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李乾未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方式之一,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我國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出現了體育教學方式枯燥、不能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問題。想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體育老師正確把握學生層次、更新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提高學生課堂興趣并進行分層指導,以此來實現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全面發展?分層教學一、我國小學體育課教學現狀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許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照搬以往設計好的教學計劃,沒有任何的創新性和針對性。課程開展沿襲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程開始前進行整隊以及熱身運動,然后教授新的內容,教學任務完成后自行解散,由學生自由活動(只有少數同學參與體育鍛煉,有部分男生和多半的女生在此時間聊天)。這種一刀切的按照同一教學計劃進行的全班教學,沒有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沒有關注到每個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的差別,所以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運動熱情,甚至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情緒,學習效果差,教學效率低。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分層教學來改變這一現狀。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概況
1.分層教學的基本含義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依照學生的體質狀況,基本素質,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潛力傾向,科學的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層次的群體,并在教學過程中區別對待,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各個群體在教學的分層策略以及相互作用下獲得發展與提升。
在分層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格外注重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確保每個群體中的學生能力水平相差無幾。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包含以下幾種,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分層走班模式、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個別化”學習模式等,而在小學體育課之中筆者推薦教師蠶蛹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
2.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這種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教學模式,可以協助教師很好的把握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難易程度,既照顧了優秀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又滿足了中等學生“正合胃口”的心情,還解決了一般學生“吃不了”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同時,又為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分層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選擇不同層次的多樣化學習提供了可能,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需求與發展方向搭建了平臺。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周有兩個下午會組織學生社團活動,體育社團就按照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分設為田徑組、籃球組、足球組和跳繩組等。活動是全校性的,每個組里都有不同年級的學生,為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分層教學就顯示出最佳優勢,培養出更具特長的學生,也為體育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1.科學分層,提高整體素質
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課前談話交流、問卷調查、課堂觀察、體質測試等方法,對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知識、運動水平以及意志品質等進行多方面的詳細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每個學生的整體水平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把握,為開展分層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劃分層次科學合理,能夠充分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要靈活多樣,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對學生的分層也相應的要有所變化;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消除他們對分層目的的誤解;要根據每個學生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或進步程度及時調整層次。如利用“闖關”“晉級”等方式,可及時有效地調整分層。
2.更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興趣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教師不再按部就班的以應付的形式完成每堂課的教學,而要通過安排豐富的運動課程,并將趣味性、娛樂性的運動小項目穿插其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分層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小學排球課教學中,首先,準備活動不再一味的采用跑和徒手操,改用趣味游戲“雙人背靠背夾球側身跑接力賽”等,這樣既能活動各關節,又能保證運動量適中,還可以輔助練習左右交叉步,更能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其次,在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排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在課堂剩余時間的自主訓練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合理安排各層次的學習目標和練習量,重點關注動手存在問題的部分學生,根據其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對比,耐心講解示范,分解難度,設計娛樂性輔助練習和競賽性專項練習,寓教于樂。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參與練習,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培培.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6,(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