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凱
摘 ? 要:文章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對開展新生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剖析,一方面幫助新生盡快適應高職院校新生活,另一方面為新生的教育質量管理提升提供可用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高職教育;新生教育;質量提升;對策分析
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隨著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生數量逐年增加,也給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為幫助新生盡早樹立學習目標,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學校必須要重視新生的教育質量管理,以促進新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 ? ?高職院校新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新生教育都采取軍訓教育、導學講座、引導學生熟悉校園環境等方式,但由于缺少新生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和對應的評估措施,傳統的新生教育管理手段無法滿足新生因個體差異性而衍生的各種需求,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困難,這些問題需要被重視[1]。
1.1 ?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存在差異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差異。從學制上看,高職教育只有3年,要進行各類校外實習實訓,在校時間非常緊湊,所以新生被要求盡快熟悉大學生活,并在短時間內制定學習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給新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從新生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來看,高職院校比較單一,無法落實“00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開展教育的時間短,深度不夠,無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甚至遭到學生排斥,產生倦怠情緒。從自主學習能力上來看,高職院校生源錄取分數降低,導致新生對傳統的教育不理解,對新的環境認同感較低,不能適應入校后的生活。因此,學校要在多年未變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上做研究創新,不可按照傳統走形式。
1.2 ?興奮期轉為消沉期
高職院校的新生從高中的學習重壓狀態解脫之后,對大學生活充滿向往,亟盼釋放自己的壓力。學校開展的新生教育時間緊湊,新生處于興奮時期,熟悉學校環境、認識新同學、知曉生活流程,了解各自專業,參加各類迎新社團活動,滿足了心理需求。一旦新生教育結束,學習和生活步入正軌之后,反倒造成心理落差,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進入了消沉期、迷茫困惑、方向感缺失,甚至產生退學的想法,雖然大部分新生都能夠走出困境,但還是影響了后面的學習和生活。學校應當處理好過渡銜接,帶好教育節奏,引導學生拾級上道。
1.3 ?教育形式不靈活
高職院校新生教育往往以學校單方面的灌輸為主,更強調將事項、規范和思想通過召開大會和小會,以宣講的形式傳遞給學生,雖然教育過程效率高,但是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學生了解到什么、記住了什么、將來是否可以將宣講內容真正落于實處、更好地為大學生涯服務,都有待考證。所以,在新生教育過程中,不僅要節奏適當,還要考慮形式的靈活性,多方面刺激新生的感官,讓學生印象深刻[2]。
1.4 ?教育內容單一
高職新生的教育內容往往注意強調安全、紀律、有序,力圖讓新生盡快熟悉學校環境,不能滿足新生求新、求美的需求。對新生來說,高中和大學的學習方式截然不同,由于側重點不同,高中學習階段注重的是應試教育,教師和上課地點固定,上課的桌椅和書本長期不用移動。大學更重視素質教育,上課地點不固定、課外老師不見面、課余時間自由度高、考試安排不密集,自由的學習方式符合大學的特點,通過正確引導,可以讓學生針對自身的情況個性發展。因此,學校在開展新生教育時,不僅要讓學生懂得行為規范,更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讓新生對大學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激發潛能和動力,培養學習愉悅感,早日進入角色。此外,大學新生教育缺乏規劃,教育方式籠統,階段性目標不明確也是個重要問題。
2 ? ?高職院校新生教育質量管理完善路徑探研
高職院校的新生教育和入學教育概念是不一樣的,入學教育是階段性工作,大概持續一到兩個月即結束,而新生教育是貫穿于大一全學年的,在這個階段,學校可以了解實際在新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癥結,集合相關部門,借助兄弟高職院校和社會團體找尋解決方法和思路。
2.1 ?開展新生教育質量評估工作
開展新生教育質量評估工作,應由新生自我評估、心理健康評估、素質評價3部分組成。學生自我評估是大學新生教育評估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建立新生成長評估小組,教師擔任主要指導工作,注重理論資料收集,制定計劃,引導新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新生創新協作精神,擴大社交范圍,提高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心理健康評估為學生心理教育提供參考價值,在體系構建方面,可采取理論分析法確立模型,進行大數據分析,邀請專家指導點評,進行診斷改進。同時,提高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業務水平,使用網絡工具給新生進行線上線下心理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和補救,不斷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質,確保他們順利成長。素質評價也是新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要建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結合狀態數據平臺等信息化手段開展教育管理,綜合麥可思等校外資源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習慣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2.2 ?把新生入學教育改成新生學年教育
