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
【摘要】依托于課本實驗,應用高中生物實驗探索法,分析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與途徑;以實驗操作的角度,明確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和要點。思考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可行性實驗探究方法,充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最終使學生具有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生物實驗探索法策略一、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應該重點培養學生具有生命科學觀念,運用科學的知識,思路和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學生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一旦人們形成了核心素養,就會掌握大量的科學知識,會明確多種科學方法,就會養成以科學推動社會進步的習慣。
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影響我國核心素養的主要原因,既有政治原因、經濟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我國實施核心素養教育,本質的就是以學校教育為主,以自學為輔的教育模式。高中階段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學會科學思考的方法,有利于高中生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好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生命科學貫穿人生每個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更加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直觀了解生命的多樣性;開展小組內頭腦風暴,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意識;組織進行生物實驗探究,強化科學探究能力;聯系生活情景和生物知識,提高社會責任感。
二、實驗探索法的應用實踐
(一)實驗的相關設計
在“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中的相關鏈接提到,活菌計數技術廣泛應用于食品衛生的檢測、水源污染度的檢測等方面。在設計實驗時,先由學生確定實驗目的:檢測學校食堂的食品類中的微生物。在引導學生針對實驗內容大膽假設,提出問題:需要檢測哪些指標?
通過查詢資料,可以得到食品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根據這一情況和課本相關內容,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取樣:隨機選取食堂的3樣食品(分別放置0、1、2天),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研磨,再用等量的無菌生理鹽水進行稀釋;選擇2~3個稀釋度的樣品勻液進行涂布;將班內學生分成4個小組,第一組檢測好氧菌數量,配制LB固體培養基,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培養;第二組檢測厭氧菌數量,配制LB固體培養基,無氧條件下培養;第三組檢測有害菌數量,選取的是大腸桿菌(該菌主要來源于人畜分辨,可以側面評價食品的衛生狀況,推斷食品中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配制伊紅美藍培養基,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培養;第四組檢測有益菌的數量,挑選的是乳酸菌(乳酸菌可以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酵過程中產生乳酸,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且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配制乳酸菌選擇培養基,無氧條件下培養;最后統計菌落數量。
(二)實驗研究過程的核心素養培養
學生食堂是學生集體用餐的場所,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本實驗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從實驗探究的目的設定上考慮到生物知識的獲取不能僅依靠教材,還需要在生活實踐中不斷觀察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實踐,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社會責任,增強生命意識。實驗探究從開始樣品的收集,到實驗分組,最后再到數據統計,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重新對教材知識和生物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通過學生對教材要進行分析理解,在實施實驗的過程中,按照理論的假設,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這種依托于課本的實驗設計,從分挖掘了教材,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1.主動參與,主動學習。通過科學實驗可以發現,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是核心素養培養形成的重要因素。對待科學的培養,采取主動的精神,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更能夠通過鉆研精神,認真地了解到世界的變化,掌握事情發展的規律。
2.認真探究,詳細分析。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是對世界萬物探究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要養成認真探究的習慣,對待每一個細節,都要以理論與實踐的方式進行對接,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才能夠更好地分析得出結論,以結論運用到實際應用中,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3.團結合作,共同提高。在實驗的過程中,有些任務與同學們進行合作是提高自我水平的重要方式。通過與同學們之間的合作,取長補短,大家共同討論,就會對課題有了深入的了解。通過多種了解,既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又能夠在實驗中獲得真實的理論。
三、結語
經過對高中生物實驗探索法的應用,可以發現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自己發揮優勢,運用智慧的思維,發揮科學思考的優勢,使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更多展示學生的智慧,更多地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掌握科學的方法和過程,養成探究的思維。
參考文獻:
[1]郭翠敏.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思維的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