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
摘 要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有效傳遞上市公司的財務、經營信息,為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的依據。但財務造假是A股老大難問題,減少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規(guī)范資本市場發(fā)展秩序的有效途徑。基于此背景,本文通過研究近年財務造假的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手段及識別方式。基于財務舞弊三角理論,從公司治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外部監(jiān)管方面提出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治理的措施,以期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 上市公司 財務造假 治理
2017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了29份涉及財務造假行為的處罰書,接近2016年的兩倍。2018年證監(jiān)會發(fā)布了11份涉及財務造假行為的處罰書。2019年更是刷新了歷年財務造假紀錄,康美藥業(yè)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調整累計約300億元。康得新涉嫌在4年間共虛增利潤119億元,成為A股史上最大的造假案。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日趨嚴重,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秩序,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造成極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研究如何識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以及治理財務造假有重要的意義。
一、財務造假的基本理論
財務造假也稱財務報表舞弊、利潤操縱,舞弊性盈余管理,財務報表造假,其特征是有意識的行為,行為表現為違法違紀,手段具有欺騙性,目的是謀取非法利益,為小團體或個人謀取私利。
財務造假的基本理論是舞弊三角理論,由美國反舞弊專家W.Steven Albrecht提出。他認為,舞弊行為發(fā)生需要有動機或壓力、機會和合理化借口三大因素。動機或壓力是根本原因,壓力是人們因欲望、需求而產生的心理負擔。機會是必要條件,指的是某種行為的適合條件或環(huán)境。借口是重要條件,即某種行為的合理化理由,取決于人的道德取向。以雅百特為例,財務造假的壓力是對賭協議,其財務造假機會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企業(y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境外貿易活動規(guī)模愈發(fā)龐大,境外資產、項目監(jiān)管難,審計也存在真空,難以實地調研。在舞弊壓力和機會下,管理層不端正的態(tài)度轉化為舞弊的借口,偽造巴基斯坦政要信函,虛構跨境項目進行財務造假。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識別及動因
上市公司通常采用操縱利潤,虛構交易,股改或重組時利用資產、負債估值,“大洗澡”等方式進行財務造假。這些造假手段可通過財務分析、企業(yè)基本情況分析、調查研究等方法加以識別。
(一)操縱利潤的識別及分析
操縱利潤是企業(yè)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虧損掛賬等手段實現財務造假。對于其提前確認收入,可用財務分析來識別,關注回款進度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項目余下部分收入確認進度。2018年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因3個項目提前確認收入,財務造假被證監(jiān)會查實。2016—2017年,3個項目累計確認銷售收入4.8億元,實際回款7453萬元,累計凈利潤3.3億元,累計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3.7億元;3個項目在2018年收入確認均為0。收入和回款進度不一致,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相關,3個項目均不具備連續(xù)性,財務造假明顯。長園和鷹財務造假動機是2016—2017年的業(yè)績對賭協議,其造假機會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根據合同完工進度確認收入,合同完工進度的計量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二)虛構交易的識別及分析
虛構交易就是虛構企業(yè)交易信息。對此類造假可以采用財務報表分析法,從報表中找出矛盾之處進行識別。虛增交易增加收入,必然會影響貨幣資金。貨幣資金造假是最不好做實的,不會產生真正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入。康得新2015—2018年通過虛構銷售業(yè)務虛增營業(yè)收入,虛構采購、生產、研發(fā)費用、產品運輸,虛增成本、費用,虛增利潤119億元。康得新2017年年底貨幣資金為185億元,理財收入僅為3054萬元,大資大貸,貨幣資金真實性存疑。其造假動機是連續(xù)4年凈利潤為負,有被退市的威脅。造假機會是企業(yè)內部控制缺失,有預謀地進行造假,中介機構監(jiān)管不嚴,連續(xù)5年均為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前四年均出具了無保留審計報告。
(三)利用資產、負債估值造假的識別及分析
企業(yè)股改或重組時,往往傾向于高估資產,以獲取更多股權。常采取高估資產,虛構交易和利潤,低估負債,將負債藏于企業(yè),對或有負債不進行披露。識別此類造假可以從被收購方收購前企業(yè)的基本情況及財務分析著手。寧波東力收購年富供應鏈,年富供應鏈隱瞞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多家海外關聯企業(yè),大肆進行財務造假,提高估值,騙取公司股份及現金對價21.6億元,增資款2億元,誘騙公司為之擔保15億元。并購前,年富供應鏈連續(xù)幾次密集性增資,寧波東力實控人突擊入股被并購方,出資占比為5%。前三年每年94%以上的資產負債率,收購前一年,應收賬款資產占比達55%、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由2016年的3.2億元變?yōu)樨?0億元,與增長較快的凈利潤差異在逐步擴大。其財務造假動機是為了粉飾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獲取高估值。其財務造假機會是寧波東力與年富供應鏈收購存在關聯,內控不嚴,境外貿易活動項目監(jiān)管難,審計調研不到位。
(四)利用“大洗澡”造假的識別及分析
典型做法是將壞賬、存貨積壓、長期投資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和待處理固定資產、商譽等所謂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以便卸掉包袱,為未來會計期間實現盈利拓展空間。獐子島財務造假是通過一篇走訪報告揭開的,因其海底養(yǎng)殖,受海洋環(huán)境影響較大,盤點調查取證比較困難。2018年初通過現場走訪了解到:第一,獐子島很多扇貝幼苗里面只有沙子,沒有貝肉;第二,獐子島披露此次扇貝異常的原因,海水溫度異常,扇貝越來越瘦,長期饑餓,最后誘發(fā)死亡。但相關部門已及時向當地政府和養(yǎng)殖企業(yè)發(fā)出了水溫異常預警,鄰近養(yǎng)殖企業(yè)接到預警后提前采收了蝦夷扇貝,避免了損失。
