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哈亞提·艾依提木合買提
塔城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塔城盆地,地處東經82°41′~83°41′,北緯46°21′~47°14′。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155公里,東與額敏縣毗連,南與裕民縣相鄰。塔城是全疆人均占有綠地面積最多的城市,是全疆唯一有五條河流穿城而過的城市,是全疆唯一擁有達斡爾民族鄉的城市,是全疆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被譽為“五弦之都”,草場總面積23.9萬公頃。長期以來,由于當地的農牧民群眾一直沿用傳統放牧養殖模式,忽視對草原的有效經營,再加草地退化日益加重,蝗蟲鼠害的危害逐漸嚴重,草地的生產能力逐漸變差,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防治草原蝗蟲鼠害危害,加速草地植被恢復,已經成為塔城市畜牧養殖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草原蝗蟲鼠害發生原因
1、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蝗蟲和鼠類作為草原生態系統的成員之一,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草原蝗蟲鼠害的發生源于不合理的草原利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過度放牧養殖模式長時間存在,使得草原的生產能力逐漸變差,優質牧草的數量逐漸減退,植物群落發生變化,有利于蝗蟲鼠害的繁殖生長,使得大量蝗蟲鼠害繁殖,進一步加重了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2、蝗蟲鼠害適應能力較強,繁殖速度較快
蝗蟲和損害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這兩種害蟲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生存繁殖,食物來源較廣,可以食用多種葉子和種子,種群更新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就會營造一個數量較多的動物種群,從而對草場的可持續生產造成嚴重危害。
二、草原蝗蟲鼠害防治措施
1、強化宣傳教育,加大防治投入力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農牧民群眾并沒有認識到蝗蟲鼠害對草原生產造成的影響,缺乏主動防范蝗蟲損壞的意識。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強防蟲損害的防治宣傳,向廣大農牧民群眾宣傳草原蝗蟲損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黃蟲鼠害發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激發農牧民群眾參與草原蝗蟲鼠害防治的積極性。另外還應該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隨著物價不斷上漲,草原蝗蟲鼠害防治成本顯著增加,為了保證草場蟲害的防治質量,保證畜牧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2、全面調整畜牧養殖關系
草原蝗蟲鼠害的發生流行主要和人類對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有密切聯系,因此需要進一步調整養殖場的畜牧養殖結構,從根本上治理蝗蟲樹害。在防治蝗蟲損害時,應該保證草原生態平衡,綜合利用多種防治技術,將蝗蟲損害所造成的損失率下降到最小程度。例如可以在草場設置鷹架以吸引各種鷹來捕捉鼠害。同時還應該加快研究生物制劑,在保證草原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大量消滅蝗蟲損害。蝗蟲鼠害爆發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害蟲的棲息地發生變化。為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工作,不斷擴大草場面積,恢復草場生產能力,促進草場種類多樣化。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改善草原生產方式,由放牧養殖向著舍飼養殖轉變,控制草場的牲畜放牧量,這對防范草原蝗蟲鼠害危害有很大幫助。
三、加強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1、不斷提高草原生產能力建設
定期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草地資源和生態治理調查,查清目前草場資源的家底,以此作好科學的草原保護和建設規劃,促進生態畜牧業和效益畜牧業的發展。堅持“以水定地、以草定畜、因地制宜、效能第一”的原則,大力推行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禁(休)牧三項制度,切實加大對草原保護的力度。
2、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堅持保護草原生態和促進牧民增收相結合,多方籌措資金,全面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政策,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農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保證牧民“減畜不減收”。督促縣(市)加強政策研究,加強宣傳引導,讓牧民有條件的支取補助獎勵資金,保證牧民合理使用資金,并將大部分資金用于購買飼草料。
3、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工程
認真做好《塔城市牧區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有步驟、分階段地全面推進草原禁牧休牧制度,減少天然草原超載牲畜數量,實現草畜動態平衡。結合“定居興牧”“國有牧場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設,加強草場圍欄和棚圈建設,以牧區水利工程建設為支撐,加快建設高標準草料基地,促進草原畜牧業向舍飼、半舍飼轉變,實現禁牧不禁養。積極推進人草畜三配套經營模式和草畜聯營合作模式,提高草原牧區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依托牧區豐富的旅游資源、礦產資源和戈壁設施農業,加快牧民分流轉產轉業。
4、優化結構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
一季繁育、粗放飼養,一季出欄是傳統畜牧業的主要特征,這是影響產業鏈延伸,推進畜牧業集約化經營的主要障礙之一,為解決此問題,要堅決做調整種植業結構、調整品種結構、調整畜種結構、調整畜群結構、調整繁育和飼養方式,加快高標準飼草料地建設,實現牧民定居,牲畜由常年放牧向冷季舍飼、暖季放牧轉變,生產由粗放經營向規模化生活轉變。改善飼養條件,縮短飼養周期、縮短繁殖周期,從而實現常年育肥,四季出欄,均衡上市。
5、有序推進退耕還草任務落實和草原科學利用
首先,強化“空心村”治理后復墾種草、鄉村集體建設用地拆舊復墾種草、低產田退耕還草、發展草原生態旅游等重點任務落實,逐步增加草原面積,擴大生態空間;其次,推進草原資源調查摸底和監測評價。解決林地、草地、濕地、宜林地等重合的問題,保證現有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數據有效對接,實現草原精細化管理;再次,穩定完善和規范草原承包經營責任制。積極穩妥推進草原確權和承包工作,加強草原承包經營合同管理,規范草原經營權流轉行為,探索實施草原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第四,建立健全各項草原保護制度。依法推進基本草原劃定,實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在具備休牧、輪牧條件的區域劃定休牧期、輪牧區,探索建立“林草長”制和退耕還草地持續利用制度;最后,科學有序開發利用草原生態資源。在嚴格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發展草原文化產業和旅游休閑業。抓好草原生態扶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優先選聘為草原管護員,扶持發展草原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嚴厲查處非法開墾草原、非法占用草原、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物等違法行為。
(作者單位:834700新疆塔城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