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錦 唐鶴鳴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其中,各大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院校設置的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為全國大中小學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能突出的音樂教師。聲樂作為每名音樂教育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的特色課程設置,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關鍵詞】聲樂;聲樂教學;聲樂小組課;高校音教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8-0135-02
21世紀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高等教育的普及,全國師范類院校的擴招,更是為了培養優質教學人員。其中,各大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院校設置的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為全國大中小學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能突出的音樂教師。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什么樣的課程設置對本科音樂教學更有利,了解不同授課模式的針對性,高效幫助每一名即將從事基礎教育事業的準音樂教師完成唱與教的過渡期。設置聲樂教學的小組課,對于每一名本科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高校音教專業開設聲樂必修課的意義
我國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標準課程安排大多為聲樂+器樂,聲樂作為每名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的主導價值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音教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區別于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音教專業的學生需精通聲樂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而不是單純演唱,學生們需要掌握音樂的入門知識、音樂史、即興伴奏等基本聲樂授課技能。大中小學里需要的音樂教師不光是唱得好,更要懂得如何教課。音樂教育專業設置的聲樂必修課,它的教學要以培養全方面的人才為主要目標,讓本科的學生明白“會唱與會教”的不同。音樂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要擔起培養未來的基礎音樂教學工作者這一重任。
二、高校音教專業聲樂教學授課模式
(一)“一對一”授課
“一對一”為我國音樂類院校的專業教學主要授課模式,這一授課模式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氣息、發聲等個人特色化訓練。因上課時長、課堂精力與質量等原因,每名大學教師一年帶的學生最多不超過8個。
(二)聲樂小組課
聲樂小組課是由同一專業的4-8人左右組成,教師統一授課,充分安排時間,合理配置師資,不僅是進行唱歌練習,也同時講授一些理論知識。
(三)聲樂集體課
隨著學院擴招,為了避免師不應求這一狀況,高校都會安排適當的聲樂集體課,集體課類似于小型合唱課,人數大多為20人以上。
三、聲樂小組課與其他模式授課的差別以及有效聯合
(一)差別
聲樂小組課的組員數量大概設置為4-8人左右,組內應為程度相似的學生,而集體課成員大多為20人以上,成員程度參差不齊。
聲樂小組課看似與集體課、團體課僅是人數上的差別,其實不然。在小組課中,授課教師可進行一次性集中教學,學生以輪唱、重唱等方式向教師進行多方面展示。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會了基本技能與方法,又學到了對自身有益的教學方法。而集體課,因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無法進行個別或者少數指導,每堂課大多是齊唱,教師很難掌握學生演唱的差異,學生集體把一首作品合唱幾遍就過去了,并不能真正得到收獲。
(二)結合
增加聲樂小組課并不意味著取代傳統的“一對一”課程,而是要做到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起來。“一對一”教學可以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的問題。小組課不光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更是了解小組合作,去教學,怎樣用耳朵聽出別人的問題。有時教師在講課時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很難一下就解決,但在小組課中以旁觀者的視角看到他人存在的問題,教師是如何發現的,就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聲樂小組課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老師是如何培養學生,怎樣授課,進而使每一名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前進入教師的角色。
四、聲樂小組課的內容設置及特點
(一)內容設置
編配小組成員時,教師應根據每位同學的聲部、音色、唱法進行仔細劃分,更要了解每位學生對聲樂、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靈活細化每一個聲樂小組,才能合理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把聲樂小組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分組確定完畢后,教師在課堂上,先對小組成員集體教學。比如,理論的準備、氣息的練習、唱歌體態等基本演唱要求,集體練聲后,學生逐一進行試唱,讓組內其他成員指出不足,教師進行補充。最后教師挑選出一首適合聲樂小組所有成員演唱的作品。
這樣的內容設置,能節省教學時間、教學精力,既可以找出幾位同學的共同問題,又能發現個人問題,老師能有足夠的課堂時間以評論者的身份去進行教學評價,有效教學。
(二)聲樂小組課的特點
1.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學生程度相似,集體練習氣息,集體發聲,教師針對共性問題統一解決,針對個性問題舉例說明,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直接觀摩,看到其他同學的問題分析自己的問題,這樣能更好地建立音色、音樂的概念,也會直觀學習老師是如何授課,學習老師是怎樣發現并解決問題。每節課所用的基本技能訓練時間變短,節省了大量時間給教師去傳授知識。
2.課堂內容多元化。“一對一”聲樂課堂上,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獨唱能力,而聲樂小組課可展現多種演唱形式,比如,齊唱(單聲部的群唱)、重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小合唱(簡單的多聲部群唱)、輪唱(各聲部先后演唱同一歌曲)等組合形式,小組課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表演和學習機會,也加強了學生的創造力,為日后進入音樂教學提前做出準備。
3.互動性強。小組課上課模式新穎,課堂內容豐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學生之間溝通學習,還可以觀察到老師是如何教學,然后嘗試著指導其他同學發聲技巧,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的課堂,學生積極性高,增強了互助意識、整體意識,還可以直接觀察教師的授課過程。
五、聲樂小組課對本科學生未來職業的影響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音樂人才,是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最重要的目標。在聲樂小組課的課堂上要把“特色性”與“師范性”這兩大特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大膽創新課堂內容,得到教師的多方面點撥,受到啟發,對未來職業影響非常大。聲樂小組課將聲樂理論、聲樂技巧、教材教法與實際演唱深深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既能學到知識,還能進行教學實踐。聲樂小組課這一課程培養模式,切合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成為大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懂得音樂理論知識(基本樂理、和聲、曲式、音樂史、音樂美學等),還應當懂得如何教學(發現學生演唱演奏問題,并指導解決)、怎樣選擇合適的曲目編排節目,這是極具教學實用性的。聲樂小組課形式多樣,能夠拓寬視野,適合學生們與老師進行討論,我們應看到它的發展空間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