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惠
[摘要] 目的 探討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納入該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2例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而研究組32例則開展連續護理模式,評估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飲食習慣、自理能力、壓力應對以及自主服藥等評分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連續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護理管理中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積極推廣。
[關鍵詞] 連續護理模式;老年慢性疾病;護理管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1(a)-00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68 cas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nd 32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care model, to assess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dietary habits, self-care ability, stress response and self-administered med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nursing model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it is worthy of active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ontinuous nursing mode; Chronic diseases of the elderly;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比例的不斷增加,老年慢性病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1]。因此加強對患者的社區護理、家庭護理等連續性護理方式,對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促進老年慢性疾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2-3]。該研究以該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為例,探討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納入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8例患者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64~87歲,平均年齡(75.51±2.53)歲。研究組34例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64~88歲,平均年齡(75.46±2.54)歲。且上述資料中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建立檔案,規范病房管理制度,按照護理標準完成護理流程。研究組實施連續性護理管理:①組建連續性護理管理小組,由具備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擔任,護士長擔小組組長,共同制定個性化的連續性護理干預方案。②提前對護理人員進行連續性護理相關培訓,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及心理知識的培訓。培訓期間邀請專家講座,共同建立同行交流體系。③結合護理人員的專項技能水平合理安排人員的崗位任務及職責劃分,組織專門的護理人員負責在患者的家庭和社區的各項護理工作。④規范護理干預過程中的各項流程,完善各項制度,同時落實和監督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設立獎懲制度,對于護理操作好,護理態度佳、責任心強的護士給予獎金獎勵,而對于不遵守規范性操作的人員給予適當的懲罰,并加強培訓,做到護理管理工作的持續質量改進。
1.3? 觀察指標
①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評估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飲食習慣、自理能力、壓力應對以及自主服藥4個方面,每項25分,共100分。②同時使用自制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百分制為標準,分為非常滿意(85分以上)、一般滿意(60~85分)的和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對照組飲食習慣、自理能力、壓力應對以及自主服藥等評分為(22.91±2.01)分、(19.21±1.20)分、(21.82±2.32)分、(20.13±2.10)分;研究組的飲食習慣、自理能力、壓力應對以及自主服藥等評分為(16.40±2.02)分、(12.21±1.12)分、(16.81±1.90)分、(15.80±2.41)分,研究組的飲食習慣、自理能力、壓力應對以及自主服藥等評分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321、24.866、6.227、7.898、9.742,P<0.05)。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中非常滿意18例(52.94%),一般滿意15例(44.11%),不滿意1例(2.94%),護理滿意度為97.05%;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3例(38.23%),一般滿意14例(41.17%),不滿意7例(20.58%),護理滿意度為79.41%。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0,P=0.023)。
3? 討論
慢性病多見于老年患者,發病一般較為隱匿,且起伏期較長,臨床較難治愈。有相關研究[4]表明,老年慢性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常規護理管理過程中只是對其開展短暫的護理服務,不利于延緩疾病發展[5]。連續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通過結合老年患者的病情狀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旨在幫助患者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使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持續性的護理關心,以提高康復效果[6]。該組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實施連續性護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P<0.05),這與邱旭芳[7]、馬惠榮[8]的研究報道相一致,說明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中積極開展連續性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自護能力,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連續護理模式應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提高其自護能力,同時還可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進行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苗錦華.連續護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6,29(3):191-192.
[2]? 顧貴蕓,朱艷.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護理管理中應用的質性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3):93-95.
[3]? 蘇建英.連續護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26):235-236.
[4]? 王美秀,周燕珍,黃美娟.連續護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9(18):75-76.
[5]? 田甜.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0):45.
[6]? 林應芳.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13-14.
[7]? 邱旭芳.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6):47,55.
[8]? 馬惠榮.連續護理模式在社區老年慢性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3):153-154.
(收稿日期: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