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鋒
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打造智慧課堂已成為信息時代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教師落實智慧教育的目標追求。智慧課堂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創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學習時空環境,促進學習者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時,借助智能信息技術使學情分析智能化、反饋評價即時化、互動交流立體化、課上課下聯動化,才能落實智慧課堂,才能實現智慧教育。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學校? 智慧課堂? 教學設計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creating smart classroom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also the goal of teachers to implement wisdom education. The wisdom classroom i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plus mode of thinking, creating a certain intelligence learning space and time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we should make use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make intelligence analysis,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instantly, interac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and linking classes and class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isdom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規定:“至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全面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其關鍵是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術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學校服務支撐環境。”由此可見,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就必須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慧教育云平臺、VR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快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深化融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教育教學智能化、信息化,必將促使傳統課堂發生重大變革,使傳統課堂向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催生出新的課堂教學形態——智慧課堂。那么,如何理解“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課堂?如何進行中職智慧課堂的有效教學設計?筆者略作探討,為同行開展智慧課堂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1? 智慧課堂的解讀
查閱國內外關于智慧課堂的概念界定的文獻資料可以看出,智慧課堂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課堂教學環境的變化而發展的。起初智慧課堂是指教師通過自己教學智慧為學生創建的自主的、活動的、情感的、生活的、趣味的課堂。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智慧課堂又被學者界定為教師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建情境化、智能化、互動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實現學生智慧發展的新型課堂。上面兩種關于智慧課堂的定義,其實是從兩種不同的視角來定義的,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視角上來理解,前者是基于教學視角的,認為課堂教學是教師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智慧優勢,將知識講解的更生動化、趣味化、生活化,從而實現知識的生成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這里的“智慧課堂”是相對于“機械課堂”而言的;后者是基于智能化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使課堂教學變得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學習環境,這里的“智慧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的。本文所談的智慧課堂是側重于后者。
2? “互聯網+”背景下對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
中職學生普遍表現為文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的自覺性較差,主動學習的意愿不強,學習自信心不足,再加上中職學校專業課程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憑教師的說教,必將會使很多學生越來越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課堂教學越來越失去效率和活力。因此,在智能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中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智慧教育云平臺、VR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對中職課堂教學進行智慧課堂教學設計。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情,使學情分析更智能化,還要注重中職智慧課堂教學的反饋與評價,使課堂反饋評價及時化;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展,使特長發揮優勢化,還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職業能力特長化;同時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要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使互動聯動化,立體化。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打造中職智慧課堂,才能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才能避其所短,揚其所長。
2.1 “互聯網+”時代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的學情
在“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智慧課堂的打造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分析出發方能進行有效教學設計。因為準確的學情分析是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依據,只有準確地做出學情分析,才能以學情為基礎優化教學設計,才能實現以學定教。對于學生學情的分析,教師只有充分借助智慧課堂信息平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學習成績、歷次作業等分析,才能精確地掌握學生學情信息。
2.2 “互聯網+”時代中職智慧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要注重反饋評價的及時化
評價不僅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調控和激勵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中職智慧課堂設計過程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反饋評價的及時化。要實現反饋評價的及時化就必須利用智慧課堂的學生信息評價系統,從收集到學生大量的數據中進行及時跟蹤分析,來實現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反饋,也可以得到學生積極的反饋與評價。依據反饋與評價,教師在課堂設計時可以即時改進教學,也可以在課中、課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溝通交流,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有效的探討,從而實現中職智慧課堂的不斷改進和完善。
2.3 “互聯網+”時代中職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中職生個性差異比較大,因而對中職生實施因材施教有助于發揮學生特長,有助于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中要為學生個性化特長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教師通過學情的研判以及學生綜合信息的數據分析,可以準確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傾向。教師根據各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在智慧教學平臺上給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讓具有不同情趣、不同愛好、不同特長的學生都有個性化發展,從而滿足不同崗位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
2.4 “互聯網+”時代中職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
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任務引領,項目驅動”的教學理念。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內化,還要關注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來豐富中職智慧課堂的內容。中職課堂教學內容必須具備適用性、延伸性、可持續性,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可將學生學習知識點數字化,將技能操作訓練仿真化,將階段學習成果數據化,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有效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和職業能力的提升。
2.5 “互聯網+”時代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智慧課堂的關鍵和靈魂。在中職智慧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多花心思多用精力精心設計師生互動,因為智慧課堂更利于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活動和互動測評活動。智慧課堂可以借助智能化的學習工具和智慧教育平臺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師生互動,也可以實現師生持續高效的互動。在這種持續、高效的師生互動下,有利于有意義知識的構建,有利于協作精神的培育,有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智慧的生成和發展。
2.6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設計
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能實現“教”與“學”有效融合和統一。因此,“互聯網+”背景下對中職智慧課堂的教學流程的設計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思想的指導下,構建一個“三環十步”的教學流程設計。“三環”即課前測評自主學習,課中互動合作學習,課后評價反思學習,“十步”即學情研判、課前測評、教學設計、情景創設,任務驅動、成果展示、改進提升、課后作業、微課輔導、反思評價。
在課前,教師通過智慧課堂信息平臺給學生推送微課視頻、學習課件、預習試題等,學生通過課前教師推送的預習資料,完成預習學習,并將預習學習信息傳到智慧學習平臺上,平臺記錄學生在預習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智慧課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的分析,教師可精確掌握每一個同學的預習學習程度;通過智慧課堂對學生測試情況的分析,教師可以準確掌握每一個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智慧信息平臺的綜合分析,為課堂教學設計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在課堂中,智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紛紛互動進來,教師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將學生們引入情景任務中來,隨后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發布任務和要求,讓學生協作完成任務并交流匯報,展示成果,即時總結任務執行中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改進提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課后,教師針對不同學生課前預習的綜合評價和課上成果展示的反饋情況,通過智慧課堂平臺發布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作業,學生上交作業后,教師認真批閱每位學生的作業,并將每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一一講解,錄成微課,并通過智慧平臺發送到每位學生手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同時,學生也可針對自己作業中的問題和教師微課輔導發表自己的感情和反思,與老師與同學討論交流,反饋的信息可作為下次學情分析和教學設計的基礎。
3? 結語
當然,要更好地展示智慧課堂的魅力,不僅需要教師用心判斷學生學情,耐心編制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更需要學校對教學設施設備等硬件的配套更新,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優化等。因此,智慧課堂是一個龐大的教育教學生態系統,只有共同來維護這一生態系統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愉悅,也才能真正落實智慧課堂,實現智慧教育。
參考文獻
[1] 崔曉慧,朱軒.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概念、特征及實施框架[J].繼續教育,2016(5):51-52.
[2] 林雪冬.“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基于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探索[J]. 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0):212-213.
[3] 林雪冬.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機械三維CAD課程中的教學實踐初探[J]. 科技資訊,2019,17(12):106-107.
[4] 何振賢.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構建與應用的研究實踐——以英語教學的應用和實踐為例[J]. 科技資訊,2018,16(24):171-172.
[5] 高琳琳,解月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0).
[6] 陳昊.基于“互聯網+教育”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3):71-72.
[7] 崔浩.混合式學習背景下中職學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8] 王琪鈞.中職信息技術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教學效果分析[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