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立
【摘要】在簡述信息素養內涵的基礎上,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對策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又稱信息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提出。當時,他將信息素養定義為:“經培訓后能夠在工作中運用信息的人即認為具備了信息素質。他們在掌握了信息工具的使用及熟悉主要的信息源的基礎上,能夠解決實際問題。”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將信息素養的概念明確為“具備信息素質的人,能夠識別何時需要信息,知道如何查找、評估和有效利用需要的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做出決策,無論其選擇的信息來自于計算機、圖書館、政府機構,電影或其他任何可能的來源。”由此可以看出,具備信息素養的人需具備確認需求、查詢信息、評價信息和有效使用信息四方面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普遍意識到了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都安排了一定學時的相關課程學習,如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信息檢索與運用等課程,但還是有一定局限性。如在一年級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講授內容往往偏重于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識,卻忽略了信息素養的教育。當前,高職院校對信息素養的重要性認識還需要加強,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遍較低。
1.信息意識淡薄
信息意識,即人的信息敏感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高職學生在遇到生活學習中問題時,不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尋求答案。類似“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考哪些內容?”“怎么樣才能拿到施工安全員證書?”這樣的問題,筆者不止一兩次地被自己所教的高職學生問到,其實解決的辦法非常簡單,百度一下即可以求解,但是從中確實反映出學生缺乏使用百度搜索引擎解決問題的技能,不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2.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個信息活動中,調節信息生產者、信息加工者、信息傳遞者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間行為規范的總和。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快速,它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有關信息道德上的問題。
例如,不良商家在高校中布下網貸陷阱,就有學生參與,身陷其中,造成嚴重惡果。
三、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對策
1.轉變觀念,增強信息意識,提高對信息素養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1)高職院校加大宣傳力度
樹立正確的現代職教理念,把信息素養的培養貫穿教育教學當中,把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素養。如在學生手冊中明確規定,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如果能拿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某個等級,在學期期末個人綜合素質評定中就能獲得一定分值的加分。
(2)學習者要意識到信息素養對于自身的重要作用
身處信息社會,學生的學習無處不在,作為信息社會的學習者只有轉變觀念,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自覺地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和就業。對于自己通過電腦應用軟件如Office、PS等制作的作品,學習者要加強保護意識,及時保存到自己的郵箱中,防止出現意外情況比如電腦突然死機等,造成作品意外丟失。如果有新發明應該及時的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2.充分發揮相關課程的主陣地作用
(1)入學教育
高校新生入學時,都會開展入學教育。在入學教育中除了介紹專業、學校之外,還應涉及信息素養方面的內容。教師應該設置跟新生入學密切相關的信息素養方面調查問卷,并發放到每一位新生的手機端,讓學生自主完成答題。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信息素養與入學以后的學習生活、未來的就業等都密切相關,早日樹立起自覺提升信息素養的觀念。
(2)設法開設有助于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課程
首先,調整“計算機基礎”類課程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普遍設置了《計算機基礎》類相關課程,這類課程目前往往偏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建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即學生運用計算機及網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生成信息、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善于利用電腦機房能方便快速訪問互聯網等有利條件,多鼓勵學生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等網絡搜索工具,來幫助和改善自己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自主開闊視野,拓寬專業領域知識。其次,開設信息檢索類相關課程,通過此類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和技巧,為自己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設的課程
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如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建設好自己的課程,將各類教學資源(學習任務書、作業素材、講解示范視頻等)放到線上,課堂上組織學生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授課方式,課后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有效拓展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時時可學,處處可學。
3.加強高職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
信息道德是人們在運用信息的各個環節中,能夠規范人與人關系的道德總稱,具體包括不利用信息技術對社會構成危害、不對他人的合法權益構成損害等。不能只注重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卻忽略了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將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穿插到教學當中,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滲透網絡道德規范。教師可以針對網上引發的各種道德問題,組織學生開展主題討論,讓學生對這些行為有正確的認識,自覺抵制不良影響,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念和意識。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不高,我們應該將信息素養培養納入到學校素質教育整體規劃,綜合利用互聯網+條件下的各種資源,積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方.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及培養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4,(04).
[2]袁曉洲.“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0).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高職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研究(課題號:2019KY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