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書
【摘要】目的:對小兒靜脈滲出分級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對象選取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輸液治療的80例患兒,根據入院治療的前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前40例為對比組,后40例為研究組,對比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研究組實施靜脈滲出分級護理,比較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50%)明顯要低于對比組(17.50%),P<0.05。結論:對患兒實施靜脈滲出分級護理進行干預,可以將護理質量提高,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小兒靜脈滲出;分級護理;應用效果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在兒科中使用較為廣泛,其特點為療效顯著、起效快,而靜脈輸液滲出則是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小兒的血管未發育完全,過于細小,使穿刺難度加大,而患兒因不適導致哭鬧、好動,使靜脈輸液滲出的發生幾率增加。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輸液治療的8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小兒靜脈滲出分級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先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輸液治療的80例患兒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治療的前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前40例為對比組,后40例為研究組,對比組中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21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7歲,平均年齡(435±1.31)歲,上呼吸道感染12例,高熱8例、肺炎7例,腹瀉13例;研究組中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22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8歲,平均年齡(5.23±1.46)歲,上呼吸道感染14例,高熱6例、肺炎8例,腹瀉12例,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有血液系統疾病、對本次使用藥物過敏、患有皮疹、精神異常或靜脈損傷的患兒。兩組一般資料差距較小,可比,P>0.05。
1.2方法 對比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包括:固定針頭以及針管,防止其出現堵塞。脫落、藥液滲出等情況,調整合適的輸液速度。
研究組實施靜脈滲出分級護理,主要內容有:①成立小組:成立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護理骨干組成的管理小組,對患兒輸液治療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詳細記錄患兒的疾病資料、注射部位、滲出情況等,并根據患兒的疾病特點,找到導致輸液滲出的危險因素,制定措施,參照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滲出標準,對靜脈滲出情況進行分級,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Ⅰ級:水腫直徑小于3厘米,皮膚泛白、發涼,伴或不伴有疼痛;Ⅱ級:水腫直徑大于3厘米,小于15厘米,皮膚發涼,伴或不伴有疼痛;Ⅲ級:水腫范圍最小直徑大于15cm,皮膚發涼,輕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Ⅳ級:局部嚴重水腫,手指活動受限,血液循環障礙,皮膚發白,半透明狀,皮膚緊繃,有滲出,皮膚變色,有瘀斑、腫脹,水腫范圍最小值徑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腫,循環障礙,輕到中等成度的疼痛,或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發皰劑或刺激性的液體滲出。分析靜脈滲出的主要原因,制定發生液體滲漏后的處理方法,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增強其相關知識。②完善輸液制度:在輸液前需做藥物過敏試驗必須進行皮試,患兒無不良反應后才可用藥,嚴格執行“四查十對”,防止發生差錯。輸液期間嚴格按規定巡視患兒輸液情況,發生靜脈滲出后立即拔針,按靜脈滲出分級給予不同的處理方法,根據滲出藥物不同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如冷敷或熱敷等,如是高滲性藥物、血管緊張劑、發皰劑等滲漏要及時給予相應藥物處理,并對患兒采取緊急措施,緩解患兒的不良癥狀,而后查找引起滲出的原因,檢查血管情況,另選合適部位進行穿刺,觀察留置針的使用時間和輸液肢體局部情況,預防下次滲漏發生。③安全教育:患兒年齡小無法配合,需加強要對家屬進行安全教育,為其講解靜脈輸液時要注意與配合的事項,在穿刺之前要安撫患兒情緒,轉移患兒注意力,配合護理人員穿刺。在輸液期間配合防止患兒亂動亂跑,保護穿刺部位并對輸液肢體密切觀察,發現輸液不暢及時尋求護理人員幫助。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進行護理時風險事件發生情況,主要包括液體滲漏、血管損傷等。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軟件25.0版本分析與統計本次研究數據,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以率(n%)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
研究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50%)明顯要低于對比組(17.50%),p<0.05,見表1。
兒童患者的各組織器官皆未發育完全,靜脈血管細小且壁管薄弱,且對輸液穿刺有恐懼心理,在進行輸液治療時哭鬧不安,不能很好的配合,容易造成靜脈滲液、靜脈針穿刺傷、腫痛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患兒痛苦,甚至造成患兒傷害,造成護患糾紛,需要優質高效的護理來進行干預,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2.50%)明顯要低于對比組(17.50%),P<0.05。其結果表明,在患兒進行輸液治療時,實施靜脈滲出分級護理,其效果顯著,是因為分級護理通過規范輸液制度,對出現靜脈滲出的原因進行分析,對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對其進行考核,并對輸液治療的過程護理改進,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提高護士對滲出分級的判斷和處理能力,使護士在面對各級不同滲出情況時,能夠準確選擇護理措施,做到緩解患兒的痛苦,提高家長的配合度,使整個治療護理過程得以順利進行,患兒和家屬的治療依從性提高。通過對家屬的安全教育,讓家屬了解操作流程與發生風險事件的原因,能夠減少護患糾紛的出現。
綜上所述,對患兒實施靜脈滲出分級護理進行干預,可以將護理質量提高,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