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媚
【摘要】? 作為漢語言中的瑰寶之一,成語結(jié)構(gòu)嚴謹,意蘊精辟,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幾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小學語文教師以成語為窗口,可以向?qū)W生多維度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他們充分體會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筆者以小學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多年一線實踐經(jīng)驗,詳細闡述成語積累與運用的教學策略,以期充分發(fā)揮成語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中年級 成語 積累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099-02
數(shù)千年的文化沉淀,我國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成語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結(jié)構(gòu)嚴謹、意蘊精辟等特點成為漢語言中的瑰寶。在當前的義務教育中,考慮到小學中年級學生認字水平、理解力等相對不高,對成語教學重視度有所缺乏,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小學生而言,成語學習面臨地最大問題就是成語的積累和運用。對此,教師成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高效積累并合理運用成語,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成語知識的能力。
一、如何有效積累成語
(一)在生字學習中積累成語
小學中年級學生識字水平有限,教師通常會花費較多時間來進行生字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成語教學元素,在教習生字時引入成語,既能夠增加學生對生字的理解程度,又能夠?qū)W習到成語,在雙重識記手段的推動下更容易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生字蝶、舞、裝時可以順便積累學習成語“莊生夢蝶”、“翩翩起舞”、“裝模作樣”,這樣教師在生字教學中穿插著講述與之相對應的成語,并引申出成語故事,避免了學生的識字過程過于枯燥乏味,增加了他們的學習樂趣,同時也能夠充分調(diào)動三、四年級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讓識字學習和成語積累更加的生動有趣。
(二)在故事中積累成語
成語很多都是從各種故事中國延續(xù)而來的,中年級小學生正處于喜歡聽故事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歷史,積累成語。首先,教師在挑選故事時要結(jié)合中年級小學生的學齡和學情特點,盡量挑選語義簡單、情節(jié)清晰且短小精悍的成語故事,同時還要保證故事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到成語學習的樂趣。
在學習故事之前,教師需要首先給學生設(shè)定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在講解《毛遂自薦》的故事書,教師在講述故事之前就告知學生需要找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并能夠復述情節(jié),接下來教師先聲情并茂地講解這個故事,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事先的提問意義回答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回答與復述中基本了解他們對故事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已經(jīng)了解成語的深層含義。通過定期的故事學習激發(fā)學生對成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去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同時,隨著這種成語故事學習機會逐漸增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上臺講解故事,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促進學生成語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游戲中積累成語
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自制力差等問題,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盡可能讓成語積累教學具有趣味性。采用游戲的方式教學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針對三四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常用的成語積累游戲有:成語接龍、成語填空、成語搶答等。
第一,成語接龍。成語接龍就是由教師出一個龍頭字,然后以這個字起頭說一個成語,學生再以這個成語的字尾往下接,為了降低接龍難度,前后兩個相接成語的字可以是同音字。成語接龍是對學生成語儲備量的考察,既能夠檢查學生識記成語的熟練程度,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成語接龍帶來的自信和快感,從而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成語積累學習。第二,成語填空。成語填空游戲相對簡單,由教師給出一個不完整的成語,學生補充成語中所缺的字,組成一個完整的成語。為了增加成語填空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實現(xiàn)將成語按照一定的特征進行分類,比如填寫人體部位,出人(頭)地、畫龍點(睛)、一(目)了然;填寫省會名稱,連接形成兩個成語,地北天(南寧)缺毋濫、不謀而(合肥)頭大耳、源遠流(長春)風化雨。第三,成語搶答。由教師說出成語的意思,學生舉手搶答,比如,教師說“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經(jīng)典。后來形容態(tài)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學生對答相應的成語(一本正經(jīng))。成語搶答相對于前面兩個游戲難度稍增,是對成語的釋義的考察,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準確記憶成語,還要牢記成語的意思。
(四)在誦讀中積累成語
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手段,通過吟誦更有助于學生體會其中的內(nèi)涵。成語多為四字格的形式,平仄相對,讀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朗朗上口。有聲母相同的雙音詞,如“猶豫不決”、“琳瑯滿目”、“玲瓏剔透”;有韻母相同的疊韻詞,如“浮想聯(lián)翩”、“伶仃孤苦”、“冠冕堂皇”;有聲母、韻母都相同的疊音詞,如“楊柳依依”、“沾沾自喜”、“井井有條”等等。
在小學語文課本“讀讀背背”環(huán)節(jié)中放置了部分與本單元相關(guān)的成語,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成語誦讀和積累已經(jīng)引起較高的重視,教師更需要要注意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其中的感情和韻味,如此才有助于他們真正正確理解成語。
二、如何有效的運用成語
(一)在閱讀中運用成語
小學階段對閱讀的基本要求包含:理解文章重要的字、詞、句含義;整合文章信息,歸納總結(jié)要點;并對文章的語言、表達技巧等進行鑒賞分析。成語言簡意賅,包羅萬象,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如果使用恰當,可以以簡練的語言達成精準的表達效果。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成語積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用成語概括總結(jié)文章的要點。通過使用一個或者成語來精煉概括文章主旨,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深入、清晰的梳理閱讀內(nèi)容,加深其學習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成語的了解程度,提高他們對于成語的熟練運用程度。
(二)在寫作中運用成語
對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新的教學大綱提出了更多要求,如學生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等。成語寓意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能夠為小學生寫作提供良好的寫作素材,學生可以根據(jù)成語故事進行擴寫,也可以將成語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增強自己的文章內(nèi)涵,這樣既能靈活運用成語,也同步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成語擴寫,成語都是經(jīng)歷歲月沉淀形成的,有些來源于歷史故事,有些出自于文學典籍,內(nèi)容廣泛,含義豐富,通過成語擴寫有助于加強小學生對成語含義的理解,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引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成語,不僅能夠強化小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而且可以豐富作文的語言,讓學生的作文更加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性,提升其作文水平。
三、結(jié)語
三、四年級是小學生積累和學習成語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語文教師要采取符合中年級小學生學齡、學情特點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積累成語、運用成語。在生字學習、故事、游戲和誦讀中積累成語,再將積累的成語理解、內(nèi)化,在閱讀和寫作中有效運用。如此,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語蘊含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推動漢語言文化地有效傳承和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孫軍.小學語文教材練習中的成語聯(lián)系及其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18(24).
[2]李可聞.小學語文中的成語教學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