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蓉蓉
摘要: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事業單位要想提升自身的服務效益、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發展,必須要重視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控,推動事業單位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通過對新常態背景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現狀為分析依據,針對優化全面預算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現狀;改進建議
一、新常態下事業單位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增長的速度,優化經濟發展結構、轉變市場經濟格局是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任務。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背景下,國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國家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也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給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是國家預算政策的要求。現階段,國家為了建立公開透明、合理科學的公共財政收支體系,針對預算管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并修訂了《預算法》。不僅對政府采購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還配套建設了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政府采購信息系統、余額賬戶支付系統等[1]。要求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政策要求規范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編制、執行等環節,實現財政資金高效使用;2)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實現事業單位的運轉目標。首先,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圍繞事業單位的戰略目標,統籌事業單位的年度工作計劃,促進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與預期方向一致;其次,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對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進行預算編制,通過執行、分析和考核等環節,將單位組織三年財政規劃的編報工作與實際業務開展結合在一起,發揮預算管理對業務活動的控制作用;最后,預算管理自編制工作開始細化財務指標、加強考核作用,使預算管理能夠嵌入事業單位管理的各個流程,實現全面預算精細化管理[2]。
二、新常態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現狀
(一)預算編制方面
一些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與單位的戰略規劃結合不夠緊密,在對日常公共支出進行預算編制時存在著編制內容不全面、會計數據不準確的問題。單位的預算編制工作往往是由財務部門主導的,而財務部門不僅要負責日常的財務核對、賬目編制、工資發放、會計憑證制作等基礎工作以外,在其他部門參與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很難保證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同時,由于事業單位內預算編制時間跨度較大,無法保證預算編制與實際執行情況的一致性;此外,傳統的“基數+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使得預算編制缺乏前瞻性和預測性,影響預算后期的貫徹落實[3]。
(二)預算執行方面
實際上,很多事業單位都存在著“重編制、輕執行”的問題。一方面,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控制力度較為松弛,由于事業單位內的項目開展、人員調動以及工資補貼等方面內容的調整,難免會影響預算執行與預算內容的匹配性;另一方面,一些部門為了達成既定的考核標準,隨意改變支出事項、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也使得財務部門對預算監管只重點關注了預算申請和審批環節,但對各部門實際的預算資金支出情況并不了解,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較低。此外,財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這也是造成內部信息不暢、預算執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監督考核方面
全面預算管理的貫徹落實需要有效監督考核機制作為保障,但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預算監督體系還不夠完善,預算開展部門同時承擔著預算監督職能,無法保證監督審計的獨立性;同時,事業單位針對年度預算考核缺乏量化指標,考核機制存在不科學、不嚴謹的問題,難以調動員工的參與積極性,進而也影響了預算管理執行的規范化。
三、新常態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改進建議
(一)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對于全額撥款型的事業單位來說,其主要職能就是將財政資金更好地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服務中。因此,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是事業單位各項業務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要重視預算管理的作用,將預算管理從財務管理部門中脫離出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組織機構,由單位的預算管理委員會作為該機構的核心部門,其他各部門為職能部門。其中,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既包括事業單位的管理層人員,還包括財務部門、會計部門、審計部門以及紀檢委等部門的人員。由財務部門牽頭,在其他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制定預算目標、編制預算內容、落實預算執行方法,并完善預算考核指標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預算管理工作既要符合政策規定,還要與事業單位的成本管理相結合,提升預算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二)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既要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還要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例如:事業單位可以充分利用新會計準則來規范預算報表的編制,要求單位內的財務報表要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率、人員經費占比以及公共支出情況等。另外,事業單位要想加強對財政資金的控制,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框架體系,以預算目標作為導向來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細化預算任務、分離不相容崗位,建立有效的資金審批制度,尤其要嚴格控制和監督各部門的預算支出情況,對追加預算申請進行謹慎處理,避免不必要的開支造成資金浪費。
(三)科學編制預算內容
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與考核等各個環節的落實與業務部門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下,事業單位應當遵循“兩上兩下”預算編制流程,科學編制預算內容。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可以參考前一年度的預算支出情況,傾斜社會效益相關的內容,圍繞著事業單位的戰略規劃編制預算;同時,事業單位還要嚴格申明專款專用制度,尤其要加強對“三公經費”的管理,對一些辦公開銷或公共資產購置方面要注意制定支出標準限額,報銷流程以發票憑證為據,嚴禁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最后,事業單位還要以預算編制前期的實證調查和預算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財政資金配置的依據,對一些預算執行不達標或超支嚴重的部門給予縮減預算的懲罰,從源頭上控制資金支出。此外,針對事業單位內預算執行與實際差異性較大的問題,一方面,事業單位要轉變預算編制方法,在增量預算的基礎上推行零基預算和滾動預算等更為科學的編制方法;另一方面,在年度預算的基礎上,要求各部門依據自身的情況編制季度預算和月度預算,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預算執行進度,不斷調整預算執行情況,從而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四)嚴格預算執行過程
為了貫徹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的落實,一方面,事業單位需要將預算目標細化成各個指標,落實在每一個部門和崗位上,并建立有效的崗位責任制,要求各部門人員要嚴格按照預算目標和預算編制內容有序開展業務活動,嚴厲打擊“突擊花錢”或頻繁超預算的現象;另一方面,事業單位還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將ERP系統、SAP系統等進行有效對接,并拓寬內部溝通渠道,緊密聯系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互通,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此外,增加單位內的編外人員、盡量避免“一人多崗”的現象,也是提升預算執行效率的有效舉措。
(五)發揮預算監督考核作用
事業單位不僅可以利用信息系統來監督預算執行情況,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由獨立的審計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相關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充分利用預算績效考核結果,總結預算經驗,并用于下一年度的預算管理工作中;同時,事業單位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量化考核指標,在公平客觀的原則下對內部人員進行考核評價,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此外,事業單位還可以利用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開內部財政管理狀況和資金支出信息,接受社會媒體的監督,保證事業單位運轉管理的高效廉潔。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態勢背景下,事業單位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是順應政策的要求,也是事業單位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事業單位要不斷建立健全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和預算管理相關制度,依據實際情況科學編制預算內容,定期考察預算執行情況,優化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職能,促進事業單位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宇.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關鍵環節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 (25):32-32.
[2]劉月芝.對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思考[J].投資與創業,2017 (4):69-70.
[3]何毅.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7 (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