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今年我教高一,入學迎接新生的時候,我聽到一個很興奮的聲音在喊:“陳老師!陳老師!”
追隨聲音的來處,我一抬頭,只見一個20多歲的女孩分開人群,走到我桌前說:“陳老師,您不認識我了?我是張小英啊!”我這才想起來,她是我之前在初中任教時教過的學生。
見我想起來,她開心地說:“老師,我是來送弟弟入學的,他不在您這班。您今天太忙了,我們加個微信吧,以后聯系……”加了微信后,她離開了。忙到下班,我看到了她的很多留言。
教他們那幾年,我剛畢業不久,在一所很偏遠的鄉村中學當班主任,學生都是附近村莊的孩子,十三四歲的年紀。那一年冬天很冷,一天早讀,我走進教室,看到幾個女生圍成一圈正在討論什么,見我走過去,她們慌亂起來。
走近之后,我赫然看到地上趴著一只小狗,一個女孩怯生生地說:“老師,我在上學路上看到一只流浪狗,它太可憐了,我怕它凍死,送回家還怕耽誤上學,就帶學校來了,它的牙都是軟的呢。”
看著學生乞求的眼神,我想了想說:“那好,可以先把它放到教室里,不過你們和它都要遵守紀律呀。”聽完,孩子們小聲歡呼起來。
上課了,教室里支著鐵爐,架著白鐵皮煙囪,生著熊熊的爐火,學生們安靜地坐在教室里聽我講課。小狗團在爐子邊靜靜地睡覺。可是,爐子里突然掉出一塊通紅的煤渣,一溜煙滾到小狗身邊,竟把它的毛燎著了。我沖下講臺,拿手中的卷子一陣拍打,撲滅了火星。回過神的孩子們笑得前仰后合。張小英說,雖然那件事很小,但很多同學都一直記得,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溫馨。
我還記得那年班里有個叫強的孩子,學習成績不佳。無意中,通過一次集體勞動,我發現他干活非常有竅門。后來的觀察,更加深了我的認識。我覺得這個孩子或許考不上大學,卻能成為很好的技術人員。所以,在班里勞動的時候,尤其是需要技術含量的活計,我都是力薦他來做,并從不吝嗇自己的贊許,說他是能工巧匠,說他將來學技術肯定是一方“大拿”。他聽了很開心,眼睛明顯亮了起來。
多年以后,這名學生在縣城開了一家洗修車行,生意很好。一次無意中遇到,他奔過來說:“老師,您還認識我嗎?”于是師生敘舊,他還要免費給我洗車,窘得我后來再不敢去。
教書多年,這樣的相遇真的不勝枚舉——我時常在商場里,在路途中,在裝修行,在各種生活場合里,邂逅面目陌生卻熟悉的年輕人。有的明明已為人父母,卻一樣親熱卻略帶靦腆地喚我:“老師,您還認識我嗎?”他們依稀還是當年的模樣。
于是,我便順應這聲呼喚,回憶曾經種種,在心底呼應出一種異樣的柔軟:小心輕放的光陰,青蔥敏感的少年心,我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職業,溫暖并感動了我。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