獐子島利用“扇貝門”做足了洗大澡的戲。2019年經證監(jiān)會查實,獐子島2016年虛增利潤1.3億元,2017年虛減利潤2.78億元。其財務造假動機是公司連續(xù)3年實際利潤為負,存在被ST的威脅。其造假機會是公司內控機制不健全,如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兼任總經理,“兩權合一”的公司治理結構破壞了董事會和經理層制衡機制,董事會對經理層的監(jiān)督成了擺設。
三、財務造假治理措施
治理財務造假,要考慮如何抑制財務造假動機、減少財務造假機會,抵制財務造假合理化借口,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完善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
首先建立“三會一層”治理結構,該結構是每個上市公司都必須完成的組織架構,減少“三會一層”人員的重疊,職權清晰劃分,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具體有如下措施:第一,內部控制中建立反造假機制,重點領域包括未經授權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業(yè)資產,謀取不當利益;在財務會計報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等;董監(jiān)高濫用職權;相關機構或人員串通造假。為確保反造假工作落到實處,應當建立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并應當及時傳達至全體員工。第二,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進行內部審計,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對于發(fā)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加以改進,保證內控的有效實施。將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重大內部控制缺陷及時匯報給相關職能部門。
其次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對相關觸發(fā)披露機制的業(yè)務或事件進行真實、準確、全面、及時、充分的信息披露。
最后,發(fā)揮利益相關者的治理作用。采取員工持股的股權激勵措施,確保職工監(jiān)事在監(jiān)事會發(fā)揮作用;獨立董事堅持其獨立性,真實地向各方利益者傳達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小股東持有話語權,平等地被對待。
上市公司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合理對待經營中面臨的壓力,平衡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自身抑制財務造假發(fā)生的動機。利用內部制度約束,不給財務造假尋找合理化的借口。
由于財務造假是上市公司有意識的行為,完善內部控制并不能解決造假問題,還是應該立足于外部監(jiān)管。
(二)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執(zhí)業(yè)水平
發(fā)揮會計師事務所客觀公正的審計效益,需要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執(zhí)業(yè)水平。首先,要求會計師具備獨立性、正直和職業(yè)勝任能力,嚴格執(zhí)行審計程序。其次,正確處理審計行業(yè)的不正當競爭,拒絕為爭取客戶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妥協。再次,會計師事務所要加強對企業(yè)內控運行效果的測試評價,及時公正地予以披露。加強對審計底稿的內部審核。最后,加強會計師事務所法治建設,增強法律意識。只有會計師事務所堅持獨立性,履行忠實勤勉的義務,才能從外部監(jiān)督角度有效減少財務造假的機會。
(三)加強外部監(jiān)管
1.加大違規(guī)懲處力度
2019年,證監(jiān)會分別對康美藥業(yè)、獐子島、康得新處以60萬元項格罰款,對相關人員給予警告、罰款,對實際控制人終身市場禁入。
對比康美藥業(yè)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7億元,康得新虛增凈利潤119億元,獐子島造假累計近10億元,造假處罰實在太低了。實際控制人財產和股權均并未受影響,依然可通過其他方式間接參與市場,對受罰者個體和公司主體影響有限。
所以應該加強外部監(jiān)管,完善處罰規(guī)則,提高罰款數額;對實際控制人處罰考慮與個人信用聯系起來,引入信用處罰制度,并借鑒美國薩班斯案給予處罰;監(jiān)管部門與工商、銀監(jiān)會等聯合執(zhí)法,對造假公司如虛增收入、虛增貨幣資金等情況采取措施,對其經營作出一定的限制;對未盡到忠實勤勉義務的中介機構給予經濟上和資格上的雙重受罰,對相關會計師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完善退出機制
康得新或因連續(xù)4年凈利潤為負,將觸發(fā)退市機制。而康美主動ST,正是為避免觸及一元股價退市機制。退市機制應綜合考慮上市公司內控、凈利潤以及信息披露,大股東惡意減持等各方面因素,同時完善賠償機制,為廣大投資者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暢通渠道。將實際控制人股票按一定比例強制設立上市公司違規(guī)風險保證金,避免大股東惡意減持,保障小股東權益。
3.完善舉報監(jiān)督機制
建立社會舉報及舉報人保護機制,開通社會監(jiān)督舉報通道,對于查實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例,給予舉報人重獎。加強外部監(jiān)管制度,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完善退出機制和舉報監(jiān)督機制,才能有效減少財務造假的機會。
四、結語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斷出臺也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從財務造假手段的識別及動因分析,最終從公司內部控制治理、會計師事務所監(jiān)督以及加大監(jiān)管力度的角度提出財務造假治理的措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以及全社會的關注。在有力的監(jiān)管下,企業(yè)治理不斷規(guī)范,會計師事務恪守獨立性,必將有效遏制財務造假,營造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胡明霞.上市公司造假案例分析——基于造假三角理論的視角[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2] 鄭朝暉.財報粉飾面對面[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3] 姚瑤,王亞廣.九好公司財務造假案例與對策思考——以萬福生科公司為例[J].當代商務工業(yè),2017(15):117-119.
[4] 趙曉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特征、手段與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J].財經縱覽,2016(3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