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上采取提問的方式幾乎是所有數學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之一,尤其是初中階段,教師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提問比其他學段都要多。提問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而且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提問不公平的現象,每個學生叫答次數不均等,問題與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不對等等,需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并且在教學生深刻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認識問題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課堂提問的公平性。將“提問公平”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評子項目,形成以“提問公平”為主要內容的考評分項目,設定考評目標、考評細則、考評要求等,并進一步細化完善,形成更加科學、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教師考評體系。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公平性;探究
教育公平是我們一直在倡導的教學理念,但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卻經常發生小的不公平。在課堂上采取提問的方式幾乎是所有初中數學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提問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而且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提問不公平的現象,每個學生叫答次數不均等,問題與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不對等等,需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并且在教學生深刻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認識問題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課堂提問的公平性。
一、 課堂提問公平性的原則和體現
(一)課堂提問公平性的原則
通常,教師提問公平性的原則包括平等性,這是提問公平的首要原則,也是基本原則。其次是差異性,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因此提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狀況采取有差異的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最后是發展性,發展性是對平等性升華,它要求對學生提問問題的設計及效果要有一定的發展性。平等性、差異性和發展性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三者應該貫穿于公平提問的過程始終。
(二)公平提問三原則的具體體現
1. 平等性體現在教師給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應該是基本相等的,學生回答問題的量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
2. 差異性體現在教師給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能千篇一律,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思維敏捷度、想象力和判斷力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不同的問題內容和提問方式,讓不同學生回答問題的難度有所差異,既能適應學生的回答能力,也能通過因材施教同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 發展性體現在問題的設置要讓學生能夠從中受到啟發,能夠拓展思維,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能夠有所收獲,這是提問平等性和差異性的進一步升華。
二、 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師因素是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公平性的主要原因
課堂提問的主體是教師,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出現不公平現象中起主要作用。教師由于受到思想觀念、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個人情感因素的導向作用,讓很多教師會在課堂上出現提問不公平的現象。一方面很多教師對提問公平性沒有深入研究過,對課堂提問的公平性認識不足。認為課堂提問本就是隨機性較大的課堂教學行為,教師可以隨意叫學生回答問題,認為哪個學生回答次數多,哪個學生回答次數少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教師缺乏提問公平性的專業素養及專業能力。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課堂提問應該體現公平性,但是如何實現公平性、差異性和發展性,卻有些束手無策。更為嚴重的就是教師對某些學生存在情感傾向的不公平,對某些喜歡的學生提問得就多,對某些不喜歡的學生提問得就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一種重要表現。
(二)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也是導致教師提問缺乏公平性的重要原因
學生由于個體存在差異,有些是受到先天因素影響,有些是受到后天教育影響,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就導致了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對待方式,體現在提問上也就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如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好,上課回答問題積極,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課堂上能夠快速又準確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自然喜歡讓這樣的學生來回答問題。但是有些學生比較木訥,對教師的提問回答積極性不高,教師即便提問他(她),回答也是支支吾吾,占用了較長的課堂時間,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教師不喜歡提問這類學生。此外,由于初中生不懂得回答問題是個人應有的權利,維權意識的缺乏,到是學生對于課堂上能不能得到教師的提問比較冷漠,教師提問就回答,不提問也不知道應該維權,學生們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讓教師認為提問公平與不公平也無所謂,或者教師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提問存在不公平現象。
(三)教師評價體系、考評體系不健全是助長教師提問不公平性存在的客觀因素
目前,很多初中對數學教師的評價和考核體系中,主要以教學成績、課堂學習效果等為主要考量標準,而缺乏對課堂提問公平性的考量標準,這成為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出現不公平現象的客觀影響因素。教師們一方面把精力放在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這些大的指標任務上。而學校的考核標準里沒有課堂提問公平性的內容,因此,這就減少了對教師的監督和約束。另一方面,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及教師要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導致教師不能兼顧所有學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讓學生過度思考或者卡殼的學生身上。
三、 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公平的幾點對策
(一)從教師主導因素出發解決提問公平性問題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要解決課堂提問公平性的問題,必須首先從教師入手。一是要提高教師的個人素養和思想認識,要把提問公平的思想意識內化為個人素養,外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讓公平提問貫穿在自己課堂教學的始終。并真正地從自己的思想意識方面克服主觀偏見,消除功利化思想,并且不斷地進行自我監督和自我反思,真正實現課堂提問的公平化。二是教師要提高教學專業化技能,掌握公平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將提問的平等性、差異性和發展性融會貫通,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采取差異化的提問方式,精心設計叫答環節,提問環節,反饋環節等提問和解疑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體現真正的公平性,全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三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以正確的教學觀引導,采取正確的教學實踐。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借鑒、交流、思考、反思等環節,提升自身的思想素養,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提升專業素養,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二)從學生作為被提問對象角度出發解決提問公平性問題
在課堂提問中,雖然教師是提問的主導因素,起決定作用,但是學生作為被提問者,也是提問過程的主體參與者,因此,在推進課堂提問的公平性過程中,學生也應該發揮一定的主體作用。首先,學生作為答問的主體,不僅有參與答問的權利,而且具有維護平等參與答問的權利。學生可以要求教師課堂提問要具有公平性,在答問的量上要與其他同學相仿。一旦教師出現提問不公平,學生可以采取適當合理的維權行動。其次,學生在課堂答問上要采取積極的態度,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如果學生都不思考,不主動舉手回答,那么教師自然就會以點名的方式提問,如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你爭我搶地回答問題,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在自己主動的爭取下,得到老師提問的機會。最后,學生要擺脫個人好惡,有些學生對數學教師有好感,就會多回答問題,有些學生對數學教師感覺不太好,可能在課堂答問上就略顯不積極。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引發課堂提問的不公平性。
(三)從教師考評體系等外部環境因素出發解決提問公平性問題
學校在課堂提問公平性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學校肩負著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再教育的責任。學校要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從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教育觀,引導教師在課堂上公平提問,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等方面對教師開展教育培訓。另一方面,學校要完善并細化教師考評體系,不能單純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評教師教學成果的依據,要將課堂提問公平性等因素納入考評體系,將“提問公平”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評子項目,形成以“提問公平”為主要內容的考評分項目,設定考評目標、考評細則、考評要求等,并進一步細化完善,形成更加科學、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教師考評體系。另外,考評體系應該是多元的、動態的,應該根據數學教師所教內容及學生年級不同,采取差異化的考評項目、考評指標和考評要求。用考評體系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實施為對課堂提問公平性提供保障。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提問的公平性原則,給學生平等的機會更多地展示自己,讓他們對數學課更感興趣,進而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0(4).
[2]王燕青.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
[3]余法宗.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藝術與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
[4]郝晚露.學習機會公平視角下課堂提問的研究綜述[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
[5]尹友香.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36(6).
[6]司小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17).
作者簡介:
魏雪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