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晶玉 孫緒靜 潘穎
摘 要: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承擔著培養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學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培養會計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因此,應用型基礎會計課要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研究為主、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方式,尋求以培養人才為主體,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模式,打造一批雙師雙能的教師隊伍,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基礎會計課;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2-0084-02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承擔著培養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學應隨之進行相應的改變,以更好服務區域經濟。基礎會計的教學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起點,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后續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也會影響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以至于影響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擇業方向和工作的實踐能力。所以,尋求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是每位財會教師應當探索的課題。
一、應用型本科基礎會計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動因
(一)新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和技術進步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方面,給會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會計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會計工作的重點發生了變化,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因此,學校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適時調整,作為會計專業起點的基礎會計課程也應改革。
(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是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培養入職后能夠快速適應崗位需求,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畢業生。《基礎會計》是各層次學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進一步學習會計專業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為學生搭建起會計整體工作框架,使學生掌握實際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步驟和操作方法,具備會計工作各崗位所必需的核算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細致、準確、有條不紊的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目前的基礎會計課程,教材的基礎性與理論性很強,實踐性不足;基礎會計課程一般是在大一開設,學生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對課程內容理解不到位,尤其是對較為枯燥的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加之大多數教師也沒有會計從業經歷,講授的內容很難與實際相結合。形成了用人單位需求與學校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解決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教學改革,使教學為培養會計人才、為社會實踐服務。
二、應用型本科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以教師為主體講解,課程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大部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于基礎會計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仍是粉筆+黑板的板書教學,或者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以教師為主體進行講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有效的、夠用的,但是基礎會計課程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這些能完成實際會計工作的動手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通過教學要完成的目標。而上述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低、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夠
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面向社會需求調整了教學大綱,增加了實踐環節和比重,但是實際執行時依然以理論為主。表現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和考核重視理論層面,教學內容也是以理論知識的講授為主,雖然在課時的安排上增加了一定課時的實踐教學,但重視程度不夠。在課程的考核內容方面,考核更多的還是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雖然有經濟業務處理的考核,也只是要求寫出對應的會計分錄,并沒有要求填寫相應的會計憑證。雖然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等是非常重要的會計操作能力,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操作能力考核,考核的方式非常單一。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在電算化非常普及的今天,是否還應該把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這樣的教學內容作為重點。
(三)教師重視學歷和科研,忽視能力素質的提高
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了考核、提檔升級等目的,對教師的培養也是以提高學歷為主、實踐調研為輔。教師評職稱及招聘新教師,執行高學歷(諸如博士學位)優先的政策。這樣的導向造成教師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歷的提升與科研方面,對實踐教學的研究不夠。老師大多數都是博士或碩士研究生畢業就到學校進行教學工作,雖然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沒有任何的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又不愿意費精力去實踐調研,學校也沒有相應政策支持,造成老師在授課時從書本知識到書本知識,教授的課程內容脫離會計實際工作。這樣的教師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實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把人才培養目標細化,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明確每節課的理論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廣泛應用案例教學及多媒體手段。對于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的相關票據、憑證、賬簿及報表等,提倡采用實物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引導者,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教育模式。
(二)采取理論與實踐教學并行的教學方式
應用型本科的基礎會計課程內容的講授以理論夠用、實踐能力扎實為特色。因而在教學中應貫徹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方式。在課時安排上,應加大實踐課時,把實踐課時分配到相應的章節。實踐方式不宜采用期末集中進行實踐的方式,應采用靈活的方式,或者是模塊實踐方式。比如,在講解完會計憑證基本理論后,可以讓學生動手填制真實的憑證,完成該部分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對于會計賬簿與報表等內容均可采用這樣的方式。還可以采用校內仿真模擬或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實踐教學應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理論與實踐占比為6∶4;實踐的考核可以根據模塊內容進行分段考核。
(三)打造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最大程度上貼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學校應致力于提高教學人員的能力,培養一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首先,在本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聘請一些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才來學校授課。其次,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制定相應政策,提高取得雙師資格教師的待遇。支持在職的老師多學習,考取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同時,制定教師掛職鍛煉計劃,利用高校不坐班或寒暑假的時間每5年必須到企業或者相關行業機構進行掛職鍛煉,通過實踐,了解真實的會計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掌握會計實際工作的需求與變化,提升教師理論與實踐能力,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雙重考核教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莊媛.淺談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納稅,2019,(8).
[2]? 叢路陽.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經貿實踐,2018,(15).
[3]? 郝晨君.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西部教育,2017,(3).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Basic Account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l
FAN Jing-yu,SUN Xu-jing,PAN Ying
(Harbin College,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At present,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teaching should als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reform,in order to better train accounting talents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y.Therefore,the applied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focusing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seek the teaching mode of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the main body,the parallel teaching mode of theory and practice,build a group of teachers with double teachers and two abilities,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basic accounting class;reform;tal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