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平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我們要真正地為學生設計教學,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我認為李懷源老師所提倡的以教科書為起點的單元整體“一帶一”教學就是實現生本教學的途徑,以下是我的一點實踐與思考:
整合巧設問,思維飛起來
“情動于心,言發于外”。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币胱寣W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學起來,教師的備課不止要吃透教材,更需精心設計提問。
例如,我在教學《奇妙的鯉魚溪》時,設問:“游人摸摸魚背,小魚在說什么呢?”孩子們爭相舉手回答:“游人朋友,歡迎你們來旅游”“咱們一起玩兒吧”……孩子們在想象和表達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感受,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合教學巧妙設問,真正讓學生的思維“飛”了起來。
整合新思路,生成大課堂
單元重組教學,能力是抓手 李懷源老師所說的“整體”應該理解為從整個單元的教學流程來進行考慮,以能力點整合教科書課文,既高效地完成了課文教學,又將學生的能力訓練點進行了強化。例如,第五冊第四單元的四篇課文是以動物題材為主,因此“一帶一”應從中心句段落特點教學、描寫動物的方法、人類對動物的保護三個角度設計教學??梢苑謨蓚€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中心句段落特點及如何構成進行教學;第二課時梳理描寫動物的方法,引出人類對動物的保護。最終,學生學會用精彩文字描寫動物,可以看出單元整體“一帶一”教學生成了無限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無限發展。
精選課外文章,主題是紐帶? “一帶一”教學要求把要講的課內文章吃透,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教材中最應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花時間讓學生充分體會,切不可模棱兩可和知識點過多,再精選與課內文章密切聯系的課外文章,進行鞏固和提高訓練。例如,教學《給予樹》一課,從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原因入手,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寫,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逐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之后,教師再布置閱讀課外文章《愿望》,提問“愿望實現了嗎?你從中發現了人物身上什么最寶貴的東西”,讓學生繼續體會尊重、理解和關愛給人們帶來的美好感受。這樣兩篇文章的完美結合,不但讓學生對文章主題有了清晰的認識,更幫助學生樹立了尊重、關愛別人的思想。
延伸課堂空間,整本書是橋梁 李懷源老師強調:“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以教科書教學為起點,以讀整本書為橋梁。”我認為可以選擇與教學單元或主題、題裁、內容等相關的書。教育不是從外部強加給兒童某些東西,而是人類天賦能力的生長本能的需要。在單元整體教學下的整本書交流活動的設計中,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完第五冊第四單元的動物單元后,我安排學生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并開展讀書交流會。讀書交流會前進行話題統計,了解學生主要關注點在“昆蟲的本領”。這樣在課堂交流話題的設計時,就可以學生最感興趣的點為線索,調整教學順序,使學生在最愜意的教學活動中,投入最主動的學習。
鍛煉語文能力,實踐是路徑 “一帶一”整體教學以語文實踐活動為路徑,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鬃釉唬骸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备咝У恼n堂必將是學生主動索取的課堂,找到學生的學習需求點即是這一堂課的學習目標。例如,想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掩耳盜鈴”的道理,可以讓學生自編課本劇,教師可以在學生編寫的過程中提供相應幫助。這樣,師生就可以圍繞解決寫作中的困難進行教學活動,整堂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忙得有價值,學生不但透徹地理解了課文,表達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合有目標,探究激活力
“單元整體教學”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敖獭敝皇菍崿F“學”的一種服務手段,教師只需進行適時地點撥,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教學北京版第六冊第三單元單元整合第二課時,我會設計這樣的問題:文章如何寫出大草原“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爬山虎“腳的樣子”、天壇公園“祈年殿”、“回音壁”的特點,讓學生圍繞問題朗讀課文,畫出重點詞語,并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地引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作為引導者,充分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表達和小組團結協作的能力。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到:“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去探索,去發現。正如李懷源老師所說:“未來的單元整體課程將以‘大單元為教學單位,以‘融合為單元構建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眴卧w“一帶一”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提高。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裕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