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范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2008年亞洲跆拳道聯盟首次應用電子護具計分,為了提高競賽的觀賞性,次年4月新競技規則出臺,擊頭技術和旋轉技術的分值有了較大的改動。且電子護具計分使用有效技術踢擊對方有效部位時,如果力度值沒有達到感受器的感應閾值范圍也就是說該級別閾值,屬于無效擊打不計分。因此,在競技比賽中力量因素獲勝過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快速力量的訓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我國運動訓練領域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橫踢技術具有難度小、速度快、力量大等優勢。有研究表明:在競技比賽中橫踢技術使用頻率最高且得分率也是最高,本研究以六藝培訓學校的跆拳道興趣班的學員為實驗對象,探討在跆拳道訓練中采用哪些快速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更合理有效,以及如何通過合理安排下肢快速力量訓練的強度、間歇時間來提高學員技戰術水平,完善和提高跆拳道專項技術能力。這是現階段跆拳道教練員研究探討并期待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以六藝培訓學校跆拳道興趣班的學員橫踢技術發展青少年下肢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樂山師范學院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并收集與橫踢技術發展下肢快速力量訓練的相關文獻資料,對該研究方向有較清楚的了解,為本文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2)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是指若干跆拳道專家,按照規定的程序,征詢專家并篩選出5種訓練手段(即杠鈴負重訓練手段與新型力量訓練手段)的意見進行判斷,然后進行預測的方法。
(3)邏輯分析法。
通過整理分析文獻資料和德爾菲法獲得的相關信息,對相關信息歸納、演繹和比較,并根據專項特征分析下肢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
(4)實驗法。
把興趣班的學員分為兩個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新式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法,通過實驗前后自身技術動作增長個數的比較,驗證運動員基礎快速能力提升的情況。
(5)數理統計法。
采用計算機軟件通過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總結分析。
橫踢具有簡捷明快、易攻難守的特點,且該技術動作具有較強的威懾力,無論是從打擊力量、速度及幅度,還是擊打時爆發力,都充分說明橫踢技術動作的在比賽中有先天的優越性。鞭打式踢擊動作的橫踢在運動中能產生極大的運動速度和擊打力量,是比賽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同時也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重要技術動作。
橫踢技術攻擊路線較長是進攻技術中最簡單有效且最常見的一種技術,它運動幅度相對較大不僅能快速進攻、迅速進入防守,還通過全身肌肉的充分收縮,快速銜接其他技術進行快速進攻,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和有效的擊打效果。在最有利發力位置時速度與做功的時間也是最短最快,能快速啟動、搶先得分,速度和力度是橫踢技術的關鍵,同時也是得分取勝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發展橫踢技術的快速力量是重中之重。
(1)快速力量定義。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時間內,盡快發揮強大力量的能力。
(2)練習負荷的強度。
在安排橫踢技術發展青少年下肢快速力量訓練的過程中,負荷強度要根據青少年身體條件的實際情況合理,才能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大負荷訓練的效果對于發展速度力量優于小負荷訓練”運動負荷控制在40%-60%時,經過為期8周的訓練,可提高20%的力量和25%的動作速度。在橫踢技術的速度力量訓練中,隨負荷強度的增加,負荷量應隨之降低。青少年在速度力量訓練過程過負荷量不宜過多。3-6組符合強度在40%-60%即可。還可根據訓練的要求設置空擊、移動靶、固定靶等訓練來保證青少年運動員的擊打質量,提高運動員反應力量,確保訓練效果。
(3)練習的組數及間歇時間。
跆拳道運動的供能方式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糖元酵解來供能恢復的時間約為2分鐘左右,因此,符合跆拳道運動員快速力量訓練生化和生理特點的時間間隔應為1-2分鐘。而青少年在進行發展下肢快速力量訓練時,時間的長短和重復的次數主要取決于青少年運動員的年齡、負重大小、訓練水平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動作結構,多數3-6組為宜。
(4)專項技術水平的掌握對下肢快速力量的影響。
跆拳道橫踢技術踢擊的過程是利用腰帶髖、髖帶腿、腿把所有力量傳至到腳部的一個過程,如果跆拳道橫踢技術銜接不熟悉、不連貫,勢必會有多余動作,速度自然就會減慢。
(5)身體素質的好壞對下肢快速力量的影響。
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靈敏、柔韌、耐力這些都不是單獨存在和發展的,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的。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做出橫踢技術動作的力度和準確性,對運動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
(1)跆拳道快速力量訓練手段指標選取。
通過征詢5名專家并篩選出5種訓練手段意見,研究表明五名專家中有三名專家更認可新型力量訓練手段,并認為新型力量訓練可能更有利于速度力量的發揮。
表1 傳統力量訓練手段與新型力量訓練手段的篩選結果
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員進行了跆拳道專項技能測試包括:(15秒鐘左右橫踢次數、15秒鐘左橫踢、15秒鐘右橫踢)3項內容進行了測試。
表2 跆拳道專項技能測試
(2)快速力量訓練手段的方法運用。
訓練方法是完成訓練任務的應用工具。訓練手段是訓練方法的具體體現。在采用新型訓練手段橫踢踢靶最大速度單腿踢擊練習時,多采用每組30次,共3組,組間休息30的練習方法。在采用拴皮條進攻腿抗阻力以及反應抗阻練習時,多采用單腿最大速度抗阻踢靶,每組15次,共3組,組間休息1分鐘。在進行各種形式臺階跑練習時,最大程度快速用力,每組30秒,共6組,組間休息30秒。在進行移動速度力量和綜合訓練時,多以加速跑、變速跑、左右變向跑并結合競技步伐進行快速移動等練習方法。
實驗組采用5種新型訓練指標進行快速力量訓練,同樣對照組采用5種傳統訓練指標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訓練,經過為期三個月的訓練,測試結果如下:
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員進行了跆拳道專項技能測試包括:(15秒鐘左右橫踢次數、15秒鐘左橫踢、15秒鐘右橫踢)4項內容進行了測試。
表3 快速力量的訓練方案
表4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專項技能測試
研究表明:實驗組(新型力量訓練)和對照組(傳統力量訓練)經過兩個的快速力量訓練,實驗組效果無論從單個腿法數量和混合型腿法的數量都優于傳統力量訓練的效果,實驗證明新型訓練方法可采用。
橫踢快速力量素質的發展對跆拳道運動員的能力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采用新型快速力量發展青少年下肢快速力量訓練的過程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符合該年齡段的負荷強度,運動負荷控制在40%-60%,且訓練過程過負荷量不宜過多。在速度力量訓練中,負荷量應隨負荷強度的增加而降低。青少年在進行發展下肢快速力量訓練時,訓練時間的長短及需要重復的次數主要取決于青少年學員的年齡、負重大小、訓練水平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動作結構,多數3-6組符合強度在40%-60%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