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艷 姜國慶



摘要 通過對合肥市6所高校常綠植物種類、應用頻率、鄉土植物應用情況等進行調查分析,由結果可知:6所高校共有常綠植物34科60屬79種,其中鄉土植物17科24屬27種。從應用頻度來看,F≥80%的常綠植物種類最多,共39種;50%≤F<80%的常綠植物種類最少,僅5種。最后對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的應用進行討論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種類
中圖分類號 S7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3-0105-04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evergreen plants, the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ative plants in six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fei,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63 species of 60 genera and 34 families of evergreen plants in 6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17 families, 24 genera and 27 species of native plants. From the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F≥80% of the evergreen plant species have the most, a total of 39 species; 50%≤F<80% of the evergreen plant species the least, only 5 species.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vergreen pla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fei City was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Key words Hefei C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vergreen plants;Variety
植物景觀是校園環境建設的組成要素。高校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合理的校園綠化能營造出舒適且富有生命力的校園環境,有益于師生身心健康,從而實現大學教育中環境育人的目的[1-2]。常綠植物指的是全年保持葉片的植物,一般為多年生木本植物[3-4]。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常綠植物可全年進行光合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而且常綠植物可以彌補落葉樹冬季及早春植物景觀的空白,給城市景觀帶來生機。合肥的植被類型為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5],適宜開展常綠植物的栽植應用,且各高校校園的小氣候環境有利于常綠植物生長。筆者通過對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進行實地調查,統計出常綠植物在合肥校園綠化中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合肥市高校校園植物景觀建設提供基礎性資料和參考。
1 調查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1.1 調查區概況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17°11′~117°22′E,34°48′~31°58′N),江淮分水嶺南側,巢湖西北岸,屬于北亞熱帶向溫暖帶過渡的濕潤性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為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四季較為分明[6-7]。
1.2 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查閱及實地調研,對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大學、安徽新華學院6所高校的常綠植物資源進行統計。調查內容主要為常綠植物的種類、應用頻度及鄉土植物應用等。其中,常綠植物應用頻率計算公式如下[8]:
某一植物的頻率F=(∑該種植物出現的校區數量/校區數量)×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種類
調查結果顯示,所調查的6所高校常綠植物共計34科60屬79種(表1),其中灌木31種、喬木28種、草本10種、竹類6種、藤本4種,分別占總種數的39.24%、35.44%、12.66%、7.59%和5.06%。
從植物分布的科來看,種類最多的科為禾本科,共8種,包括6種竹類植物和2種草坪草;其次是松科和柏科,均為5種;小檗科、薔薇科、木犀科、百合科均為4種;蘇鐵科、羅漢松科、楊梅科、山茶科等15個科僅1種。綜合考慮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的組成可以發現,禾本科、松科、柏科、小檗科、薔薇科、木犀科、百合科為優勢科。對于單種科,應加強應用研究,進一步豐富高校綠地景觀。
從各高校常綠植物種類情況來看,安徽農業大學種類最多,共68種,占常綠植物總種數的86.08%,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52種。其他4所高校常綠植物種類相當,其中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醫科大學的常綠植物均為47種,安徽大學46種,安徽新華學院48種。
