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天水
現階段,信息化教學作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全新教學手段,相對于傳統教學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是符合新時期教育理念的良好體現。本文通過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合理分析,進而引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 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知識內容看似孤立地分散在不同年級或單元,但是卻需要教師將這些內容加以梳理融合,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問題分析,使學生學會主動整理知識點,逐漸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知識結構。然而,在實踐當中,學生難以精準歸納總結出體系性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如果將微課融入數學教學中,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在數學教學資源網站下載優秀教學視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而且能抓住并領會知識的側重點,從而實現自身知識學習能力的提升。
2. 改善沉悶的數學課堂氛圍。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較強的基礎性學科,具有信息含量大、知識點復雜抽象、學習難度較高的特點。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成績,時常采用“題海戰術”,但這并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也使學生對本就相對枯燥復雜的數學問題失去興趣。利用微課多媒體、計算機等信息技術,將活靈活現的教學圖片、有聲有色的視頻融入數學課堂當中,不僅可扭轉傳統數學課堂氣氛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也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3. 有效拓展小學生數學眼界。
教師在通過課外知識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數學眼界的過程中,時常由于個人能力、知識面的不足導致內容單調等情況。將微課等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通過計算機、投影儀等信息設備為學生播放種類豐富的有關數學的課外視頻,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促使學生由被動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性學習。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信息技術把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過程記錄下來,其內容不僅包括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微課視頻內容精簡、時間簡短,能夠準確突出重點、難點,可以重復播放、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在構建小學數學微課課程的時候,需要加強微課和教學活動的結合,充分展現和發揮微課信息承載量大、可反復播放的優勢與特點,在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1. 利用微課復習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
數學有著邏輯性、系統性強的特點,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因此,課前對舊知的復習顯得尤為重要。課前學生可利用微課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既復習鞏固了舊知,又引發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將一個圓通過剪、拼的方法轉化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雖然圖形變了,但面積不變,而且平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與長方形越近似;然后對比分析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底(長)與高(寬)對應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徑,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當然在推導這一公式之前,需要學生回憶關于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及推導過程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相關的知識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復習喚起記憶。這樣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既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 利用微課講解較抽象的知識點。
數學知識有其較為抽象的特點,教師應合理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加強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求解三角形周長的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將兩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逐步打開,形成一條直線,使學生明白三角形的周長就是三條邊長的總和。教師可以將視頻傳送至公共網絡平臺,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學習。
3. 利用微課展示解題方法與過程。
數學習題的解題過程影響著解題的最終答案,因此,教師應合理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數學習題的解題過程與方法。例如,筆者在講解數學應用題時,出示這樣一道題:從一張長4004毫米,寬1694毫米的紙片上,剪下一個邊長盡可能大的正方形,再從剩下的紙片上剪下一個邊長盡可能大的正方形,按照上面的過程不斷地重復,最后剪得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毫米?對于這個抽象的題目,學生無所適從,因題目所需紙片太大,學生無法進行實際動手操作。故筆者就利用微課來解決。首先,筆者利用微課展示這個剪正方形紙片的過程。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在了解應用題的題意的同時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其次,簡短的動畫結束后,筆者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對應用題的思考,深刻理解此題實際上是關于“求最大公約數”的問題。第三,利用微課讓學生復習如何求最大公約數的內容,從中知道可以用列舉法、分解質因數法、短除法及輾轉相除法等方法求最大公約數,再結合前面剪正方形紙片過程的微課視頻進行小組討論,學生最后選擇用輾轉相除法來解決這道應用題。
4.利用微課拓展數學課外知識。
相對于微課教學模式而言,校園教學課堂側重于知識內容的講解,教師難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數學課外知識的拓展。而微課具備隨時隨地均可學習的優點,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觀看著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微課視頻,使學生了解數學與圖形密不可分的關系,讓學生明白空間觀察能力對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5. 利用微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微課是把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師對知識的展現進行思考,對教學技能、教學設計的使用進行合理的整合,這不僅是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對知識點把握能力的過程,更是對教師教學經驗、教學技能的考驗。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綜合考慮知識重難點在課件中的體現,字體的大小、顏色,版面的美觀等諸多因素,還要考慮教學語言的表述是否得當,能否將教學重難點表述清楚,能否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總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技能、教學素養等多方面都會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