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順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人生發展奠定基礎最重要的階段,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特別重視這個階段。那么,如何在這六年里為小朋友們未來的發展,用我們的智慧為他們奠定基礎呢?我通過多年教學工作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從中體會特別深刻,覺得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正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特長,有扶有放的讓學生發展。”
一、實行民主與科學的班級管理
1.召開師生交流會。我每學期要舉行一至二次師生交流會,讓同學們暢談對班級管理和各科教學的意見。
我鼓勵同學們講真話,特別要求同學們把我的不足提出來。我設計了一個書面咨詢,讓同學們無記名寫出意見。例如,我其中寫了這些問題:①黃老師哪些方面做得好?還有哪些不足之處?②黃老師講課你聽得懂嗎?有趣嗎?③本班哪些班干部工作做得好,哪些不好?通過收集同學們交上來的意見,我就能得到比較客觀真實的信息,及時調整班級管理以及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跟其他科任老師進行交流。
2.指導學生設計“座右銘”。為了激勵同學們勤奮學習,我指導同學們設計自己的“座右銘”,指導他們用硬紙皮制造一個多面體,分別在三個面上寫上三方面的內容:①你最喜歡的名言、格言;②你最崇拜的人物的姓名;③你要向班上同學看齊的名字。這個做法既能激勵同學們勤奮學習,又可以訓練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一舉兩得。
二、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各項活動
1.指導同學們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每學期,我指導同學們成立出版小組,首先讓同學們毛遂自薦,再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小組成員并選出組長。每學期出版小組都能精心布置教室,教室的黑板,每三周出版一期,遇到節日,要求出版節日專刊,這樣充分鍛煉了同學們收集、提煉材料的能力,開拓了大家的視野。
我們還成立朗誦、歌唱、舞蹈等各種興趣小組,盡可能豐富課余生活,讓同學們活躍起來,培養和發揮了各人的特長。
2.開展“每周一詩”活動,舉行詩歌競賽。我從1999年教五年級語文時就開始嘗試“每周一詩”活動。具體做法是:在全班同學中輪流,每天由一位同學在課外選一首合適的古詩抄在黑板角,全班同學利用早讀時間進行朗誦,有時也利用一些零碎時間朗誦。對這些詩歌,我們不要求能完全理解,只求熟讀成誦,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能把詩歌背下來,一學期大約能讓大家多背誦20首課外詩歌。我結合“每周一詩”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詩歌競賽。以小組為比賽單位,形式多樣,有看畫說詩,由老師說題目,小組代表搶答整首詩,還有小組之間互相挑戰,氣氛非常熱烈。
3.指導課外閱讀。因為我經常擔任中、高年部的班主任,所以很重視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我每學期都布置同學們做好簡報集和語言積累,每月檢查一次每個人的成果,并在期末進行評比獎勵,通過這項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語)的道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和成就感,開拓大家的視野,豐富大家的語言。
4.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為了使學生了解社會實際,提高思想覺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結合語文單元內的社會調查課,布置同學們利用節假日寫社會調查,大部分同學都能認真完成,一部分同學寫的比較實在,有說服力,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生活,看到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說明祖國在前進。從中使同學們得到自我教育,懂得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
三、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密切配合,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
班主任應與科任老師密切配合,經常交流,對同學在各科上課的表現,完成作業等情況有比較全面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班主任和各科科任老師要教育學生學好各門學科,不能只強調自己任教的學科的重要性,而忽視其他學科。小學階段要盡可能學得全面,不但語文、數學、英語要學好,美音體等學科也要學好,這對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很重要。這方面,曾經有些老師太看重自己的學科了,甚至個別老師剝奪一些學生美音體和科學上課的時間,叫學生到辦公室補做作業或輔導,這些老師的工作熱情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方法卻不敢茍同。這樣做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被叫走的學生感到很無奈,心不在焉;二是其它學科老師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是明確反對這樣做的,自己也從來不占用其他課程的時間用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上。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