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群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就診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應用綜合治療聯合鼻導管吸氧法,實驗組應用綜合治療聯合無創正壓通氣法,從臨床治療效果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前,兩組在血氧分壓(Pa02)、動脈學二氧化碳分壓(PaC02)以及血氧飽和度(Sp02)的比較上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3.3%,實驗組為96.7%,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綜合治療聯合無創正壓通氣法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值得應用。
【關鍵詞】重癥支氣管哮喘;呼吸衰竭;無創正壓通氣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severe bronchial asthma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bronchial asthm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中圖分類號】R5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本文主要選取的是來我院就診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分析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1.2±3.4)歲。實驗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1.1±3.6)歲。兩組在基本資料的比較上,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和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合;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且取得了家屬的同意。
1.3 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排除昏迷者;排除張力性氣胸者;排除存在嚴重肝腎功能者。
1.2 方法
給予30例對照組患者綜合治療路徑,主要涉及了掌握 抗感染治療、糾正酸堿平衡 、祛痰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治療等,同時完善心電監護[1]。提供患者鼻導管吸氧,將氧流量控制在2L/min。針對30例實驗組患者主要是基于綜合治療的前提下融入無創機械正壓通氣輔助治療,選擇(西門子Servo900C)呼吸機實施無創機械通氣,基于患者實際需求選取鼻面罩,將壓力設置支持通氣在0.98-1.96 kPa的范圍內,潮氣量6-10ml/kg,呼氣末正壓0.294-0.490kPa,呼吸頻率為8-15次/min等,在患者各監測指標恢復正常后撤機,如果引發人、機對抗,需要借助鎮靜劑以及肌肉松弛劑[2]。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改變情況進行觀察。包括了血氧分壓(Pa02)、動脈學二氧化碳分壓(PaC02)以及血氧飽和度(Sp02)[3]。
1.4 評判標準
無效:完成治療后患者病情沒有優化,更有甚者引發繼續加重;有效:患者的心率、肺部雜音、呼吸等均得到明顯好轉,且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顯效:在患者完成治療后,其心率、肺部雜音、呼吸情況都恢復正常,同時有關臨床癥狀都得到緩解。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以及有效率之和[4]。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選擇SSP16.0軟件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在血氧分壓(Pa02)、動脈學二氧化碳分壓(PaC02)以及血氧飽和度(Sp02)的比較上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3.3%,實驗組為96.7%,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3 討論
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臨床急診科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實際的發病率逐漸呈現出上升趨勢。現如今,吸氧、補液、酸中毒糾正等相關的對癥治療是該病較為的治療路徑。但是一部分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不容樂觀,會引發呼吸衰竭、呼吸道阻塞、痰栓等現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5]。
綜上所述,在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綜合治療聯合無創正壓通氣法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參考文獻
何忠建, 耿平.無創正壓通氣在急診治療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24):81-81.
葉旭輝, 王敏鵬, 方旭晨,等.無創正壓通氣聯合自制痰液吸取裝置在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8, 26(2):96-99.
無創正壓通氣序貫治療時機選擇方案差異對重癥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創通氣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2):288-291.
林鳴, 龐勝, 詹述德.有創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 2014(3):468-471.
陳春芬, 徐德祥.滴定呼氣靈敏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 2017, 57(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