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敏
人文價值教育(Human Value Education)是以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養健全人格為主張的教育實踐。人文價值教育提倡,每所學校、每個教師都可以在自己的課程開發與教學活動中,開展生動活潑的“五大人文價值教育”,來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孩子的人文價值和道德品行。
小學數學與價值教育課程整合,旨在將人文價值教育理念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在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數學與價值課程整合的過程中主要有四大策略。
一、教師運用價值語言滲透人文價值教育
數學課上教師價值語言滲透人文價值教育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引導語與及對學生的評價語中。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用師生相互問好的小游戲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傳達人文價值教育理念中的禮貌仁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呈現融入五大人文價值的勵志語言,讓學生在獲得學習反饋與評價的同時,感受五大人文價值,并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感染和啟發。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教師利用價值語言“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我們都可以用一個公式求出面積。這個公式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在生活中,我們也有永恒不變的品質。
二、在小組研學活動中滲透價值教育
小組合作學習是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小組合作研學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也是人文價值教育“非暴力”中提倡的需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價值觀。教師在小學數學與價值教育課程整合的課堂中,通過研學小組的組建,開展小組合作研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提問、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幫助。例如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有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經驗,教師可以引導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與分享交流,梳理計算步驟,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使學生懂得應該有序地進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條理地去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培養“非暴力”的價值觀。教師通過在小組研學活動中滲透價值教育,不僅實現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更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合作、分享等人文價值理念。
三、改編研學問題,讓學生在探究數學中的人文價值
將教材中的數學問題改編成研學問題,是小學數學與價值教育課程整合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學會把握在數學中談論價值教育的機會,并通過有意識地將五大人文價值內容與數學問題進行整合和改編,把數學題放在價值的情境中,借助數學情境與故事進行人文價值教育滲透。此外,在研學活動上,也可以通過游戲為學生提供正確行為的信息。例如在學習大于小于符號的時候,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卡片上是“>”(大于符號)、“<”(小于符號)、“尊重他人的人”“樂觀的人”“有錢的人”……要求兩個學生隨意抽卡,并共同判斷這兩張卡片之間的關系是>還是<,例如,“樂于分享的人”>“自私的人”,“有錢的人”<“誠實的人”等等。通過創編教材習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自我認知,學會合作分享、尊重他人,同時提高學生感受愛和分享愛的能力。
四、打造靜思課堂,讓學生在平和中學習
靜思,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技巧,是一種對自我情緒的調節。靜思是價值教育與數學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是心境平和的價值觀。在時間安排上,靜思一般是在課前、課中或課后利用2-3分鐘進行。在形式上,靜思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元的形式,一般有呼吸式靜思、沉默想象式靜思、靜聽音樂式靜思和觀賞圖像式靜思等等。靜思對學生的深度學習具有密切的關系,可引導學生心境平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小學數學與價值課程進行整合,不僅體現了數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