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芝
摘 要:教師的愛能打開學生的心扉,溫暖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轉化,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在留守兒童的教育轉化過程中,教師要持之以恒,盡心盡力,毫不懈怠,要耐心細致地做工作。教師用一顆真心去愛撫學生受傷的疤痕,能在其心里燃起希望的火種。
關鍵詞:愛心;耐心;真心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0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29-01
一、愛心融化
教師的愛像一股清泉流進學生的心田,能打開學生的心扉,溫暖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轉化,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留守兒童小良,與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患有癲癇病,上課時,小良突然暈倒在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同學們束手無策。筆者稍作鎮定,用力扶起他,拿手帕擦掉他口角的白沫,又拿來白開水喂,小良才慢慢蘇醒過來。小良因此很自卑,性格越來越孤僻,發病次數也越來越多。怎樣才能使小良振作起來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唯有讓小良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愛,才能讓他煥發精神,重新擁有學習的動力。筆者試圖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思想。筆者有意安排描寫身殘志堅的形象的文學作品讓他閱讀,給他講海倫·凱勒的成長歷程,并經常在他的作業本里留下鼓勵的批語,樹蔭下有我們一起談心的身影。小良逐漸走出了陰影,露出了笑容。
二、耐心教化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次傾心地交談,他全不理睬;一次暴風驟雨式的批評,他不屑一顧;同樣的錯誤他屢教不改。因此,在留守兒童的教育轉化過程中,教師要持之以恒。對問題留守兒童抱有堅定的信心,相信一定能把他們教育好。小強的爸媽長年在外,他跟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生性叛逆,不服管教,常惹是生非。一次,他跟別人打賭,竟爬上高高的樹梢去掏鳥窩,差點摔下來。筆者找他談話:“能爬樹,膽真夠大。”“我還能在樹枝上走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那老師交給你一個任務,能完成好嗎?”“什么事情能難住我?”小強滿不在乎地回答。“當一個星期的紀律委員,管好班里的紀律。”“這個我可不敢。”“膽小鬼!”我故意激他。“誰說我是膽小鬼,干就干!”在以后的一個星期里,小強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不僅管好了自己,還抓好了班里的紀律,成了教師的得力助手。筆者認為小強已經教育好了,正為自己的計策成功實施暗自高興時,沒想到昔日的搗蛋大王又回來了。在與同學的爭吵中,他居然把別人的牙齒打掉了。筆者深知,教師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冷靜,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筆者沒有責罵他,沒有用異樣的眼光對待他,而是與他促膝談心,以飽滿的熱情引導他認識自身的缺點,以慈母般的愛感化他。慢慢地,在教師的耐心教育下,在師愛的感化中,小強由“調皮王”轉化成“乖乖兔”。
三、真心感化
教師以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以真情去溫暖學生,愛撫留守兒童曾經受傷的疤痕,能在學生心里燃起希望的火種,激起美麗的浪花。小慧寄養在叔叔家,嬸嬸有精神病,沒有人關心她。她體弱多病,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自暴自棄。她天天遲到,教師也批評不得,一批評,她就與教師頂撞;同學說不得,一說她就與同學爭吵。在一個嚴寒的冬天里,已經上課20分鐘了,小慧的座位上還是空的。她又到哪里去了呢?班里又因為她而扣分。一直到下課她才來,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臉凍得發紫,真是個可憐的孩子,肯定是嬸嬸精神病又發作了。筆者讓她進辦公室烤火,拿來棉衣給她穿,又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給她吃。她一邊吃,一邊講她的心里話:“我好想有個溫暖的家,好想爸媽回來,再也不想待在叔叔家。”筆者緊緊地摟著小慧,真誠地說:“老師會關心你的,同學們會幫助你的。”并且給她講“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激勵她愈是條件艱苦愈要發奮學習,用“梅花香自苦寒來”勉勵她正確面對苦難,揚起風帆,奮勇前進。之后,筆者又與小慧的父母取得聯系,告訴他們小慧目前的狀況。沒多久,小慧的媽媽就回家了。從此,小慧臉上的笑容多了,自信也多了,受傷的心靈得到了修復,一個可愛的學生出現在班里。
師愛是天梯,能把學生送上九重天;師愛是渡輪,能讓學生乘風破浪到達彼岸;師愛是燈塔,能幫助學生從迷茫中走出迎接嶄新的紅日!
參考文獻:
[1]馬宋.在探索中前進[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11(4):4.
[2]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