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使用強化康復護理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腦梗死偏癱患者,數字法進行隨機抽取,各抽36例,設為研究和對照兩組,用強化康復護理的為研究組,用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分析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肢體功能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肢體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結論: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使用強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腦梗死;偏癱;強化康復護理;肢體功能恢復;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腦梗死是指腦部缺血缺氧導致的神經細胞壞死,引起的一種重癥疾病,會導致患者出血語言障礙、意識障礙、行動障礙等,甚至會危害患者的生命[1]。偏癱也是腦梗死的并發癥之一,偏癱會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進行護理[2]。本研究探討分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使用強化康復護理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腦梗死偏癱患者,數字法進行隨機抽取,各抽36例,設為研究和對照兩組,研究組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63.28±10.12)歲,19例男,17例女;對照組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52.33±3.68)歲,22例男,143例女。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均可比(P>0.05),患者或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均配合本次研究,符合腦梗死偏癱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腦梗死引起的其它并發癥,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密切關注病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康復訓練。
研究組為強化康復護理:1)加強肢體訓練:對患側的肢體進行訓練,從簡單的握拳、屈膝、抬腿、抬手,到抓舉、坐起與站立的訓練,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漸增加訓練強度。2)推拿與針灸: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推拿,靈活關節,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并在在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推拿針灸。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肢體功能評分(FAM評分標準,50分以下為嚴重運動障礙,51-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85-95為中度運動障礙,95-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3],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肢體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用表示,t檢驗,P<0.05為試驗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肢體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肢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t=12.0586,37.9971,41.0614),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t=7.9194,12.7513,18.2310),見表2。
3 討論
由于社會老齡化、飲食結構改變、熬夜、遺傳、肥胖等各種因素,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由于慢性疾病、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等原因使得腦梗死的發病率也逐年提高,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腦梗死常伴有偏癱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
偏癱也叫作半身不遂,主要是指急性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本次研究,使用強化康復護理,可以提高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強化康復護理具有主動性、前瞻性、預防性、以及科學性,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為主要原則[4]。在常規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保證患者依從性的基礎上,加強對患側肢體的康復訓練,并通過中醫針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促進患者肢體的正常運動,進而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使用強化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高英,高晶.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內皮細胞功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9, 35(2):81-85.
周小燕.系統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病人肢體運動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復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8, 43(9):127-131.
韓雨,孫文琳,祁玉軍.早期康復訓練聯合健康教育對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和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8, 41(10):58-62.
趙丹, 徐傳偉, 李敏,等.強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 2018, 47(7):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