傳統的入學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校迫切希望新生盡快轉換角色,繼而開始轉入專業文化的學習,但往往事與愿違,揠苗助長,新生雖表面看似迅速跟上了大學節奏,校方也走完了傳統的教育流程,卻無法保證新生對大學生活的積極性,不能夠完全釋放出他們的潛能。若將新生的教育分布到整一學年,將時間拉長,讓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校對整個過程擬定計劃、制定規范,分階段引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可令整個教育過程更加豐富性和厚度。
根據調研,文章認為可分幾個階段:一是基礎引導階段,包括紀律、作息、熟悉環境,可在入學教育中完成。二是欲望激發階段,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保護他們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三是情感培育階段,對新生實施情感教育,讓他們擯除叛逆,消除偏見,學會悅納自我、學會感恩親人、老師、同學、朋友,認同學校、認同專業,處理愛情,第二和第三階段可以穿插整個學年。四是學習指導階段,學習是大學生涯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學校要組織教研室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方案、課程標準,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調整以適應學生的需要,指導新生保持與院部教學進度的一致性,讓他們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方面的教育在第二學期可以重點開展。
2.3 ?將延展性教育融于模塊式教育
高職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過程,由眾多的教育模塊組成,高校依據模塊,將目標任務分解,制定教育計劃和教育要求。這種做法針對性較強,效果顯著,但存在的弊端是形成的教育模式呆板、缺乏靈活性,所以在對新生實行模塊化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延展性的教育,在確定核心內容和主導方式之后,將教育向縱橫拓展,兼顧新生的個性發展、興趣特長、思想政治氛圍等,雖這些與專業無大的關聯,效果不一定顯于當前,但這恰是潛在的需求,學生可以通過核心競爭力將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比如,某電商大鱷并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但卻在電商領域大放光芒,為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創造了不菲的財富;某當紅歌手是會計專業出生,但憑借對興趣的執著追求,通過不懈努力,在當今樂壇成就斐然,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延展性能使學生獲得多元機會發展潛能。
2.4 ?改變填鴨式的教育形式
填鴨式教育始于蘇聯,由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當時中國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只能照搬套用,中國的大多數學校沿用至今。填鴨式的教育以教育者為主體,不管效果如何,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育界有一句話:“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碧铠喪浇逃皟身椂颊既耍褪菦]有“做”這一環節。以當下新生入學教育來說,報告會、班會、參觀圖書館等活動單調且包含著學生的消極情緒,教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果在進行填鴨式教育的同時,考慮到學生的體驗度,在時間、地點等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將教育內容與可感受,與有影響力的形式有機結合,混合采用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從被動灌輸到主動接受,增強教育效果。譬如召開新老生座談會,邀請優秀老生與新生一起交流,讓新生主動思考學長為何如此出色;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組織感恩教育活動,讓新生自己感悟到情感溝通與傳遞帶來的幸福;舉行校園歌手比賽等文娛活動,提供平臺給新生,讓他們滿足自我展示的需求;組織辯論會,讓新生的思想進行碰撞,激發出對大學生活的熱情;還可以采用讓大學生寫感恩書,發展規劃書等方式等,寓教于樂,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 ? ?結語
隨著對高等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新生的教育質量管理不能一成不變,要開展大學生教育過程評估分析,教育過程中要根據新生的心理及其行為特點、信息傳播和接受方式不斷變革。新生教育不僅限于入學階段,更要貫穿到整一學年甚至更長的教育過程中去,要給被教育者提供更多的主動權,激發潛力和創造力,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張兵.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其解決途徑[J].世紀橋,2019(3):76-77.
[2]吳科旭.高等院校大學新生教育管理評估的理論與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204.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freshmens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helps the freshmen to adapt to the new lif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vides usabl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new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eshmens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