來說,高小琴從清純到現實再到最后的墮落,和祁同偉一同走上毀滅道路,其中的辛酸苦楚是這一女性角色形象塑造的根本所在。
二、“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吳惠芬
吳惠芬是漢東大學明史教授,丈夫是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曾與丈夫同是大學教授,曾經也譜寫過一段愛情佳話。在外人看來她是光鮮亮麗的官太太,梁璐一直都羨慕她的婚姻。可誰能料到,她已被離婚多年,高育良早已有了新歡,而且為了官位離婚不離家,對外兩人仍要扮演成恩愛夫妻。吳惠芬雖然是歷史教授,可在政治上的一些見解卻很獨到,總能給高書記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意見,必要時還能化身為高書記的神助攻。直到有一集,高育良心煩意亂半夜在后院挖地,吳老師出來叫他早點休息,很自然的兩人一起進門,可就在上樓的時候變故發生了,兩人互看一眼后,高書記上了二樓,吳老師拐入了一樓的房間。其實在這樣的一個劇情推動下這個角色的悲劇色彩才正式的顯現出來,雖然對外她還享受著書記夫人這樣一個特殊身份,這樣的身份也能給她帶來許多的便利。但是,他們終究已經不是一路人。
隨著劇情的發展,兩人的關系也漸漸浮出水面。在外人眼里兩人是恩愛非常的夫妻,真實情況是兩人已離婚多年,高育良早已娶了新的紅顏知己。雖然離婚了,但是吳老師一直盡著妻子的本分。她把高書記的生活起居照顧的無微不至,工作上更是絞盡腦汁的出謀劃策,甚至在高書記不愿出面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幫忙請侯亮平來家里。為了幫助高書記,對侯亮平打親情牌,只為他能放棄調查。離婚不離家,整天面對著前夫,不能橫眉冷對,還要盡心盡力照顧,任人呼來喝去,還不能有怨言。
能做到如此的賢妻良母都不多,更何況是前妻了。也許是她對高書記感情深厚,無法割舍,亦或是為了孩子能安心在外讀書。無論出于何種原因,他們畢竟不是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她也不是三從四德的古代女子,她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年輕時也是校花,論出身、能力、背景都不比高小鳳差,可偏偏就被這個出身平平的漁家女挖了墻角,她怎么可能沒有想法。劇情過半,高書記擔心事情敗露想辦法一宿沒睡,吳老師早上煮了八寶粥給他,說著說著話題就跑到了高小鳳那里。吳老師不解的質問:她哪里好?年輕?可她也有老的時候呀,我也曾經年輕過呀。這樣的一句質問更多的是對自己命運無奈和掙扎的吶喊,可是吶喊過后有什么用呢?是離開的瀟瀟灑灑嗎?當然不是,還是只能盡量的去維持這樣的一段婚姻。說到底,她所無奈的不是高育良,她所傾心的也不是高育良,其實是權力。她放不下權力給她帶來的特權,同時她也不甘心就此離去什么都得不到。
結束語:
通過對上述女性人物造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影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女性人物的設計。一部好的影視劇,不僅劇情吸引人,演員演技到位,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緊緊的依附于劇情,并時刻的推動劇情的發展,讓劇情更加豐富,讓人物更加的飽滿。女性人物設計作為影視劇中的一種表達手段,使劇情的沖突更加有張力,讓劇情的發展更加有波動感。女性角色激發觀眾的共鳴,這不僅是大眾對人物設計的認同,更體現了電視劇作為媒介傳達精神文化的作用。藝術作品不僅是用來觀賞的,還能推動社會的思想迸發,引導公眾的思考方向。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人民的名義》作為現代反腐電視劇中的精品之作,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本文拋磚引玉,希望能為各位讀者解讀電視劇女性角色塑造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麗超, 周敏. 《人民的名義》中高小琴形象分析[J]. 名作欣賞, 2018, No.601(05):53-54.
[2]胡曉歡, 胡耀祖. 電視劇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分析——以《人民的名義》為例[J]. 明日風尚, 2017(17).
[3]劉月新. 《人民的名義》的敘事癥候分析——以侯亮平形象為例[J]. 長江文藝評論, 2017(03):12-14.
[4]李坤, 苗新萍. 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中典型性的塑造——以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為例[J]. 戲劇之家, 2018, No.276(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