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升會
稻田生態養魚是國內的一項養殖技術,是養殖淡水魚的主要方法。近期,國內綠色農產品農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同時現代人倡導純天然,綠色無污染栽培技術,并且稻田養魚能夠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比較適用于很多農村水產養殖,可以形成規模,同時提升產量。本文首先對稻田生態養魚的優勢進行了簡單的概述,然后從稻田的選擇、魚種的選擇、養魚設施等各個方面,分析和探討了永善縣溪洛渡鎮稻田生態養魚技術,希望以此為廣大研究相同問題的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稻田生態養魚實則是以池塘養魚為基礎的,通過稻田水體進行稻魚兼作,充分發揮出稻魚互利性,取得稻魚雙豐收的生產技術。稻田生態養魚是農業部的主要科技推廣項目,現如今已然發展成各地區挖掘稻田生產能力與調節農業產業結構的關鍵途徑之一。就以永善縣溪洛渡鎮而言,該地區就水稻肥料利用率實驗與稻田養魚展開測產驗收,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稻魚雙豐收。因而,下面就對永善縣溪洛渡鎮稻田生態養魚技術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一、稻田生態養魚的優勢
1、可以節省成本。稻田里面含有豐富的草籽與草芽等,能夠給魚類提供餌料,由此減少養殖戶的生產成本,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通過五個月的魚類養殖之后,就可將魚售賣出去,養殖的時間不長,最終所獲得的經濟利潤也較高。
2、提升水源利用率。采用稻田生態養魚的方法,可以實現一田多用,起到水稻與魚雙豐收的效果。稻田生態養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水稻產量也可以在這一基礎之上得到很好的提升。
3、降低勞動力的消耗。實施稻田生態養魚以后,有很多的雜草均可以當作魚類的食料,通常無需使用薅鋤,可以大大減少勞動力,并且還可以節約勞動力生產成本。
4、增加魚產品。稻田生態養魚可以大大增加魚產量,進而充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積極改善人們食物結構。特別是針對部分缺少水庫以及湖泊的地區,可以有效緩解吃魚難的問題。
二、稻田生態養魚技術分析
1、稻田選擇
稻田生態養魚通常有這些方面的要求:1.水質以及土質較佳,沒有污染物,養魚后不會發生缺水的現象。2.雨季不會發生洪澇災害問題。3.稻田有足夠的養分,即有機肥。4.挑選耐肥和不容易倒伏的水稻品類。當滿足了以上條件就可以進行稻田生態養魚了。開展稻田生態養魚,首先要做的就是挑選合適的稻田。盡量避免挑選耕作層淺的稻田,如,漏水田與沙田等,最佳選擇為深耕作層與規模較大的低洼田,如此一來能夠保證養魚過程中水源充足。并且,在進行稻田選擇時,需要關注和考察稻田水源情況,保證稻田養魚不會發生水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不會產生污染問題。選擇稻田時,應當思考地理位置問題,盡量避免挑選地勢低的稻田,因為地勢低的稻田易于被水所淹沒。總的說來,挑選稻田,需要將水源足夠、水質好、無污染等作為基本原則,挑選出最合適的稻田以后,需根據水稻生產情況,施加肥料即可。
2、魚類選擇
稻田水溫會伴隨外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產生變化,與此同時,晝夜溫度的差異很大,稻田的水溫最高超出40℃。而且,稻田中有許許多多的雜草與害蟲,所以在挑選魚種的時候,需要挑選那些能夠充分適應稻田環境,能夠食草與蟲,性情比較溫和,與此同時還能夠快速適應水溫變化的魚種。如鯉魚魚種、草魚魚種等,這是非常好的一種選擇,當然也可以挑選一些角魚和鯽魚等進行搭配。
3、開挖魚溝
進行魚池開挖的重點是:首先,在施加肥料、農藥、除草以及進行落水曬田的過程中,魚兒可以暫時匯聚在魚池或者魚溝里面。其次,當七八月份水溫比較高的時候,可以當作魚兒避暑的地方。最后,捕魚的過程中,可以將魚類驅趕至魚池或者魚溝中,操作起來十分便捷。按照以往所累積起來的經驗與自然條件,魚池面積應當占據稻田整體面積的15%左右。而魚溝的形狀按照稻田的大小來決定,通常是田、豐、十字形,魚溝深度統統設置成40厘米。魚溝開挖過程中需要聯通注排水口,可是需要距離田埂50厘米。魚池各個4平方厘米,深度為1米,和魚溝連接,數量則根據情況設定。魚溝所占秧株,密插在魚溝周圍,避免對水稻產量帶來不良影響。
4、魚的放養
首先,需要關注稻田魚放養時間。在養魚的時候,需要關注和思考魚種的來源時間,如若魚種是當年的,需要及時把其放置于稻田中養殖,通常在秧苗返青時就能夠放養了。假設魚種為隔年的,避免太早放養,若太早放養,魚類會吃掉秧苗。可是,假設放養時間太晚,不但對秧苗生長不利,同時對魚種成長也是不利的。最佳放養稻田魚的時間在插秧以后的20天內。其次,關注稻田魚放養密度。稻田魚放養時,不但要關注魚兒的放養時間,并且還應關注稻田魚放養密度。在正式放養魚的時候,需要根據稻田生態情況、魚坑大小與魚種規格來明確稻田魚放養的密度。一般而言,假設魚種放養數目大,通常為2000到10000只。假設混合放養鯽魚和草魚等魚種,養殖數目較少,大部分均為草魚。假設要養鯽魚與鯉魚,數目通常為70%。最后,魚類放養還有一些需關注的問題。進行稻田魚放養以前,需要將魚坑進行消毒,給魚兒打造健康的成長環境。而且,放養魚種時要關注到的問題就是,能夠使魚種可以充分適應稻田水溫變化情況,防止產生不適應的問題。倘若魚種放養在稻田時發生不適應的現象,需要即刻換水,注入新的水,時刻關注魚兒生長情況。同時,需要觀察魚坑的進口位置與出口位置的攔魚柵牢固與否,防止魚兒逃跑。
總的來說,開展稻田生態養魚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天然綠色養殖技術,有著很好的發展潛能以及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開展稻田生態養魚的環節中,需要相關人員挑選出合適的稻田與魚種,構建健全的養魚設施,關注放樣稻田魚種的時間和密度,加強稻田生態養魚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保證稻田生態養魚技術獲得預期的經濟和生態效果。
(作者單位: 657300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鎮農業農村和集體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