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
第一,在醫院的各項業務活動中,財務管理發揮著核心作用,是醫院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仗,通過實施財務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可以為公立醫院各項業務活動、財務活動提供科學的制度標準和依據,在一定程度對醫院各財務崗位的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確保財務行為合法合規合理,公立醫院加強財務管理,可以進一步根據醫院發展情況、財務情況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規范的內控制度可以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健全財務制約機制,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在優化升級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以后,可以引入預算管理工具,以醫院發展規劃和任務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全面管控收支活動,對公立醫院的收支資金實施兩條線管理,確保收支平衡,提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
第二,公立醫院是提供社會醫療服務的主力軍,實施財務管理,可以完善職能體系,細化權責,實現各司其職,避免職能交叉或者留白,進而保障財務日常工作有效進行;同時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可以發揮監督和制約作用,提升財務核算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財務人員通過對不同年度、不同科室的財務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整合,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兩點:第一,財務風險意識薄弱,專業管理人才缺乏,部分財務人員缺乏風險識別和防范意識,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更加傾向于事后處理風險,而沒有做到事前防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損失;同時部分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沒有做到與醫院共同發展,自身專業水平停滯,因而無法滿足醫院財務管理需求。第二,缺乏完善的預算編制體系,在現代的部分醫院中,仍然采用的是較為單一的預算編制方法,同時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沒有調動全員參與,預算編制全面性不足,由此影響預算執行;同時存在預算執行與預算編制協調性不足的現象,預算編制與執行相互分離,喪失了編制的意義。
公立醫院加強財務管理,財務人員的專業性是影響財務管理水平的關鍵。首先,作為財務工作者,要加強對財務專業知識的學習,豐富財務實踐經驗,以提升自身財務風險識別、分析能力,以便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能及時發現問題,增強風險預防能力;同時作為財務人員,要樹立精益成本理念,在開展醫療活動過程中應注意嚴格把控成本紅線,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控制醫療成本,避免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增加患者就醫成本。其次,重視加強新入職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和指導,可以定期組織實操訓練活動,并開展業務能力測評,將業務考試納入績效考核中,以促使財務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增強財務工作的熟悉度和專業性,還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方法對新入職人員進行全面的指導,促使其更快地適應醫院的財務環境。公立醫院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化培養,可以有效提升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為更好地開展財務工作奠定專業基礎。
公立醫院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由國家財政提供支持,為了確保國家財政資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應重視發揮預算管理作用,健全資金約束機制,以實現降本增效。第一,科學編制預算,公立醫院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應以自身發展情況和上期預算執行情況作為依據,確保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可以執行“兩上兩下”的基本流程,將醫院總預算目標分解至各科室、各部門,由各責任中心根據本部門業務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預算草案,并上報預算管理部門,由其對各責任中心的預算進行審核、平衡、調整,并提出預算控制數,各科室根據預算控制數對預算編制進行重新調整,再次上報預算管理部門審核,預算管理部門對各責任中心的預算進行審核后,并進行匯總,再編制醫院年度總預算,通過全員參與、全方位編制,可以實現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第二,加強預算執行管控,預算執行環節是醫院預算管理的中心環節,在預算執行環節,醫院可以實施歸口管理,量化預算指標,明確分配至各科室,以實現量化控制,通過采用分層化管理模式,可以促使各科室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和資金,最大程度發揮醫療效益。

加強成本管理可以實現降本增效,在公立醫院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成本管理可以降低醫療物資浪費,提升資源利用率。其一,人員成本管控,要保證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醫院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才能發揮管理效應,公立醫院可以制定競聘上崗制度,以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來作為崗位職能分配的重要依據,實現能力和崗位的最優組合,如此既能保證工作效率,又能有效減少冗員,降低人員成本。其二,重視醫療物資成本管控,公立醫院的醫療物資應做到按需采購,避免造成閑置,可以成立專門的物資管理部門,負責醫療物資的申購、審批、采購、驗收、保管、維護、折舊、報廢等工作,以實現流程化管理,在確定采購計劃時,由各科室上報采購單,并對各科室的物資采購進行核實,最終匯總由醫院統一采購,通過集中采購可以有效避免多頭采購、重復采購,防止造成采購資金的過度使用。最后,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將降本減耗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并與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相掛鉤,以此約束各崗位人員減少醫療物資、設備的浪費情況出現。
強化財務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務活動有序推進。公立醫院加強財務監督應從以下方面做起:其一,監督財務預算,預算是對年度收支的一種計劃,保證預算的科學性可以規范收支,因此公立醫院在編制預算時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預算編制的合法性和科學性;同時為了便于對全院的預算管控,應將各科室的所有全款均納入預算管控范疇。其二,監督成本費用,公立醫院可以成立專門的財務監督部門,對各醫療科室、藥房進行管控和監督,監督各科室的醫療設備利用情況,監督藥房藥品采購,并動態監測采購過程,確保采購流程的合理性,避免超預算采購,降低無效成本支出;定期對采購藥品、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時,及時上報并做好記錄,確保醫療資源的質量。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在公立醫院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貫穿于醫院運營活動的始終,醫院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新醫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要求公立醫院內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管理轉變,以實現精細化管理,發揮管理效益,基于此,公立醫院應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創新財務管理模式,以推進醫院財務管理變革。公立醫院實施財務管理后,可以將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資金收支管理等納入管理體系中,完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保障財務活動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通過以科學的管理工具為助力,對醫院的人、財、物等資源進行最優化配置,可以有效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激發公立醫院的活力,促使公立醫院長效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