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光友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創新計算訓練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他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來創建生動歡快的計算情境,力求增強學生學習計算的內心體驗,逐漸轉變學生對計算的態度,使學生自覺地調動以往的經驗對情境中的問題展開計算,在此過程中有效地鍛煉學生獨立計算的能力,初步培養他們的數學計算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計算素養;有效方法
目前,大部分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地練習,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和感受,這種形式化的計算訓練阻礙了學生計算素養的有效培養和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地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運用其他資源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動歡快的計算情境,引領學生對情境中貼近現實的問題展開思索和計算,逐漸降低學生對各種計算的陌生程度,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相應的知識,掌握計算能力。
一、精心創建貼近生活的口算情境,調動學生的口算熱情
為了調動學生主動進行口算的熱情,教師可以在準確地把握當堂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運用多種資源為學生創建貼近生活的口算情境,盡可能地給學生帶來新奇的體驗,使學生自覺地聯系以往的經驗對數學問題展開一系列的口算活動,在此過程中有效地鍛煉他們的口算能力。教師一定要控制口算問題的形式,不能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熱鬧,忽略學生對口算知識的掌握,也不能盲目地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超出他們的接受程度,逐漸磨滅掉他們原本高漲的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四則運算”時,首先在課堂初始環節為學生創建了一種貼近生活的口算情境。師:“你爸爸的年齡乘5,加上10,再乘以20,然后加上媽媽的年齡,減去380是多少?”生:“3757。”通過具體問題來調動學生自身的經驗。其次,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共同探索數字的規律和特點,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的樂趣所在。師:“我猜你爸爸是39歲,你的媽媽是37歲。”教師的回答引起了學生的驚嘆。最后,通過教師的揭秘,逐漸讓學生了解到算式中的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口算熱情。
二、抓住時機滲透不同的估算策略,完善學生的估算技巧
為了不斷地完善學生所掌握的估算技巧,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抓住合適的時機向學生滲透不同的估算策略,引導學生使用估算方法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估算意識,逐步培養他們實際運用估算的能力。在實際的估算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拋出貼近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密切連接,逐漸降低學生對估算的陌生程度,使學生主動地對估算知識進行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的計算思維越來越活化,從而提高他們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首先在把握教材中知識點的前提下進行提問。師:“周末準備組織大家去滑雪,咱班有59名同學,每個人的門票是32元,那么我們帶多少錢去合適?”其次,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對問題展開了思索。甲:“59×32≈60×40=2400(元)。”乙:“59×32≈60×35=2100(元)。”丙:“59×32≈60×30=1800(元)。”最后,學生通過對三種方法的比較選出最合適的估算策略,逐漸增強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完善了他們的估算技巧。
三、筆算訓練中將算理和算法結合,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為了進一步強化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在設計筆算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算理和算法有效地結合到一起,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怎么去對一個具體問題進行計算,而且要讓學生明白計算過程中每一步的算理,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并優化自身的計算方法,有利于提高他們今后進行筆算的速度以及準確度,從而提高學生獨立計算的整體效率,增強教學的實際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首先向學生拋出具體的問題,師:“超市新進了一批床上用品,一批共有326套,一套可以賣出98元錢,這一批貨總共能賣多少錢?”并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對筆算的過程進行講解。其次,學生針對326×98這個式子展開了豎式計算,并向大家表明每一步的算理。生:“我先用6×98求出6套用品的價錢,然后用20×98求出20套用品的價錢,接著用300×98求出300套用品的價錢,最后將三個乘積相加求出來總價錢。”最后,通過學生的分析逐漸掌握了其中的算理,有利于學生總結其中的算法,從而強化他們的計算技能。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計算基礎和經驗,在把握教材內知識點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創設豐富的計算情境,不斷調動學生主動進行計算的熱情,使學生聯系以往的經驗對計算知識進行自主地構建,抓住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滲透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學生掌握多樣的估算技巧,在設計課上的筆算訓練中,一定要將算理和算法結合到一起,不斷強化學生的計算技能。
參考文獻:
[1]胡海霞.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計算素養[J].華夏教師,2014(03):76-77.
[2]厲薇.培養計算能力,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