6所高校常綠植物中,喬木種類均少于灌木。出現這一現象與合肥市冬冷夏熱的氣候有關,常綠灌木既可以豐富冬季景觀,又不遮擋冬季陽光。
2.2 合肥市高校常綠植物應用頻率分析
經統計,F≥80%的常綠植物種類最多,共39種;其次是F<50%的常綠植物,共34種,這些種主要集中在安徽農業大學。50%≤F<80%的常綠植物種類最少,僅5種(表2)。
常綠喬木中F<50%的種類最為豐富,共13種,其中豹皮樟、蚊母樹、香櫞、甜橙和柚5種植物僅在1所高校出現。說明在常綠喬木的選擇上,各高校有一定的差異。而常綠灌木中F≥80%的種類則最為豐富,共18種,其中在6所高校都應用的灌木有10種,分別是南天竹、山茶、海桐、火棘、灑金桃葉珊瑚、金邊黃楊、八角金盤、夾竹桃、梔子、日本珊瑚樹,這些植物在其他類型綠地中也較常見。
2.3 合肥市高校常綠鄉土植物應用情況
鄉土植物又稱本土植物。廣義的概念指的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9-10]。鄉土植物既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并且有利于形成地方特色景觀。
所調查的6所高校中,常綠鄉土植物共有17科24屬27種(表1),占校園常綠植物種的34.2%,鄉土植物應用比例偏低。各高校常綠植物中鄉土植物種類最多的是安徽農業大學,共22種,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18種,種類最少的是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新華學院,均為14種。
在鄉土植物5種生活型中,喬木和灌木最豐富,各9種,占總種數的33.33%,其次草本4種、竹類3種,藤本最少,僅2種,占總種數的7.41%。目前高校應用常綠鄉土植物集中分布在柏科、茜草科和禾本科3科中。單種科有松科、杉科、樟科、殼斗科等11個科。
如表2所示,在3個頻率等級中,F≥80%的鄉土植物最多,有12種;50%≤F<80%的鄉土植物最少,僅6種;F<50%的鄉土植物,共9種,分別是杉木、豹皮樟、青岡、狹葉梔子、吉祥草、韭蘭、扶芳藤、毛竹和剛竹。且這9種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屬于農林類院校,其植物學、林學等專業較有優勢,在植物景觀營造時注重植物種類的選擇,會選擇一些尚未被廣泛應用的鄉土植物,以豐富其校園植物種類,滿足其教學、科研需要。
3 結論與討論
經調查統計,6所高校常綠植物共計34科60屬79種。其中灌木種類最多,共31種,其次是喬木,有28種,草本、竹類和藤本種類較少,分別是10種、6種和4種。喬木和灌木體量較大,可以更好地豐富冬季校園景觀,但在以后的校園綠化中,應考慮增加草本、竹類和藤本的種類,特別是草本地被植物的應用,以豐富冬季下層植物景觀。
從科的組成來看,6所高校常綠植物的優勢科有6個,包括禾本科、松科、柏科、小檗科、薔薇科、木犀科、百合科。單種科較多,共15個,占科總數的44.12%。同一科的植物,在觀賞特性上往往具有相似性,易造成植物景觀上的重復。因此,在植物選擇上可考慮避免集中應用某幾個科的植物,擴大一些目前在校園綠化中為單種科的植物類群,增加常綠植物的變化[11]。
高校常綠植物應用頻度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分布格局。其中F<50%的常綠植物共34種,這些種主要集中分布于安徽農業大學。在常綠喬木中F<50%的種類最為豐富,而常綠灌木中F≥80%的種類則最為豐富。在植物選擇上,大部分高校缺乏特色,沒有充分發揮高校綠地的功能而趨同于其他綠地系統,在以后的校園綠化中應根據各校特點和功能要求來選擇植物。
高校常綠鄉土植物應用比例偏低,共有17科24屬27種,占校園常綠植物種的34.2%,集中分布于柏科、茜草科和禾本科。從各高校來看,鄉土植物應用比例也不高,其中鄉土植物種類應用最多的是安徽農業大學,僅占該高校的常綠植物種的32.35%。鄉土植物具有適應性強,容易營造地方特色等優點,在高校校園綠化中應加大其應用比例。
參考文獻
[1] 林凱芳,楊培新,王長龍,等.南方高校校園綠化現狀及植物配置效果分析:以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09(11):58-61,64.
[2] 王琳,劉萍,李敬偉,等.南京仙林大學城高校新校區綠化植物現狀調查與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2):272-276.
[3] 王雪,高鳳,矯明陽,等.常綠植物在北京公園冬季植物景觀營造中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12(5):50-53.
[4] 史喜兵,孫毅寧,李盼.常綠樹種在鄭州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陜西農業科學,2009(5):115-116.
[5] 黃輝,吳澤民,張前進.合肥市主要城市山體林群落類型及結構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4(5):12-15.
[6] 程紅梅,周耘峰,湯庚國.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結構特征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4(5):557-562.
[7] 楊曉丹.合肥城市道路綠化中彩葉植物應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5.
[8] 羅蘊琪,易洪,吳菲,等.邵陽市城市公園景觀植物種類應用頻度的調查與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4(10):51-54.
[9] 孫衛邦.鄉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03(7):63-65.
[10] 劉鳳元,李華.鄉土植物資源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應用[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8(5):44-45.
[11] 石佰麗.三明學院校園植物種類調查與配置分析[J].綠色科技,2014(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