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琦 王曉瑋 王康宇 邵偉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不高的現狀及原因,論述了提升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潤物細無聲”式提高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希望工科院校關注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呼吁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教育工作者關注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人格塑造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工科院校? 工業設計? 大學生? 審美能力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low aesthetic abi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Put forward the "moisturizing and silent" type of training methods, calling for more social forces and educa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aesthetic ability,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s; Industrial design;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20世紀末在學科建設上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文理滲透,各學科之間交叉融合, 曾經認為不相干的一些學科相互滲透、組合成新的學科, 于是誕生了工業設計這門既體現時代科學技術水平又與政治、經濟、文化、技術、心理、藝術密切相關的新學科。工業設計不是簡單的藝術設計與工程技術工作的總和, 而是工業產品的工程技術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創新設計,不僅需要設計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完整的知識結構,還應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修養及創新意識,使產品不僅具有好的功能和好的外觀品質, 而且能引領時代風尚、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 因此工業設計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審美素養和較高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成為工業設計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不高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眾所周知,工業設計專業是科學技術與美學藝術相融合的專業,這二者的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就國內的現狀來看,設置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一般分為四類。分別是藝術院校、理工類的工科院校、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四類院校在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培養中存在傾向于藝術或者傾向于技術。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較傾向于對學生工業設計專業的物理,數學以及一些技術基礎課等方面培養,學生在設計創作時對產品的結構、工藝、材料等方面都非常有把握。這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較弱、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較弱、對審美時尚的關注以及表現技法上大多不及藝術院校的學生。應該說,造成這種局面與一些工科院校對藝術類課程的抵觸有關。課程設置方面工科院校中對于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是相對比較薄弱的。(曾紅琳,2016)認為藝術類造型基礎課程教學對理工類工業設計的學生而言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不適應工科類設計專業特點、教材和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工科類設計專業要求、以及未能建構科學與藝術間的聯系等問題。(李慧杰,2017)發現大多數學校的課程設置偏向技術,僅有極少數的院校開設了例如 美學基礎,藝術概論等能夠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相關課程。在師資方面介于工科院校的辦學性質,他們所設立的工業設計專業基本上都是由機械或計算機院系創辦的,很少有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師。
2? 提升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8世紀德國的美學家萊幸曾說:“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睂I設計來說,在滿足功能的前提條件下, 審美是其核心本質。(包?,?,2018)認為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營造審美境界,提供審美情趣創作實踐,強化審美能力。(張白露,2017)認為工科院校工業設計教育在我國時間較短,教學模式尚處在改革和探索中,有必要對設計素描的課程性質、學生生源、教學現狀等作進一步的總結和分析。對于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來說,之前就對美學知識了解甚少,美學知識匱乏妨礙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導致設計中缺乏必要的審美表現力,作品缺乏藝術性??梢姽た圃盒5墓I設計專業的審美能力培養是影響工業設計教育質量優劣的關鍵。
2.1 提高審美能力有助于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人們對藝術的喜好是受到個人審美觀念支配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把學生的審美觀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讓學生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能體驗審美情趣的魅力,一個好的審美作品能夠讓學生建立起高尚的審美觀,從而培養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民族凝聚力。通過情感升華了精神。提升了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2 提高審美能力對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是面向產品設計行業的各個領域,學生的審美能力直接影響設計產品的優劣,提高審美能力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感受作品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辨別美丑的能力,掌握美的法則,懂得如何欣賞和理解美,為今后的工業設計創作打下堅實的藝術基礎。
2.3 提高審美素養有助于培養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培養和提高這種能力是所有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當前形勢下,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創造力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積極引導學生,提高他們對美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創造力,不斷完善自身的審美價值觀。(李熠,2018)根據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運用所學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技能更能充分發揮創造力,工業設計教育應該充分意識到提高審美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審美教育落實到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在現代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能更好的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因為社會實踐是一個全開放的自由的、自主安排的學習過程。
