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熠
摘? 要:整合舞蹈動作、音樂鑒賞、體育運動于一體的國際標準舞即體育舞蹈,其起源于英國,盛行于歐美。在我國高校中,因其既可以提升藝術修養,又可以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優化身心,故而贏得大學生的青睞。為有效地讓這一支流動著配樂詩——體育舞蹈在高校更好地推廣,提高其教學效果,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舞蹈,鑒于此,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參與式觀察法、邏輯分析法,整合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解析了肢體語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調控課堂氛圍、優化師生關系、拓寬信息表達、強化學習效果、提升身心健康的價值,進而針對性地對如何有效駕馭肢體語言,嘗試性建構了相應的機制,以期推動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肢體語言的有效、正確使用。
關鍵詞:肢體語言? 高校? 體育舞蹈? 教學? 舞蹈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161-02
體育舞蹈在我國高校起步比較晚,而又相應的難以達到2位教師同時授課的師資要求,學生的音樂素養、舞蹈技能、藝術修養、表現力參差不齊,故而,如何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將融合了詩、樂、舞于一體的體育舞蹈的教學有效地優化,本文嘗試性提出,正確有效地使用肢體語言不失為一良策。
1? 內涵厘清:肢體語言的含義及類別
肢體語言是指在與人交流時,所用的到姿態、眼神、表情、手勢、動作示范等無聲語言及語言的語調、語速、語音等。
按照其使用的主體不同,可以分為教師肢體語言與學生肢體語言,比如,教師上課時的精神狀態、動作示范、糾錯時的高語調、深情飽滿的眼神、端莊儒雅的服飾等。學生上課練習、模仿動作時的面部表情、出汗的多少等均屬于學生肢體語言。
按照其使用所借助的媒介,肢體語言可以分為,手勢肢體語言,比如招收為來、揮手為去、V字手型為肯定等;眼神肢體語言,比如,鼓勵式的充滿希望眼神、制止違反課堂紀律時的緊鄒眉頭式注視等;服裝肢體語言,比如,體育舞蹈課的教師的服裝也是在無聲勝有聲闡述著表現力、音樂鑒賞風格等。
2? 恰如其分: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的可行性
體育舞蹈本身就是以詩、樂、舞融合到一起,使用前進、后退、向左、向右、左轉、右轉、上升、下降8個動作,在一定音樂節拍及動作要求下,展現舞步及風格的成套動作。可以說體育舞蹈是以舞蹈動作為載體,輔之以肢體語言的體育運動項目。將其比喻成一支流動著配樂詩,被人們所贊許,也可以看出體育舞蹈教學中可以說使用肢體語言是恰如其分。授課時視覺、聽覺、觸覺是必不可少,而肢體語言就彰顯了這3個方面,體現出無聲勝有聲。
3? 有何效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的價值分析
經濟學里的效用是指消費一種商品時,消費者所能夠得到的滿足感。那么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有何效用?
3.1 調控課堂氛圍
在高校體育舞蹈的課堂上,如果體育舞蹈教師舉止優雅、衣著時尚且適宜、眼神深情飽滿、動作示范清晰明了、姿態優美、語言聲情并茂、節奏感把控得當,那如此這般的課堂生態,有哪位學生不喜歡,學習的興趣、參與度、熱情在此熏陶中無形得到增加。高校體育舞蹈的教學課堂氛圍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3.2 優化師生關系
課堂上有學生不聽指揮,高校體育舞蹈教師只需要給其一個暗示的眼神或者一個帶有提示韻味又不帶批評意思的手勢,既維護好了課堂秩序,又沒有僵化師生之間的關系。在課堂的訓練過程中,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者判斷學生用力的程度,但是需要注意性別意識,可以使用拍、捏的方式,學生在這雙向互動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肯定與糾偏。
3.3 拓寬信息表達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使用眼神交流、動作示范、適宜服飾、揮灑自如的手勢、抑揚頓挫的語調、適宜的輕拍學生等,整個課堂的信息傳遞渠道涵蓋了聽覺、視覺、觸覺,可以說讓學生理解理論、聽懂技術要領、看清成套動作的編排技巧、學會用力的強度,借助于肢體語言,可以讓學生多為渠道去學習體育舞蹈。
3.4 強化學習效果
學生在高校體育舞蹈課堂上,進行難度系數比較大的技術動作亦或者基礎比較薄弱剛入門學習時,體育舞蹈教師的一個鼓勵性的眼神、輕輕拍拍肩膀的贊許、點頭的認可、糾偏有力強度大了有手輕拍、帶有代入感且有磁性的聲音等,這些均會讓學生在學習時,額外添加了學習的回憶片段,在自己琢磨時,有可能是體育舞蹈教師的曾經的肢體語言點撥或者激勵著自己。
3.5 提升身心健康
肢體語言的納入,讓整個高校體育舞蹈課堂生機勃勃、氣氛活躍、學習主動、師生互動和諧、雙向交流于多渠道,讓學生仿佛在這個體育舞蹈教師的舞臺上也在展示著自己的風采。身體得到了鍛煉,在教師的鼓舞性手勢、眼神、姿態熏陶下,心中學習的動力、對舞蹈的熱情也被燃起,雙人舞中的訓練,學會了協作、溝通、交流,人際關系也得到了些許改善,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4? 機制構建: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有效使用肢體語言的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駕馭好肢體語言,本文嘗試性指出,應該注意使用適度性、穿插滲透性、穩定性、輔導鋪墊性。
4.1 使用適度性
必須要注意體育舞蹈課堂授課學生的基礎、音樂感、舞蹈動作技術、藝術修養等,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用的適度性,并且需要注意使用的頻率,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還是需要注意男女性別的問題。
4.2 穿插滲透性
這個體育舞蹈是舞蹈動作為主題,音樂鑒賞、體育運動融合,貫穿以肢體語言。故而,肢體語言的使用需要注意類別、使用的時間,與語言要融合成一片。教師需要明白,為什么這個時候需要使用肢體語言、其目的是什么、表達什么意思等,均要有所把控。
4.3 穩定性
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授課方式、授課習慣性動作或者示范、眼神等,故而,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不可花里胡哨、五花八門,讓學生感覺不到值得尊重的韻味。這個V型手勢就是表示成功、認可的意思,不可再賦以其他含義,手勢、眼神、示范等,在這個行政班級上課,就要一直使用,是表達某種意思就在這個行政班級一直都是,一個動作的含義表達不可今天是這個意思,明天是那個含義。
4.4 輔導鋪墊性
眼神、示范、手勢、衣品、面部表情等,這些肢體語言在高校體育舞蹈課堂上使用,其定位是輔助教學的,優化教學生態、改善學習氛圍、拔高學習興趣、助推學習效果,但是角色是從屬與語言的,不可占據太多,語言主導,肢體語言是從屬,起到鋪墊、橋梁、紐帶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均毅.論肢體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解放軍體育學院報,2001(3):47-45.
[2] 李獻紅.淺談在體育課中肢體語言的運用[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0(9):34.
[3] 周增文.肢體語言的心理秘密[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4] 梁碧君.淺談體育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影響[J].體育學科,2001(2).
[5] 王善乾.體態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報,2001(2):71-72.
[6]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9] 楊秉禮.體育舞蹈在中國[J].中國群眾體育,1995(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