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詞語教學,通常是老師帶領學生認讀之后,讓他們談談對詞語的初步理解,然后就進入課文內容的分析。浮光掠影的教學,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蘊,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教學目的僅僅為了“掃清閱讀障礙”。沒有獲得感性的個人涵義的詞語是不可能被主體順利調遣或正確使用的。未與學生的精神領域建立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的詞語,是心理機器旁一個孤零零的生銹了的零件,是生機勃勃的心靈之樹旁一片枯萎的葉子,是游離于學生旺盛的精神系統之外的孤獨幽靈。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將詞語融進課文的情節中,才能獲得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一、整體描述,重組詞語的語境
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呈現詞語時,不是單個出示,而是根據課文詞語的特點進行提取,使它們形成一個“整體”,并指導學生在整體把握中理解詞義。很多課文中的詞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并進行分類重組,重組后形成一個新的語境。教師引導學生讀整組詞語,進行想像、描述畫面,在整體中把握詞義。
《黃鶴樓送別》
師:聽大家讀詞語的感覺,就像讀飲料的感覺,有滋有味。一個詞語可以組成一個畫面,一個詞串可以講述一個故事,那么這些詞語能不能讀出畫面,讀出故事,甚至讀出掌聲呢?
師:我請兩個同學讀,一個讀紅色一個讀藍色,讓我們聽出故事來。
師:我是聽出了故事看到了畫面,就是沒聽到掌聲。(學生鼓掌。)
師:我讀左邊的詞語,你們讀右邊的,讀的時候,你可以讀出自己的理解。(師生合作讀詞語。)
于是,我們便欣賞到了一段由教師的引領而產生的美妙“對話”。教師一個韻味十足的“煙霧迷蒙”,帶出學生意味深長的“繁花似錦”;教師萬千柔情的“楊柳依依”,又帶出學生遐想無限的“沙鷗點點”;一個急轉直下的“俯臨長江”,帶出氣勢磅礴的“飛檐凌空”;一個飽含深情的“依依惜別”,又讓學生流出無盡悵惘的“浩浩蕩蕩”……聽師生讀詞語,像是聽兩位詩人在對話,彼此傾訴,一唱一和,有滋有味,余音裊裊。這一組詞讀過之后,學生在讀詞句時自然就會展開聯想和想象,讓書面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腦海里便有了一幅畫,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詞語的含義也在這別具匠心的“讀”中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二、語境誦讀,觸摸詞語的溫度
在詞語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教師脫離語境,就詞解詞的場景。這種單純為解詞而解詞的做法,只能將詞語教得缺乏溫度。其實,當詞語被作者當成抒發情感的工具的時候,每一個詞語都是富有溫度的。因此,在詞語教學中,筆者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創生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反復誦讀,進而用自己的心靈去觸摸詞語的溫度。
《二泉映月》
師:這篇課文的詞語比較豐富。屏幕出示: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讀這一行,有什么新發現?
生:都是寫阿炳一生的。
師:那么該怎么讀這些詞語?(師深情地范讀一遍)誰來讀,讀出詞語的情感—
師:你讀“雙目失明、賣藝度日”內心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很悲傷。
師:你一定是從阿炳的生平中了解了他的坎坷經歷,你是在同情阿炳。讀出你的感覺。
生:雙目失明 賣藝度日。
師:你讀“熱愛音樂、向往光明”內心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阿炳喜歡音樂,想看到光明。
師:是的,阿炳是一個有追求的阿炳,是不屈的阿炳!通過讀就可以把詞語內在的情感讀出來。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詞語不是單個出現的,而是整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些詞語,都和主人公阿炳的坎坷經歷有關。因此,在教學這組詞語的時候,通過范讀及兩次語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反復誦讀體會。這樣一來,整組詞語就以它們獨特的意象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讀著這些詞語,孩子們腦海里浮現出來苦難的阿炳生活中的一幕幕場景,當詞語被延展成一幅幅鮮活畫面的同時,也被賦予赤熱的情感。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通過感情讀詞,營造了氛圍,有如此教學,什么詞會沒有味兒呢?什么情會不感人呢?
三、想象品讀,追尋詞語的鮮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里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痹谠~語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讓孩子們通過想象品讀來“復活”詞語的本來面目,進而追尋詞語的亮度。教學中,教師可經常引領孩子們激活已有表象,創造新的形象,讓詞語和學生的精神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緊密,這樣,詞語也就越來越難以遺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來越強。是的,詞語只有與精神同構了,才能在主體心靈中獲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王崧舟《二泉映月》教學賞析:
師:你看,你看,在泉水當中,你看到了什么?看?。阂汇迦o影沉璧。你閉上眼睛看:一泓清泉,靜影沉璧。你看到了嗎?
生:我看到了!在靜靜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師:你從哪個詞語看到的?
生:靜影沉璧。
師:靜影沉璧指的就是?
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師:是??!你知道那個“璧”指什么?
生:璧,指……
師:哈,其實啊,你自己仔細看看這個字,我不說,你也能讀懂。靜影沉璧的“璧”下面是個什么字?
生:玉。
師:對,你猜一下,這個“璧”可能指什么?
生: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樣皎潔,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師:太好了!掌聲。老師可沒告訴你啊,是你告訴老師的,厲害!那個月亮,那樣的皎潔,那樣的清純,就像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一樣。這種感覺是如何來的?——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師:太好了。要把這八個字讀到你心里去。在你面前出現的是那緩緩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個泉水的底下,那個皎潔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樣倒影其中: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整個流程輕松自然,節奏明快。老師引導學生根據詞語聯想畫面,搜尋“感覺”,建立情感,在身臨其境中誦讀詞語,感悟詞語。一遍又一遍地讀,卻絲毫沒有重復之感,詞語的“表象”在學生頭腦中逐漸變得清晰明朗。詞語教學也能如此美妙!王老師用自己的情感、聲音、體態營造了一種忘我的氛圍,磁石一般地吸引著學生的心靈,讓他們體驗和享受語文的無窮魅力,進而獲得生命的愉悅與靈性,彰顯生命的個性與活力。這樣的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詩化語文。
一個簡單的詞語,能演繹出課堂的激情澎湃,也能營造出婉轉柔美的課堂氛圍。精彩的詞語教學,盡顯著語文教學的本色,樸實中閃耀著智慧,充溢著濃濃的語文味。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地通過詞語教學為孩子們展現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一個神奇絢爛的語文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