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文化館的數字化進程逐漸加快,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當前快速變革的時代,傳統文化館的弊端逐漸顯現,存在服務手段單一落后,文化影響范圍小,影響力度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文化館的發展,使其無法適應當前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所以,推進數字文化館建設非常重要。本文就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路徑進行探究,為數字文化館的發展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 數字 文化館 建設 創新
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中,創新是關鍵。數字文化館不僅僅是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在文化宣傳形式和運行理念上要區別于傳統的文化館,要以全新的姿態發揮自身的社會職能。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中,科技手段和先進的設備是文化館建設的基礎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先進的創新理念進行支持,完成對文化館的全面改造,使其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和人民的需求。
一、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意義
(一)促進信息文化的交流傳播
在文化的傳播和信息的交流過程中,傳統的文化館通常采用展示原件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限制了文化傳播的規模,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重要的是沒有達到理想的文化宣傳效果。通過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將文化產品的原件轉換為數據信息,能夠同時共享給所有人,不僅提高了傳播的效率,同時也使人們更加直觀地接觸到文化信息,達到文化宣傳的目的。不僅如此,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文化館文化傳播體系,能夠使進入網絡內的所有人進行資源共享,在使用資源的同時可以通過交流和互動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傳播的效果。
(二)滿足社會文化需求
當前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匱乏,傳統的文化館由于效率和內容的限制,導致無法完成相應的文化任務。數字文化館的出現不僅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還增加了文化的凝聚力。在數字文化館的網絡平臺上,不僅僅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效率,同時還促進文化之間的競爭。[1]通過不斷的碰撞和融合,完成文化內涵的提升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服務公眾,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
(三)拓展信息資源共享的途徑
數字文化館的建立,不僅僅是文化館的優化和改革,同時也是文化館網絡體系的建立,通過文化館的數字改革,文化館之間形成了有機聯動。不僅能夠提高文化傳播的范圍,同時可以在不同的文化館之間互通有無,完成自身的取長補短工作,提高文化傳播的完整性。不僅如此,由于信息資源的共享,使文化館的服務功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們可以通過數字文化館獲得更多更豐富的內容,不但有效利用資源,還能夠實現公眾服務的便捷化。
二、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策略
(一)信息資源管理的創新
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中,創新是其區別于傳統文化的關鍵。不論是傳統的文化館還是數字文化館,目的都是完成對公眾的文化知識傳播。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這一工作,就需要文化館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對文化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傳統文化館資源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以物理方式存在,例如書籍和文化產品實體,不但占用空間,同時還不利于保存。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中,將物質的文化資源轉換為信息數據,通過文化館的網絡存儲起來。不但結余了空間,在管理過程中也更加方便。[2]數字文化館在信息資源的管理過程中,不但可以創新管理方法,同時可以實現不同資源的多種形式組合,使其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
(二)管理機制的創新
數字文化館不僅擔負著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同時也要對先進文化進行傳播,信息技術的應用正是最佳的傳播方式。文化館的管理人員只有組織好文化館的各項工作,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所以,管理人員的理念思路要創新,文化館不但是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也是社會的服務者,要以提高服務作為管理理念,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從而達到更好的文宣效果。
(三)文化館活動措施的完善
不同的數字文化館應該具備獨有的特色,數字化的改革不應將文化館本身的特色抹除,使其成為標準化生產的產物。文化館要結合自身的資源結構和所在區域的文化背景,策劃組織具有特色的文化宣傳活動,通過與眾不同的文宣形式獲得公眾的喜愛,從而增加公眾對文化知識獲取的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文化知識的傳播工作。[3]
三、結語
總之,在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創新之路中,首先要符合當前時代的大環境。其次,就是完成自身資源的構架和場館的管理工作,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最后,文化館的內容形式要別具一格,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也是不同地區文化館的靈魂所在,是更好發揮文宣工作的核心。
參考文獻:
[1]趙丹.新時期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進路[J].北方文學(下旬),2017(06).
[2]吳鏡晶.淺談數字文化館在民俗文化發展建設中的運用——以蓮都區數字文化館為例[J].大眾文藝,2018(01).
[3]趙揚帆.議數字化服務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館建設[J].祖國,2017(08).
(作者簡介:張婷,女,大專,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館,中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