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傳統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涵蓋修身養性、家國情懷、治國安邦、平定天下、人際交往、學習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體現。傳統文化元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之一,為新時代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想指引,新時代社會各界應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力度,讓傳統文化元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 時代價值? 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231-02
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優秀文化,這種傳承不斷的傳統文化元素是我國、中華民族的靈魂與精神之一,也是我國一筆寶貴的無形財富,在任何時代都散發出不朽的光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的階段中,傳統文化元素依然是實現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實踐中,傳統文化元素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就為實現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傳統文化元素時代價值的具體體現
傳統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涵蓋修身養性、家國情懷、治國安邦、平定天下、人際交往、學習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體現。新時代傳統文化元素依然具有時代價值。
1.1 傳統文化元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之一
從本質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愛國、敬業、奉獻、公平、公正、正義等文化特性,這些文化特性是數千年優秀人物的言行、所作所為的集體結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化特性是相吻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傳統文化的文化特性所進行的時代概括與高度總結。比如,在愛國領域,有蘇武孤身一人在邊疆牧羊數十年不忘祖國,有文天祥舍生取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為國獻身,有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以及為了民族利益而不顧自身安危“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林則徐等;在誠信友善領域,傳統文化元素有“禮義廉恥、仁義之心”的精神;在公平公正領域,傳統文化元素有“天下為公、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等等。故此,傳統文化元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文化基因,伴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揚光大,傳統文化元素也在新時代閃耀出新的時代光芒。
1.2 傳統文化元素為新時代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想指引
新時代我國各項政策的制定,一切都是為了人民,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基礎,堅持群眾路線,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各項工作。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制定經濟發展政策的一項依據,就可以從傳統文化元素中得到借鑒,傳統文化元素為新時代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想指引。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傳統文化元素沉淀在歷史進程中,給新時代提供了制定政策的大量啟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就要求政策的制定必須以人民為中心,當權者不能先于人民群眾而享樂享受,只有讓人民滿意、讓人民豐衣足食才是政策制定的出發點。
1.3 傳統文化元素是實現文化自信的文化基礎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4個自信;十九大會議上,4個自信再次得以強調。其中,文化自信就是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與道路自信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國應重視文化建設,繁榮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實現文化強國,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持久的活力。新時代文化自信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在堅持馬列主義思想指導下,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兼容并包的文化體系,其中傳統文化元素就是重要的一項內容。從遠古時期的神話文化、到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從秦漢時期的文賦到魏晉南北朝的散文和樂府,從唐詩到宋詞,從元曲到明清的話本文言文小說等,這種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的傳統文化元素就是我國實現文化自信的文化基礎。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文明文化從未間斷的一個國家,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成果讓世界其他國家嘆為觀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對于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再認識、再發現、再挖掘的結果。
1.4 傳統文化元素是實現中國夢的文化支撐
中國夢的實現、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是數代中國人的夢想,對我國人民而言,中國夢不單單是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實現人民物質生活的高度富裕,更是精神文明的高度發達、不斷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中國夢的順利實現,除了經濟發展外,還應重視文化傳承、文化發展與文化創新,其中,傳統文化元素就為中國夢的順利實現提供了文化支撐。傳統文化元素蘊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敢于創新勇攀高峰的意識,在新時代依然能夠激勵我國人民為了偉大夢想的實現而不停奮斗,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為了中國夢的順利實現而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2? 傳統文化元素時代性開發利用的具體措施
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時代性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有效開發利用,社會各界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有益元素,重視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讓傳統文化元素再次煥發出永恒的當代價值,讓傳統文化元素成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文化繁榮的有力支撐。
2.1 加大對傳統文化元素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力度
傳統文化元素具有雅俗共賞的特征,在新時代,人民群眾依舊喜歡傳統文化元素,不論是學富五車的知識分子,還是普通人民大眾,不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活力四射的中青年群體,甚至是朝氣蓬勃的兒童群體,都能在傳統文化元素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環節,或者是朗誦古典詩詞、或者是看古裝電視劇、或者是閱讀古典小說等。這些社會文化現象及其背后的共同心理和傳播機制,反映了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可以從中探索傳統文化轉型的路徑,對既有文化現象加以引導,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傳統價值的當代回歸。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內容,凝練、把握、提升所蘊含的價值內核,使其具有現實的穿透力和張力,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更加強大的社會引導能力。
2.2 有效組織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展示活動
新時代我國社會各界可以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機構和文化活動的宣傳作用,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要用好館藏資源,宣傳展示傳統文化;組織引導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文化節日,并通過晚會、廟會等展覽、展示、展演形成新的文化主題活動日;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立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展示園、體驗園,并對公眾免費開放;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設立傳統文化數字體驗館和網上虛擬博物館、展示館等;綜合運用圖書、報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力量,創新達方式,豐富表達內容,并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各類文化機構和知名文化人士通過開辦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拓展傳播方式,擴大受眾群體,大力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3? 結語
總之,傳統文化元素具備永恒的時代價值,新時代社會各界可以有效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化價值,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力度,讓傳統文化元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譚旭紅,孫彥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9(2):50-53.
[2] 王宣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要強化“五個意識”[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9(1):4-8.
[3] 王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傳承發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