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以及我國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我國的教育部門在指導各個學校開展課程的教學時為保證課程教學的質量,逐漸將各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比如“互聯網+微課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即通過互聯網技術使用微課教學技術進行課程的教學。由于這一教學技術的使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并且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運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對“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運用進行了相應的探究,以此為我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工作的持續推進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高中歷史
引 言
微課教學技術作為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中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所使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具有精悍短小、簡潔明了的特點。如果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不僅有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有著顯著的效果,并且能夠幫助師生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是確保我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正常推進的優質教學手段,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高中歷史作為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雖然對學生進行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各種歷史事件背后的真相,但是書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往往講述的比較簡練,并且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師在教學期間所進行的教學工作也存在著枯燥乏味的問題,從而導致難以讓高中學生投入百分之百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將微課教學模式運用到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則充分解決了上述問題,微課教學方式以互聯網為基礎,通過在互聯網上獲取相當多的與歷史知識相關的音像和圖片,能夠輔助歷史教師將高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詮釋清楚,并且能夠確保所進行的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加強,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優質手段。
2.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知
雖然高中生即將步入成年階段,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年齡發展特征的影響,依舊會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理解能力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而高中歷史課程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存在著較為抽象性的問題,并且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對于所學歷史知識缺乏足夠的理解,不僅會影響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會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的正常推進。而當前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在教學中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展現昨日歷史發生時的場景,不僅可以更加直觀地讓學生學習各種歷史事件,同時還可以將抽象、模糊的歷史事件轉變為自己可以理解的直觀的印象,是幫助學生提升對歷史文化認知的優質手段。
二、“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利用微課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教學
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會對學生進行基礎課程知識的教學,同時還會對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之所以需要做好重難點知識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因為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對于幫助學生提升歷史學科素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為了做好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就需要將優質的教學手段運用其中。而微課的出現,則為教師解決重難點教學問題提供了幫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料,進而通過微課的方式將重難點的內容制作成一小段視頻,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僅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將視頻傳送給學生,指導他們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這一課的教學,這堂課的基礎教學內容主要以甲午中日戰爭的發生背景、原因、進程以及結果為主,而其中的重難點知識則為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對當時社會的影響。由于這場著名的戰爭主要發生于遼東半島、山東威海、黃海北部等地方,因此教師可以以這些區域為基礎,從互聯網上尋找一些戰爭給這些區域帶來影響的各種資料,進而制作成視頻播放給學生,從而最終讓大家了解甲午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我國歷史長河之中的恥辱歷史,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甲午戰爭對我國的影響,從而增強學生記憶和思考,確保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工作的正常推進。
2.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資源的擴充
高中歷史教師在使用歷史教材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由于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并且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因此所講述的知識點多只是籠統地講述各種歷史事件,同時也包括了歷史事件對于當時社會的影響。但是就算如此,由于受到時間條件的影響,高中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也難以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內全部吸收高中歷史知識,同時部分學生由于理解能力上的限制,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缺乏足夠的理解,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基于此,現今高中歷史教師們為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同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同時還需要在課外采用微課去進行歷史教材的擴充,用以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課的知識時,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指的是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的一種工業技術革命,具有非常偉大的成就。同時,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這些都是歷史中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于當時社會的影響。但是如果教師僅僅依靠書本中的知識向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就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枯燥乏味。因此,為了讓學生了解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于世界發展的影響,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尋找一些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而通過微課的方式指導學生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觀看,比如通過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貝爾使用電話的圖片、愛迪生個人肖像等,從而讓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結 語
“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知,是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優質手段。因此在實際的使用“互聯網+微課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期間,教師不僅需要將其運用到重難點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使用這一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擴充,用以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冒永軍.“互聯網+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三R”作用[J].考試周刊,2016(86):133.
[2]周玲娟.小課堂,大作用——淺談微課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J].才智,2016(20):180.
[3]謝毅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116-117.
[4]陳 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3).
[5]宋錦國.談談高中歷史教學的層次性[J].科學大眾,2009(2).
[6]韓麗群.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網絡財富,2009(11).
[7]姚春敏.高中歷史教學中“史地”結合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8]馬文平.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改變教學觀念[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2).
[9]許微微.以《抗日戰爭》為例談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與整合[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1).
[10]江 偉.社會史: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趨向[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4).
[11]陳明洪.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0(5).
[12]董振剛.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探討[J].才智,2010(13).
[13]吳國君.淺析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4).
作者簡介:譚曉靜(1982—),女,江西贛州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歷史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