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中國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應用廣泛,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底蘊。幼師是面向幼兒群體的職業,而美術是中職幼師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民間美術的形式、特點更為貼近幼兒的生理特征與審美心理,將民間美術融入中職幼師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一、中國民間美術的內涵與特點
民間美術顧名思義是指民眾在長期的生活、生產過程中逐漸產生與發展并流傳下來的藝術。中國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凝集與結晶,形式多樣、應用廣泛,有著獨特的東方藝術魅力與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是由中國勞動人民以美化生活、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而創作的實用藝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融實用性與審美性于一體,因此蘊含生活實用性、文化民俗性、精神審美性,是人們心理、情感、風俗習慣的體現。
這些民間藝術作品有著共同的特點:用材普通,多采用紙、木、布、泥等;塑造作品形象時多因時、因地、因材制宜,以抽象的手法表現物象自然、質樸的本來面貌;審美意象上“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追求情感的真實,通過巧妙構思,彰顯深刻寓意。
二、中職幼師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的價值與意義
科學合理地將中國民間美術融入到中職幼師美術教學中,既可以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又能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豎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1.豐富幼師美術教學內容,開闊幼師學生的美術視野
中國民間美術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其中所蘊含的創作素材、藝術形象、構思、手法、寓意等對中職幼師美術教學而言具有許多有益的借鑒。如:民間剪紙、泥塑、花燈對于幼師手工課教學的借鑒,農民畫、年畫對于幼師兒童畫教學的借鑒等。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創作元素融入中職幼師美術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幼師美術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優化教學手段。
教師還可以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民間藝術家的工作室,或邀請民間藝術家來學校給學生傳授民間美術的技能與技巧,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民間美術,體驗民間美術的創作,提高幼師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學習興趣,開闊幼師學生的美術視野,提升幼師學生的職業素養。
2.有利于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幼師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國民間美術是技能與人文的統一藝術,是中國勞動人民思想、精神、審美的智慧結晶,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審美情趣與傳統文化意蘊,兼具文化性與藝術性,其在幼師美術教學的作用是其它美術形式所不能比擬的。作為幼師專業的學生應學會欣賞中國民間美術的美,去理解與感悟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意蘊與內涵,提升自我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3.有利于幼師學生了解幼兒美術,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美術教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培養幼兒欣賞能力、表現能力的審美教育。幼兒美術教育的重點不是美術技能的傳授,而是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從而啟迪幼兒的創造意識,讓幼兒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自由地表達對生活的感受。
中國民間美術造型大膽簡樸、隨意直率,形象生動活潑,色彩繽紛艷麗,與幼兒美術有著一脈相承之處,與其它寫實性較強的美術形式相比更為貼近幼兒的生理特征與審美心理。將民間美術豐富的創作形式融入幼兒美術的手工制作、兒童畫等課程教學中,能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幼兒美術教育的美育功能。如:泥塑可以增強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與動手能力;年畫可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與學習能力, 剪紙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與思維想象力。讓幼兒在看、做、畫、玩的過程中,學會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激發幼兒對中國民間美術的情感,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幼師是幼兒未來的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肩負著傳授與傳承的職責,是中國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播者與傳承者,中職幼師美術教學融入中國民間美術的實踐與探索,既可以培養幼師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熱愛,又能提高幼師學生的的綜合素質,豐富中職幼師美術教育體系,為幼師學生將來對幼兒的培育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