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詩勇
摘? 要: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個人心理的差異影響著中職學生不同消費觀的形成,正確消費觀的養成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該文重點研究差異消費觀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期推動中職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生? 消費觀? 影響?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225-02
中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寬松的學習環境、浮躁的消費心態,使其消費觀異于普通學生,呈現出消費種類多樣性的特征,高消費、過度消費、攀比消費等不良現象頻現,不同個體的消費差異顯著。
1? 中職學生差異消費現象形成的原因
1.1 社會環境的變化
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是差異消費觀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全球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穎物品充斥市場,整體收入水平提高,購買力自然增強。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東西方思想交流碰撞,必然導致消費觀念的變化。傳統的勤儉節約、節儉消費與攀比消費、過度消費之間糅合混雜,包括一些商家、銀行、信貸機構充斥其間,整個社會消費群體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差異化消費,勢必影響著中職學生的消費觀。
1.2 家庭背景的差異
家庭背景的差異可分為硬件差異和軟件差異。硬件差異是指家庭整體收入的不同,富裕家庭對于消費自然走在前列,消費額度較高;中產和小康家庭一般崇尚合理消費;一般家庭及相對貧困家庭通常以節儉消費為主。軟件差異涵蓋了家庭成員的消費觀念、教育程度、年齡結構、文化認知等,家庭成員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理性消費的認知度越強,反之亦然。硬件和軟件差異下的原生家庭對中職學生差異消費觀的形成是不言而喻的。
1.3 個人心理的不同
所謂“花開百種各有不同,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喜好和消費習慣。個人心理原因造成的不同消費觀念大致可以分為科學理性、務實合理、虛榮攀比、從眾跟風、標新立異。中職學生大多心智還不成熟,偏偏又向往成年生活,極度希望被社會認可,很容易受到不同消費心理的影響,容易在生活上、著裝上、消費上過度“包裝”自己。
2? 差異消費觀對中職學生多方面的影響
消費是社會經濟必不可少的環節,正確的消費觀對個人、家庭乃至全社會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成長中的中職學生來講更是如此。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合理消費、健康環保、勤儉節約這些都是當代中職學生應當恪守的正確消費觀念,做好這些正確的消費觀對中職學生們的家庭、身體、心理、學習都具有積極意義。膜拜虛榮攀比、盲目跟風、過度消費、及時享樂等不良的消費觀,對廣大中職學生來講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最終只會害人害己,對社會、家庭、個人等都起到“負能量”作用。
2.1 對社會的影響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技術類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占據很大的比重,中職學生們正是這支人才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的健康發展關系到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有益于學生身體健康、體魄強健,有益于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全社會傳遞正能量,而錯誤的消費觀會讓其變得虛榮享樂、不思進取,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將形成負面影響。
2.2 對家庭的影響
不論怎樣的家庭,要獲得財富都是要通過家庭成員不斷地勞動才能取得的。“一針一線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1]。”只有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正確消費觀才能讓廣大中職學生們更加理解父輩工作的辛勞,更加珍惜現有的時光和財物,更有利于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和體諒,增進家庭情感。反之,錯誤的消費觀導致中職學生過度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不僅無法體會父母的辛勞和付出,反而會對父母怨聲載道,對家庭情感造成嚴重傷害,增加家庭負擔。
2.3 對身心的影響
中職學生正值生理和心理成長發育的青春期,中職教師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思想引領、價值導向,這對于學生在日益復雜的消費浪潮中形成正確的三觀至關重要。反之,若一味地追求高端的消費,盲目崇拜外表的光鮮亮麗,忽略精神追求與心理健康,勢必對其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最終只會淪為貪慕虛榮、毫無主見、碌碌無為的人。
2.4 對學業的影響
中職學生是學生中的一份子,主要精力是學習,中職院校也是培養國家技術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必須擁有優秀的學術沉淀和良好的學風、校風。正確的消費觀可以讓學生將重心放到學習用品、專業書籍、課外資料等消費上,更加注重學習成績,引導學生們在學習上不斷競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摒棄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攀比消費,反之,錯誤的消費觀的擴散,必然會導致校風學風的敗壞和學業成績的下降。
3? 差異消費觀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職學生的健康教育
3.1 夯實德育教育,引導正確三觀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對三觀的認識尚不成熟,形成的三觀也未必正確,教師成為引導中職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人物,德育教育在培育學生養成正確三觀的過程中不可或缺。夯實德育教育并非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也”,而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導行”,是新時代教師的情操素養,是事業心、責任心、良心和愛心的集中體現,既涵蓋了教育說服、情感陶冶、實踐鍛煉、榜樣模仿的教育過程,也彰顯了教書育人、以身作則、無私奉獻的園丁風采。
中職院校可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學工作體系,積極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對學生實施切實有效的德育滲透,樹立正確三觀。中職校園應重視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的相互銜接,建立“以市場為依托、以就業為導向”的德育教育體制,實現健康校園文化與主流社會消費的有機融合,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進而夯實正確三觀。
3.2 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心理疏導
中職教師應不斷創新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扎實鉆研教材,潛心探討教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開展職業道德實訓,實現中職學生與具體職業道德行為的零距離接觸,以深化正確的職業道德素養,樹立中職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念,摒棄攀比虛榮享樂主義。
消費觀念的形成基于我們對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認識、了解和領悟,并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完善。中職學生在之前的學習與生活上已經有了三觀的雛形,由于比大專生和本科生的學歷級別低,部分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極端心理,將會扭曲正確消費觀。教師要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之余,重視對此類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危機干預,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的品行,了解學生的家庭,關愛學生的心理。中職教師通過挖掘典型案例,潛移默化地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不同消費觀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法,既嚴格要求,又區別對待。
3.3 倡導理性消費,傳遞時代精神
從經濟學角度看,過度節約消費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個人角度看,過于節儉也容易讓人產生自卑感,缺少幸福感的心理問題。反之,攀比消費觀是中職學生對其他人的消費行為感到心理不平衡,還不“認輸”而產生的觀念。中職教師應引導中職學生建立合理的消費觀念,教育學生正視原生家境的經濟現狀,引導正確的消費行為,倡導理性的消費觀念。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的傳承、價值的引領與心靈的充實,中職應用技術性人才已成為國家技術人才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合理的消費必不可少,但消費之余應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專業技能的學習中去,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為傳遞時代精神做出表率。
參考文獻
[1] 馬文剛.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視角下的新時期高中生艱苦奮斗精神培育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