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幼兒書籍設計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發展水平之中,極為偏重傳統設計,因而無法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基于此,本文就將從交互性和多元化視角出發,重點探索其書籍設計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書籍設計;交互;多元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4-0-02
現如今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起來幼兒閱讀教育,因此幼兒書籍成為幼兒教育當中的熱點話題。目前在市場上這一年齡階段的書籍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設計內容還依舊停留在對知識的灌輸方面,整體設計形式依舊以傳統裝飾為主。這些問題導致幼兒的閱讀興趣不高,無法在學齡前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這就必須要加大對幼兒書籍的進一步設計,依照幼兒特點和自身的需求去進行設計。在這之中,以交互和多元為基礎進行設計更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可以實現書籍設計的創新及突破。
一、設計思路
(一)需求設計
幼兒往往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在設計書籍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把握好這一點,使書籍設計更加貼近其生活。幼兒時期的閱讀需求基本都是對知識的豐富及加強其對新事物的認知,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能力及知識積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書籍設計也都必須要及時創新,以時代發展為基礎,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從而在閱讀當中有效發揮主動性。比如可以重點關注裝幀設計,讓幼兒在這方面能夠得到更好的感官體驗。
(二)形態設計
幼兒往往都喜歡頻繁翻動書本,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設計出一個窗口翻頁,通過在翻頁上不斷重疊的特點,使幼兒在翻頁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滿足其好奇心,得到更多對書頁內容的感受,以此形成良好的閱讀體驗。或者還可以在書頁上開洞,以吸引其注意力,進而透過洞去觀察書頁上的內容,引起閱讀興趣,另外洞口還可以設計出立體結構,強化幼兒的視覺體驗,滿足感官需求等等。
二、設計原則
(一)開本基礎上科學設計
因為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對書籍展開翻閱的動作,但是其翻閱與成年人的翻閱并不相同,他們一般會依照正常的順序前后翻閱或者是只對某一本書進行翻閱,而是一會翻閱這本一會翻閱那本。所以這就要求必須要在書籍設計上幫助幼兒提升閱讀趣味性,強化觸覺體驗,給其營造出來一個愉悅有趣的氛圍,同時重視起來開本設計的合理性。
在其開本設計尺寸方面,必須要和幼兒的閱讀習慣相結合,依照其心理及生理特點進行詳細設計。因為幼兒本身力量比較小,因此一些大開本的書籍并不適合進行翻閱,所以這就需要將重點放在小開本的設計上,盡量打造出一些適合幼兒翻閱的書籍尺寸,同時將重點放在外形的圓滑及易翻動的特點上[1]。比如注重的《米菲兔》系列圖書其尺寸蛀牙就是運用160mm×160mm的正方形小開本,滿足了更多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進行閱讀。另外在設計過程中還應該要將幼兒本身的動作協調性考慮進去,因為這時候他們并沒有完全發育,因此協調能力都比較欠缺,這就必須要在設計方面重點考慮這些特征,使書籍能夠更好地被翻動。
(二)加大視覺刺激與滿足
當幼兒最開始通過眼睛去認識世界的時候,最先辨別的主要就是色彩,并非外形,換句話來說色彩比外形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幼兒一般具有極強的感官和視覺敏感性,那些能夠在視覺上產生刺激及興趣的事物往往會有效吸引其注意力,特別是對那些色彩沖擊強烈的事物有很大的興趣[2]。對此在進行書籍設計時,就需要合理應用色彩上,確保能夠滿足其視覺方面的需求及刺激,從而進一步激發其閱讀興趣。比如日本著名的《噼里啪啦系列書》就將非常鮮艷的黃色、紅色、藍色及綠色運用了進去,以此去勾勒書本當中小豬、老鼠和河馬的形象,不但整體色彩較為明快單純、對比強烈,而且還與書本之中的故事情境非常吻合。在色彩設計方面,還需要將家長的喜好考慮進去,使其產生給孩子購買的欲望,因此在色彩設計方面必須要注重對色彩的合理搭配,從而確保在視覺上能夠產生更為突出的效果,使幼兒在感官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3]。同時還可以運用一些相關的色彩配色進行視覺創新,或者是在進行色彩的強烈比對及視覺沖擊。良好的設計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其實現更好的閱讀。
(三)強化觸覺體驗效果
