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芳 李燕 文秀


【摘要】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是與醫學有關的各種心理行為科學知識、理論和技術的重新組合,其核心是關于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社會心理因素。通過在課堂中引入心理拓展訓練,不僅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興趣性,還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拓展訓練?應用 從學生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探討心理拓展訓練在《醫學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方法選擇本校學習《醫學心理學》課程的 2 個班級做對比試驗,其中一班作為試驗組,另一班作為對照組,各80人。實驗組學生《醫學心理學》課程進行心理拓展訓練;對照組學生為常規《醫學心理學》課程教育模式。對試驗前后的醫學生成績進行學習狀態、心理狀態評估。結果 試驗4個月后,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05);試驗組在SCL-90 的10 個因子中,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等8個因子分圴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學生心理素質均高于對照組學生。結論 心理拓展訓練在醫學生《醫學心理學》的教育中應用效果良好。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是與醫學有關的各種心理行為科學知識、理論和技術的重新組合,其核心是關于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社會心理因素。該課程內容包含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心理治療兩個部分。在心理學基礎知識方面,通過講授的方式,學生可以較好地理解。但在心理治療方面,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通過講授式教學和舉例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因而,本研究通過在課堂中引入心理拓展訓練,不僅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興趣性,還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是利用自然環境或人工設置的各種復雜環境,以心理挑戰為重點,為達到“激發潛能、砥礪心智”的培訓目的而精心設計的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實戰活動。本研究根據“心理治療,心理學派理論”等內容設計相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素質拓展訓練,設對照組與研究組進行比較,同時在研究過程中觀察素質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狀態的調整和學生的學習狀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本校選擇學習《醫學心理學》課程的 2 個班級做對比試驗,其中一班作為實驗組,另一班作為對照組。
1.2學生學習狀態檢測
實驗組學生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采用為期 4個月教學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對照組學生在教學中采用常規《醫學心理學》課程教育模式。試驗時間為 4 個月,在該學期期末,2個班級應用同一張試題卷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由課題以外的其他醫學心理學教師進行閱卷評分,最后評分比測中,分數:80~90 分為良好,90以上為優秀,60分-79分為及格,不及格<60分。將2組結果采用 SPSS 1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卡方檢驗,以P <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
1.3學生的心理狀態測評
研究工具采用 SCL-90癥狀自評量表,本次使用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國內外廣泛采用的心理健康狀況鑒別量表。該量表有90 個項目, 分屬于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 大因子。
計分標準為: 無該項目所述癥狀記1 分; 有癥狀的項目按輕度、中度、偏重、嚴重4 種不同程度分別記2~ 5分。
1.4心理拓展訓練方法
本次心理拓展訓練由4次活動組成 ,每次活動時間為 2h,每周活動 2次,訓練時間為8
周。該組分別在第一周和最后一周進行問卷調查。拓展訓練內容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訓練、信念強化、團隊精神、人際交往強化、情緒控制強化。
1.4.1自我認識訓練。安排“心理劇”和“地雷陣、車輪戰”三項活動。目的強化學生恰當的自我期望、較全面地認知社會。
1.4.2 信念強化訓練。主題為“人生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寒門是否難出貴子”,用心理學原理,剖析信念、理想、需要和能力的內在聯系,把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相聯系,把近期目標建立在通過發奮圖強的自身努力可實現的基礎上。
1.4.3 人際交往訓練。通過“信任背摔”“潮起潮落”“快樂頌”“如何提高自己的信心”等游戲活動,讓學生快速掌握有效溝通、與人協作的技巧,強化其團隊精神。活動作業從受訓者的暖身運動、相互輕度肢體接觸開始,從形式上縮短其人際關系距離,短時間內增進學生間的熟識度;目的讓學生體會以團隊精神應對困境的增效作用。
1.4.4 情緒控制強化訓練。 旨在教會學生如何應用技巧緩解應激狀態中的緊張情緒,培訓技巧包括:笑容可掬、情緒魔鬼、放松技巧、頭腦想像和自我暗示。使大學生經多次操練后均能掌握較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1.5數理統計法
實驗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處理,對數據進行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比較
通過兩組學生第1次測試的各因子比較發現在SCL-90量表1O個因子方面差異無顯著性,說明實驗開始時2個組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一致(P﹥0.05)。
第2次測試時,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除了在軀體化癥狀和精神病性兩個因子差別沒有顯著性外(P>0.05),實驗組訓練后SCL-90測試結果各項因子分均低于拓展訓練前,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的因子分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實驗組拓展訓練后的SCL-90測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的因子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經過4個月拓展訓練的體驗,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見表1)。
2.3 試驗結論統計學結果顯示,通過一學期的教學試驗,應用素質拓展訓練教學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而且試驗組學生心理素質均高于對照組學生。顯示素質拓展訓練在醫學生《醫學心理學》的教育中應用效果良好。
3討論
醫學心理學是連接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橋梁,涉及的知識面廣泛,但基礎概念較為抽象,以往單一注入式教學方式,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沒有針對臨床問題進行設問的教學場景,缺乏實踐體驗和實際操作技能訓練,不利于學生潛力拓展與綜合素質培養。給醫學生講授這門課程,不應僅限于灌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內容,更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既能傳授專業知識,又能兼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拓展訓練是借助于教育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學科成果,針對社會的需求和學員特點設計出來的一種訓練模式;其訓練主要讓學員體驗經過設計的活動項目,接受個人潛力激發和團隊凝聚力的挑戰,使學員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磨練戰勝困難的意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更為融洽地與他人合作.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根據學生情況、課程內容設計拓展訓練項目,其內容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訓練、信念強化、團隊精神、人際交往強化、情緒控制強化。通過這些訓練學生能夠客觀認識自己,掌握有效溝通、與人協作的技巧,強化其團隊精神,并學會應用技巧緩解應激狀態中的緊張情緒,增強學生情緒自我控制。
統計學結果顯示,通過一學期的教學試驗,應用素質拓展訓練教學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心理拓展訓練后實驗組SCL-90測試結果各項因子分均低于拓展訓練前,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的因子分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拓展訓練后的SCL-90測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的因子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研究表明拓展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果斷、自信、敢為的優良品質和克服心理恐懼的能力;能夠使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拓展訓練提供了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共同的活動中,相互發生作用,使學生經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促進果敢、頑強、自信、團結等優良品格的形成故而改變其整體心理健康。其打破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因此拓展訓練在醫學生《醫學心理學》的教育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參考文獻:
[1]姚樹橋.楊彥春.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2]王全軍.拓展訓練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班級凝聚力促進效應的實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1,(8):49.
[3]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l999. 3l.
[4]周秀芳.心理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障礙調適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8.
[5]何源,徐濟達.引入心理拓展訓練拓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徑[J].中國學校衛生,2007,(9):836.
[6]王文錦,朱仁坤等.探析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班級凝聚力認知的影響[J].運動訓練學.2018,(8):36.
本課題為貴州中醫藥大學教改課題:《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項目編號:GZY-JG(2018)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