3? “潤物細無聲”式審美能力培養途徑
審美教育本身就帶有感性情感熏陶的特征,要想獲得審美能力,應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不僅要熱愛生活去發現美還要與人交流去傳遞美、去升華美,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漸進的動態過程。
3.1 創設條件,營造氛圍
大學生發展的潛能是無窮的,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有義務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提供有效的幫助。通過細致入微的校園壞境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形式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學校通過報告廳,多媒體,校園網平臺等播放電影、話劇、小品、情景劇等各種人類優秀的藝術作品,更能從感官上表達作品的真實意圖及審美價值進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興趣及憧憬,引導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認識真、善、美。學校圖書館收藏豐富的藝術設計類圖書讓學生盡情領略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感受藝術帶給他們的美,學生在閱讀鑒賞時的時既可以領略藝術家們非凡的氣質同時對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會助一臂之力。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審美能力培養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審美體驗、審美發現和審美評價,并最終能夠自由的進行審美設計創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指導審美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分寸。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估計學生當前的審美水平,因為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以及個人習慣的差異等都會影響其審美素養的形成,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其次,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對現實狀況的分析提出有信服力的看法和觀點,和諧構建學生的審美觀念以及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另外,設計專業教師還需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不斷學習和探索未知的世界,高深的技藝和學識加上高尚的品德情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專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關注當下設計發展的趨勢與動態以及藝術設計和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不斷學習,將設計發展的前沿動態傳授給學生,帶領學生多看藝術展、畫展、設計展、實踐教學成果展,培養學生的藝術視野和審美鑒賞能力。
3.2 精心規劃,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方面,應開設《美學概論》和《審美教育概論》課,適量多樣的審美課程的開設為審美教育實踐的開展更具理論性、規律性和系統性。讓學生從全局角度縱向了解美學及美育的歷史沿革及發展動向。促使學生們對自身的設計水平、審美趣味等進行反思、總結,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審美能力。
3.3 勇于擔當,加強實踐
首先,大學生在專業提高方面應主動出擊,學習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主動找到自己的短板,美無處不在,學生應該自覺地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自己的審美,加強自我提升的意識。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時也應該是自我修養的一部分,主動想辦法尋找學習途徑,可以去藝術院校參與藝術專業學生的活動,參觀欣賞作品展、畢業設計展等;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足不出戶學生們就可以縱覽世界最新的科技資訊和最新的藝術設計作品,感受世界各國設計大師的作品帶來的震撼,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日積月累,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其次,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應進行角色的轉換,從被動的欣賞美,到積極主動的追求美、創造美。學生社團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建立建立虛擬的學習社區、論壇、博客,豐富工業設計專業資源庫,在這個能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將自己創造的作品,對美的感悟等與他人分享、交流,盡情發表對藝術作品、藝術理論的獨特見解。如席勒所說:審美教育是“有一種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在此中獲得新思路、新靈感,更有利于對美的深層次追求。另外,社會實踐比課堂教學更能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在進行審美素養教育實踐時,首先,要確定本次實踐目標,要對哪一方面的美進行賞析,根據目標提前準備相關資料熟悉審美對象;其次,要設計多種形式的途徑和方法,不僅能吸引大學生的眼球,抓住其好奇心強的特點,還能全方位的把握審美對象,最后,要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社會中有許多審美對象需要經過悉心觀察才能發現其美的閃光點,如此的實踐利于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造力的厚積薄發。
4? 結語
“潤物細無聲”式審美能力培養為提高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審美能力探索了新的參考途徑。通過學校方面的以人為本,注重引導;創設條件,營造氛圍;精心規劃,課程設置和學生方面的勇于擔當,加強實踐雙力齊發。課上依靠美學專業教師的理論指導及專業課教師以身作則的密切配合;課下實踐環節依靠大學生文化建設活動的展開及社會實踐來進行,以此培養工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靜,熊先青,吳智慧.新工科背景下林業高校工業設計專業體系建設探討[J].設計,2020,33(12):140-142.
[2] 周志.因人、因地、因需:包裝設計中審美策略的差異化分析[J].裝飾,2018(2):12-18.
[3] 周麗昀.設計的審美維度——兼論涉身主體的審美體驗[J].哲學動態,2018(10):103-112.
[4] 哈奇森美學關于“審美主體”問題的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8.
[5] 李慧杰.工科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美學教育問題思考[J].河南農業,2017(18):30,33.
[6] 曾紅琳.工業設計專業藝術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師背景的探討[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6):83-84.
[7] 李曉英,周大濤.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工程技術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9(9):222-223.
[8]凌雁.基于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群的構建[J].工業設計,2018(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