相關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主要處在兩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即感知階段和運動階段,也就是在對物體觸摸、擺動以及身體運動之下實現對整個世界的感知和認知。對此在對其書籍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將幼兒觸覺方面的體驗效果考慮進去,通過滿足其感官上的需求,有效調動感官,強化其認知能力,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第一,在設計方法方面需要將書籍內容和書籍材質進行創新及突破。手上的觸覺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積累知識和經驗的一個重要來源,因此,選擇一些比較考究的材質可以有效提升書籍的美感,使幼兒在閱讀時其手指的觸摸會有一個更好的體驗效果,同時也便于更好地去理解書籍上面的內容。第二,注重局部材質的異化。學齡前兒童的觸覺發展,除了無法脫離自身結構的完善及功能的成熟,還無法脫離客觀環境的刺激以及影響。在幼兒觸覺發育不斷成熟和完善的趨勢下,還要盡可能滿足其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書籍材質設計還可以有效呈現出來設計的結構美感,給幼兒創設出更多特殊的觸覺體驗機會,以此影響幼兒購買書籍的選擇性。將紙張作為載體的書籍設計,可以具體融合書籍內容,有效創新并調整部分書籍的材質,使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接觸不同的材質進一步提升感知能力,強化觸覺效果體驗,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在觸摸材質的過程中深化其印象。
三、設計策略
在具體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深入把握幼兒心理及生理的基本特點,將其書本內容進行解構,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他們,并由其依照自身的理解及感覺去重構書本內容和結構。
(一)構建交互立體結構
在對幼兒書籍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其交互立體結構的設計,其重點主要在于將書籍當中的各項信息通過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并設計出相應的交互環節,以便于幼兒進行理解和學習。在具體構建過程中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將傳統書籍單一地給受眾傳達信息的方式做出改變,將書本之中的圖像以及文字都通過立體的造型呈現出來。這樣當書籍在被打開的一瞬間,就會有一個立體化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從而帶來更多視覺及空間上的沖擊感,同時立體穩定形象也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在具體設計的時候可以針對具體的細節進行創新,比如可以運用一些翻折的設計強化閱讀的趣味性,也可以進一步對書籍的場景進行轉換,使其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進一步豐富自身的閱讀過程。
(二)達到多元化角色參與
在對其書籍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注意幼兒自身的參與互動性,幫助其進行多元化的角色參與和實踐,以此在角色參與以及互動體驗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同時強化閱讀感受。另外對其角色參與的多元化設計,可以有效滿足幼兒對內容的需求和對知識的理解。在這之中可以讓幼兒在閱讀當中進行角色扮演,以增強其對角色的認識及理解,從而更好地體驗書本當中所描繪的環境,最終強化感知能力,促進進一步成長[4]。比如在幼兒書籍之中常見的《巧虎》,就有人將巧虎的形象設計成了一個獨立性的小玩偶,通過幼兒在參與,實現了角色的進一步轉換,從而使得幼兒可以更好地參與到其中進行學習。另外由于幼兒本身的自我閱讀能力相對比較弱,因此這就可以在書籍設計的過程中增加一些父母與幼兒一起學習和玩耍的機會,讓父母能夠和孩子之間進行更深的交流,以此進一步提升閱讀樂趣和閱讀效果。
四、結束語
在對書籍的感知方面,幼兒往往更加追求設計的細膩感及感性。只有實現寓教于樂的書籍設計才能夠具有更強大的人文關懷、趣味性及交互性;另外,這在保持幼兒學習情緒和提高學習效率方面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使幼兒可以愛上閱讀,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侯冠華,王李瑩,徐冰.書籍互動體驗設計對學齡前兒童閱讀的影響[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4).
[2]張惠玲.幼兒書籍的互動形態設計初探[J].編輯之友,2014(01): 93-95.
[3]吳頔.交互體驗式嬰幼兒書籍設計[J].包裝工程,2016(20):208-211.
[4]王曉丹.探討現代幼兒書籍設計中的互動性和體驗感[J].2015(4): 103-104.
作者簡介:趙毅,男,瑤族,湖南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