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培 崔兆坤 孟甜

【摘 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且進行麻醉處理的108例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A組和研究B組,分別開展循證護理和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滿意度。結果: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研究A組低于研究B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對比兩組患者對麻醉護理滿意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手術麻醉患者接受兩種護理模式各有特色,獲得了患者較高的認可度。而循證護理對于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更具優勢。
【關鍵詞】手術室麻醉;循證護理;預見性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手術室麻醉是手術過程重要環節,麻醉處理不僅會對患者機體造成一些影響,也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患者因為認知、情緒等方面因素影響也可能使配合度下降,因此手術麻醉更強調有針對性、靈活的護理手段,為手術順利提高保障[1]。本文分析了 分析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且進行麻醉處理的108例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研究A組和研究B組,每組有54例患者。研究A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2例、22例;年齡20~65歲,中位年齡(35.27±4.16)歲。研究B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4例、20例;年齡21~63歲,中位年齡(32.54±3.81)歲。比較兩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患者在院明確診斷后,均接受手術治療。在進行麻醉處理過程:
1.2.1 給予研究B組預見性護理,具體方法:①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讓患者知曉手術的過程、麻醉處理的方法,明確麻醉過程要注意的事項和需要提前準備的事宜。幫助患者進行評估,發現可能對麻醉過程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幫助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預防。②操作過程,對患者身體狀態、各項身體指標進行觀察和監測,及時發現患者發生的不適,及時向醫生報告并予以積極處理。③術后進行積極隨訪,掌握患者恢復情況,告知麻醉效果逐漸消退各個階段要注意的問題,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
1.2.2 給予研究A組循證護理,具體方法:①成立循征小組,對各類型手術患者麻醉處理過程常遇見的問題、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總結,分析相關的風險因素,將針對麻醉患者的循征問題明確,包括:患者認知、心理狀況往往能夠影響手術和麻醉順利,怎樣做好針對性的干預;如何進行更加充足的準備和觀察工作,從而保障安全性;針對壓瘡、低體溫等并發癥,怎樣進行預防和處理。將循征問題輸入互聯網,檢索循征支持,設計循征護理內容。②循證護理內容:(1)全程認知和心理干預,術前進行靈活的宣教,通過多媒體形式普及手術和麻醉知識,傳授麻醉過程體位擺放要點,告知怎樣進行正確的身體放松,強調操作的安全性。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分析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給予患者針對性的疏導,告知保持良好心理狀況的重要性。操作過程給予患者足夠的安撫,善于利用非語言交流手段,通過眼神、表情、動作等給予患者信心。對于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手術過程及時的告知手術進程,給予實時的心理干預,保障手術順利。(2)指導患者處于合適體位,正確擺放肢體,選擇海綿墊置于患者身體突出和關節部位,告知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盡量將手術時間縮短,從而對壓瘡進行預防。提前將手術前溫濕度調節適宜,重視對患者體溫的保護,準備保溫毯,提前對各類液體進行加溫處理,利用輸液加溫裝置,及時的遮蓋患者裸露的非手術部位,預防患者發生低體溫。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數據資料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研究A組低于研究B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麻醉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患者對麻醉護理滿意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麻醉是手術中重要環節,麻醉操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風險性,也容易有一些不適反應產生,這也需要高效的護理,幫助患者減少不良反應,提高麻醉效率[2]。但隨著臨床技術、護理理念和多方面需求的提高,常規的麻醉護理相對單一,只是配合好手術的護理重點已然不適合臨床和患者,需要向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充分考慮護理風險,并兼顧人文關懷,讓患者更加滿意[3]。
預見性護理,是更加具備主動性的護理模式,要求在開展工作過程護理人員能夠對可能發生的不適和影響到患者的因素進行提前的掌握和識別,并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治療效率和安全性予以保障[4]。循證護理,則是結合了循證理念的護理模式,強調通過對相關潛在、存在風險因素的總結,查找循證支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在根據實際情況、患者的個體情況靈活實施[5]。此次研究探討兩種護理模式的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研究A組低于研究B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對比兩組患者對麻醉護理滿意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證明手術麻醉患者接受兩種護理模式各有特色,獲得了患者較高的認可度。而循證護理對于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張燕,王林澤,張群.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95):18741-18741.
楊瑞蓉,郭佳,孫建雄.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0):176-177.
王宇燕.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5):153-155.
王建平.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15):162-164.
黃雪梅.分析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中的干預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1):146-148.