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瓊
內容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日益深遠,諸如“誘導、啟發式教學”、“興趣教學法”、“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等,無論怎么改,無非就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這對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起著重大作用。本文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闡述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 ?語文學習 ?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們越來越需要培養全面優秀的高素質人才。一位學者曾說過“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在新的世紀,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的學習。這種學習不聽命、不依賴于別人,獨立完成。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學習和運用的能力尤為重要。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可分為四個過程:即提高認識——激發興趣——教給方法——培養習慣。本人依據魏老師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談談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書是為了育人,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意識到,教師是外因,學生自己本身是內因,外因必須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首先要重新認識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辯證關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要掌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及自我正確認識等非智力因素著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讓學生深刻意識到,他們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蘇聯有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在事情的過程中,是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由此,我們可以利用他們這種天然的好奇心與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首先在課堂上由老師提出設想性的問題,讓學生有目標的帶著問題去看書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然后思考,查找自己所要問題的答案,再在“當堂訓練”中去證明和鞏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這就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做法的好處就是必須讓每一位學生都行動起來,去積極地思考和學習,自主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因而可以使學生得到整體的發展和提高。學習不僅是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經驗的過程,還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而身心發展離不開終身學習、自主學習。
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自覺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如果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困難,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奮和愉悅感就最好不過了。其實自主學習并不難,它并不僅僅是優秀學生的專利。一般來講,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日積月累,逐漸加深的。日常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地方屬于正常現象。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在不懂的地方標注記號或通過學習小組交流獲得收獲。當老師在課堂講解這方面的內容時,就會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許多的薄弱環節。要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也需要教師及時指點迷津。如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速度。
三、指導方法,掌握自主學習規律
學生掌握科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可使學生學習起來更積極主動,更快速高效。對學生學語文方法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第一,每個學期初制訂學習計劃,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置具體目標,并請同學家長和老師監督執行情況;第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法介紹,如怎樣記筆記,怎樣做語文閱讀等;第三,指導學生課后如何及時地復習,學生可以先回顧當天課堂的學習內容,用構造簡圖法在腦中回憶下,看哪些內容自己掌握了,哪些還需要再下點功夫。第四,指導學生能讀、多讀。能讀,即胸中有經典。讀是一種主體由外而內的廣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實人、豐富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老師推薦若干好書讓學生去自由閱讀。經典名作,有興趣的好書,或應讀、可讀之書等,都可以盡興去讀,越多越好。第五,教會學生會寫。會寫,即筆下能文章。有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寫則是讀的延續,是一種主體由內而外的自由"傾吐",其目的亦在于創造、出新,解放人的思想、心靈和文筆,以便高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養成自律精神
有人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養成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終身受益。魏書生也講:“學生最初沒有學習習慣,好像一部靜止的汽車,產生培養好習慣的欲望好像打著了火,第一次推動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運動規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狀態。”自學成才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學生時代本身的事情,而是一個人終身將要持續進行的事情。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漸形成,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主動學習課外知識,定期多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自律習慣一旦養成,語文學習便不再困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我們只有信任學生,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閱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去,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學生“人人要書讀、個個有收獲”,能自主發展應是我們語文教學自覺追求的理想目標。
總之,語文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是如此,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不斷研究,不斷完善。同時,教師也應該更加積極探索進取,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爭取做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對語文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