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茹
摘要:目前我國的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情況形式嚴峻,由于醫藥人才市場的需求量較大,藥學類專業畢業生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近來醫藥行業發展迅速,對相關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專業知識與科研能力上,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層次更上了一層臺階。盡管市場人才需求量巨大,但是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水平與醫藥行業發展的高標準不相匹配,藥學類高校畢業生就業也逐漸暴露出一部分問題。國家如何統籌整體形勢,促進藥學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是我們藥學類專業學生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社會和學校正在搭建就業市場,急于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專業學習和實踐經驗,提出了筆者本人的見解。
關鍵詞:藥學類;就業形勢
一.臨沂大學藥學類學生專業培養概述
根據臨沂大學醫藥類專業招生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報考要求層次不高,藥學類專業僅僅是對學生體質提出了一些限制標準,對于色盲、色弱的考生不予錄取。本科階段的業務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的人才 , 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鑒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主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包括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 受到藥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 , 具有藥物制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能力。從我校的培養要求來看,是向醫藥企業輸送高層次人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較高,研究所學歷層次更具備競爭優勢,因此藥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生,受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醫藥企業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臨沂地區的藥學類畢業生就業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
二. 藥學類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一)醫藥企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
我國的醫藥事業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才開始飛速發展。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醫藥企業地區分布和發展也存在明顯的不平衡問題,在一線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憑借良好的改革開放政策、適宜的地理位置環境和招商引資的優勢,許多國際化的知名醫藥企業在此投資建廠,國內本土醫藥企業與國外投資企業發展壯大,就形成了醫藥企業群,幾乎壟斷著偏遠地區的醫藥產業。因此市場需求不平衡,藥學類畢業生大都集中在這些地區就業這是導致藥學類大學畢業 生大部分流 向這些地區的重要客觀原因。
藥學類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地區選擇還受到其接受教育的人力資本投資影響。根據人力資本理論來說,藥學類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付出的費用比較多,學習的難度比較大,我們畢業后肯定會是想找一個經濟回報比較高的工作。由于東部地區開放性程度高,發展空間較大,薪資水平高,能夠滿足畢業生預期的回報水平,而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則無法提供這樣高的回報水平,這兩種情況是造成就業分布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
(二)國內人才市場供需矛盾突出
從我國人才市場實際情況來看,真正的高水平人才比重是很小的,大部分是新生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也逐漸增快,這些勞動力混雜在一起,產生了諸多難以調配的問題,形成了國內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是新生勞動中的一支主力軍,其就業現狀也不甚理想。 從 醫藥行業內部供求關系看,藥學類畢業生的市場供求比例有下降態勢。根據全國藥學類專業調查數據顯示,21世紀初始,國內許多高校就開始紛紛設立藥學類專業,國內藥學類專業個數呈倍數增長,隨著高校人數擴招,隨之藥學類畢業生數也迅速增長。雖然市場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在增加,但是崗位增加的速度遠遠慢于藥學類畢業生人數的增長速度。醫藥人才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對藥學類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市場的擇優選擇淘汰了一部分藥學類專業畢業生,他們一部分進入科研場所或高校,還有一些進入了其他行業。
三.如何進一步提高藥學類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加強就業市場建設
作為藥學類專業所在的二級學院,我們的教師在醫藥行業中有長期積累的就業信息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定向推薦,統籌安排就業崗位,做到揚長避短。發揮藥學類畢業校友的作用,與他們所任職的企業單位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發揮校友在就業市場建設中的作用。市場促進就業的相關體系要健全,促進就業工作要依法有序進行。我們要探尋市場與人才之間的雙向選擇機制,通過各種招聘會,各種形式的招聘機會和方法,促進學生就業。各高校應主動加強與醫藥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聯系,把握市場需求動向,掌握人才培養方向,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使市場與大學生之間,公開透明的雙向選擇,這樣不僅能夠促進藥學行業的發展,對提升人才培養水平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畢業生。同時,醫藥企事業 單位通過將自己的需求和導 向滲透到高校,也有利于最終選聘到符合本單位要求的藥學類大學生。
(二)適應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結構
高校在將來的辦學和人才培養理念上要注意轉變,人才的培養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要求和方向,立足藥學類行業發展和需求,根據藥學類 畢業生的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培養社 會急需的藥學類人才。根據生產研發型人才和管理 銷售型人才的市場需求 導向,各藥學類高校和藥學 類專業應該把基礎藥學知識研究和藥品市場營銷知 識與技能培養放 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要充 分重視藥學類大學生基礎藥學知識學 習和學術科研 精神的培養。
在本科教育階段要掌握扎實的藥學理論知識,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更高的碩士、博士階段,要重點發展我們的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力求做的更精更細。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從事醫藥企業經營管理 和藥品市場營銷技 能的學習和培養,以適應 目前本科藥學類大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崗位多數集中在 市場營銷領域 的局面。同時。要對學生加強通識教育的力度。增進藥學類大學生在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創新意 識、合作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學習。
(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在我們未來求職時,要認吃苦,敢擔當,耐得住社會的考驗,不能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對自身定位不合理。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努力創造社會價值,才是我們正確的擇業觀念,要減少抱怨,多付出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謝玉誠,諸晨笛,閆璐穎. 藥學專業學生就業趨勢分析[J]. 新西部(7):42-44.
[2]李歡, 倪慧玲, 李桂鋒. 分析形勢, 主動介入, 加強藥學專業就業指導[J]. 中國大學生就業(z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