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妹 徐建澤
摘 要 以新形勢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策略和思考探討為重點進行闡述,并以當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際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現狀,然后深入說明并探討新形勢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新形勢;農村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51
新形勢下,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一些問題,包括轉移培訓參與率不高、對象不精準、針對性不強以及城市發展對農民工需求和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發展情況互相矛盾,在較大程度上制約著勞動力轉移培訓進展。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農民教育培訓的集中化分支,在增強農民綜合能力和自我成長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加快農民轉產專業腳步,確保農村人口的合理流動。
1 巍山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現狀
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目標,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完成農民脫貧致富是重要舉措,在較大程度上指引著農村經濟前進的方向。在此背景下,農村勞動轉移培訓以及就業標準備受關注,相應的要求不斷嚴格,不僅要重視培訓數量和輸出數量的管理,還要注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的具體形式,形成城鄉統籌兼具的全新發展理念,把農村地區勞動力培訓和就業融入扶貧開發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格局中,創建統籌城鄉長效制度,尤其是抓住扶貧開發與農村建設的機會,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及就業提供良好契機。同時,展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對農村建設發展的作用,提升農民整體收入水平,帶動新農村持續化建設。
巍山縣農村地區勞動力向非農產業以及城鎮方向轉移體現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趨勢,農村產業結構優化深層次推動,農民分化情況逐步顯著,并且城市持續化發展催生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緊迫性,不同區域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現有規模以及速度均存在差異,主要因素便是勞動力自身能力素質的不同[1]。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較強的系統性,即促使農民在農業層面朝向非農產業、在農村層面朝向城鎮方向轉移的學習培訓,非農村轉移培訓將就業視作分界點,開展引導性培訓活動以及崗位培訓活動。引導性培訓活動是不考慮農民從事于農業工作,沒有其他類型的職業,以改變現狀為目標延伸職業具體內容,轉變為非農產業的培訓活動;崗位培訓活動是農民工培訓,已經完全脫離農業或者非完全脫離農業,非農產業就業的農民把非農職業參與視作目標參與的一個培訓活動,增強農民自身能力和素質,滿足崗位具體需求。
2 新形勢下巍山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有效措施
1)舉辦農民工返鄉春節座談會,引進法律法規培訓。每年春節都有大量農民工返鄉過節,要想使農民工感知到家鄉的具體變化與勞動保障等政策,各個村委會要結合鎮政府安排,舉辦返鄉農民工春節會議,對參與會議的農民工進行勞動保障與保險等法律宣傳,并幫助參與的農民工解決現有的問題,加大推廣培訓力度,使得農民工具備維權思想[2],深入領悟社保等相關法規。除此之外,盡力構建齊抓共管合力,政府應充分關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引進“大扶貧”思想,將勞動力轉移培訓視作處理“三農”和“民生”問題的關鍵點,全方位引導與協調,通過招商引資的手段推動勞動力轉移進程。同時,發揮廣播電視和通訊等媒體作用,提供對應農產品銷售信息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充分保障。
2)形成建檔立卡補貼政策,落實創業貸款審核工作。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制定建檔立卡補貼政策,宣傳勞動力外出務工政策,給予農民工提供惠民優惠,社保單位借助微信與下村實踐等方式宣傳建檔立卡政策,引導農民工申報租房補貼以及交通補貼,代辦對應申報流程。在創業貸款審核申報工作中,創業擔保貸款以及年息作為國家對下崗失業工作者、大學生創業人員與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在初審過程中,社保單位要結合上級業務機構布設的要求,細致審核貸款人員準備的材料以及證件,處理返鄉創業人員提出的問題,保障滿足貸款資格的申請人員會享受到惠民計劃[3]。
3)年審勞動保障執法工作,優化小額人身保險體系。年審勞動保障執法工作,作為勞動保障一個重要成分,涉及的方面相對廣泛,且內容較多,在年審情況下要充分了解用工機構對《勞動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通過上門服務與代辦檢審的方式,給用人機構提供便捷條件,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效果。另外,要出臺小額人身保險方案,此種方案是一種新險種,保障比較全面,可以給農村地區經濟穩定運行提供支撐,所以建立工作單位應強化組織和領導,保障多項保險政策宣傳的有效性。
4)落實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工作,對勞動力進行扶貧培訓。社保單位結合上級指令傳達公共服務崗位開發要點,把名額配置給對應村委會,圍繞農村勞動力實際情況,設立環境衛生清潔等服務崗位,建檔立卡相關勞動力的組成中,挑選就業難度大的農民加入崗位,各個村委會與上崗工作者都要簽署聘用協議[4],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助。與此同時,對勞動力進行扶貧培訓,包含養老護理、民族手工藝制作、家常菜烹飪等活動,取得良好的轉移培訓成效,獲取群眾與農村干部的好評。
5)優化日常業務工作,整合城鄉養老保險流程。在日常業務認證與審核過程中,調查異地單位退休工作、死亡職工、養老保險死亡注銷、養老保險繳費檔次變更、外出務工人員與封存養老保險和辦理生育保險但是沒有出示就業證明等人員的數量,記錄和統計相關信息,組織這些勞動者進行社會保障政策的學習與培訓,加深勞動者對勞動轉移的認知。除此之外,切合實際地進行城鄉養老保險工作,召開主題會議[5],結合養老保險工作加以全方位分配,使得鎮村兩級與農村各個服務網點一起努力,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費率。
6)注重退役軍人服務,強化社保機構服務質量。在強調退役軍人服務過程中,①要構建服務單位,結合《關于設立退役軍人服務機構相關事宜的通知》要求,增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有效性,創設退役軍人服務站點,通過武裝部進行分管實施,并以掛牌形式建設退役軍人服務站,號召農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工作者積極性,促使退役軍人服務有序發展;②收集登記信息,堅持給退役軍人及其家屬提供服務,使退役軍人與家屬感受到黨委以及政府對自己的關心,進行信息采集與上報活動,完成省級審核確認,增加群眾對服務站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③懸掛光榮牌,宣傳擁軍傳統,賦予軍人榮譽感和自豪感[6],和上級單位溝通好開展退役軍人教育管理和引導活動,構建農村地區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④開展節日走訪工作,在節日期間,農村地區服務站要進行走訪和慰問工作,將黨組織以及國家關愛傳遞給農民工,通過分管人員和主任認真設計,親自對傷殘軍人與烈士家屬進行慰問與發放慰問資金,還要合理地發放紀念章。
3 結語
新形勢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開展十分必要,對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作用。在勞動力轉移培訓過程中,相關人員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對農村居民引導和培訓,加大轉移培訓力度,使得農民感受到自身的重要價值,自覺地為農村地區與國家發展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周長云.論新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土地流轉機制創新[J].農村實用技術,2019(4):84.
[2] 曾晶.新時期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及對策——以重慶市綦江區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5(6):122-126.
[3] 韓佳麗,王志章,王漢杰.新形勢下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減貧效應研究——基于連片特困地區的經驗分析[J].人口學刊,2018,40(5):100-112.
[4] 李麗娜,李兆峰.河南省高職院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7):222-224.
[5] 何聲望,孫占周.農村勞動力轉移汽車修理工技能培訓的問題與實施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
(19):221-222.
[6] 張璟.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問題及對策——基于臺州市的分析[J].學園,2018(33):56-5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